新农人培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21 11:53:04
导语:新农人培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本文使用2019年围场县统计年鉴、2020年围场县统计公报及调查问卷数据对新农人培养现状做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河北省围场县新农人培育的因子进行研究,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新农人培育的因素有政策宣传、新农人认知、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意愿、线下培训意愿、涉农创业意愿、科技支撑、互联网+农业培训意愿、受教育程度。本文对这九个因素进行分析,将九个因素归结为四个公因子,得出新农人培育就是要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内在驱动力,同时加大外部要素投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人;农业现代化;互联网+农业
1河北省围场县新农人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2020年围场县统计公报,2020年围场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42375万元,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结构占比为38:23.9:38.1,并且从统计公报数据看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是三个产业中最多的,表明围场县一三产业地位并重,农业是围场县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图1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较。根据2019年围场县统计年鉴,围场县常住人口中有3%未上过学,文化程度是小学和高中水平的占围场县常住人口的百分比接近,分别为24%和27%,46%为初中文化程度且占常住人口数量最多,非常少的人口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可见围场县常住人口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科技要素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科学文化素养较低不能适应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教育口的任务任重道远,人才引进的任务亦是重中之重。下图2为围场县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
2河北省围场县新农人培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22年1-3月期间,在河北省围场县随机选取3个乡镇的20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发放调查问卷,期间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26份,问卷全数收回,去除无效问卷2份,而后本文针对这12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量化并分析。
2.2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采用降维的思想,依据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复杂的情况简化,将具有共同特性的众多因子归集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来反映资料信息。
2.3围场县新农人培养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是SPSS26.0,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子,运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数据,分析结果如下:KMO和巴特利特检验见表1。一般情况下,当KMO>0.9时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0.5时不适用因子分析,如图所示KMO为0.730,故问卷数据适用因子分析法。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为0,拒绝各变量间独立的假设,变量间相关性相较高。总方差解释表见表2,利用主成分分析累计提取出四个能够替代众多原始变量的公因子,本文将其这四个公因子归集为外部环境因素、农户参与意愿、科技保障、受教育程度,这四个综合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354%,能够较好解释64.354%的信息。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3,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解释了各解释变量与提取的公因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表达式中的参数值,参数值越大,原始变量的影响效果越大。成分得分协方差矩阵见下表4,该矩阵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斜对角线上的值均为1,其他数字均为0,故该矩阵为单位矩阵,四个公因子相互独立,可通过这四个主成分解释这12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根据总方差解释表,公因子1为外部环境因素,其提取载荷平方和为30.757%,对信息的解释效果最好,其中政策宣传、新农人认知、基础设施这三个变量具有较大载荷系数,对公因子1的解释效果很重要且影响效果依次降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惠农政策不了解的人数占有效受访者总人数的52.4%,在惠农政策这条农业信息链上,信息从上到下传播地不彻底,信息流的受限会限制农业经营主体的内驱力,故应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对新农人这一概念了解的人数共占有效受访者总人数的59.68%,农户对新农人的认知程度反映了多数农户对现代农业发展有所关注,农业主体意识显现。围场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短板,公共服务系统亟待完善。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年轻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单向流出到城镇以提高收入,劳动力单向流出对人力资本要素的需求极为不利。为使劳动力转移到农村,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公因子2为农户参与意愿。现代化农业生产意愿、农户的线下培训意愿、农户的涉农创业意愿依次对公因子2的影响程度降低。2022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点,防止规模性返贫和继续推动农民富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根据调查问卷,有97.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把握这一重大历史交接时机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在这种民众意愿下,围场县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利用少数民族自治县特有的自治权优势,精准评估各村特征,发挥各村比较优势,制定适合各村的发展规划,激发区域发展势能。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4.52%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进行完全自费的线下的现代化农业种植、经营管理、销售的培训,数据表明大多数农户渴望接受专业化培训,但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就会制约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先进的组织管理经验的运用,一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对县域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关于涉农创业,由于大多数新农人来源于各行各业,跨入农村经济创新创业中,这一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时间短,对农业经济并不是很熟悉,就会导致在市场开拓过程中效果受限。公因子3为科技保障,其方差贡献率为9.587%,对公因子3影响最大的是科技支撑,其次是农户的互联网+农业培训意愿。有48.4%的受访者表示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对自己的涉农帮助为无帮助或从不利用其,围场县自从2016年起被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之一后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电子商务服务站是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提高电商知识普及率、电商落实率,实施电商“潜力股”精准培养,合理规划财政资金,加强监管,专款专用,完善电商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健全电商全产业链,建立电商利用的长效机制,激发农户活力。有93.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学习“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的方式,农业经营主体意识得到了显现,政府更要从整体出发,全局把控,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完善的扶持体系。公因子4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科学文化素质受限将大大降低外部要素投入的效用。由于上网条件、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历的载荷系数较小,为无关变量,故不做进一步分析。
3结论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知影响新农人培养的因素有外部环境因素、农户参与意愿、科技保障、受教育程度四大公因子。经分析本文得出的启示是政府、社会要在政策宣传、农业信息链建设上下功夫,营造一个尊重农民与农业的社会氛围;在公共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狠抓落实;在现代化农业培养体系和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健全机制等。未来中国农业将会面临重大的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将发生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围场县做好吸引爱农业、懂农业、会经营、懂管理、有抱负的有志青年返乡建功立业,同时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内在驱动力,加大外部要素投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活力,助力农村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参考文献
[1]罗兴录.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J].农学学报,2019,9(12):92-95.
[2]张晓燕.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8-21.
[3]邹京晋,朱雅然.社会网络视域下新农人精准培育运行机制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2):64-69.
作者:夏桐 牛亚琼 李栢印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 上一篇:足球教学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 下一篇:高校修缮工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