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6-21 09:17:45
导语:高校思政课教学困境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在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其经济价值和功能。但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仍面临不同主体的现实困境:学生对思政课认识有误区;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短板;思政课教材转化有欠缺。这要求我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必须全面认识到其教学的现实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从而可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困境;对策
1高校思政课特殊的性质和功能阐述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高校思政课很重要,那么高校思政课重要在什么地方?在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功能。正所谓,性质决定功能,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核心使命。思政课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高校学生必修公共课程,其在整个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思政课既不同于其他的一些选修课程,也不同于很多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由此可见,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思政课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就在于,其核心使命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彰显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体现着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
2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对的三重困境
2.1学生对思政课认识有误区
思政课上不好、不好上的关键在于有些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有误区:首先,把思政课当作功利性的标尺来衡量,选课时避重就轻,倾向于选择那些作业少、考核轻松易过、学分绩点可期的思政课程,而那些严要求、难度高的课程却“无人问津”。其次,由于受到国内错误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消解,很多学生对思政课存在一种很偏激的看法,给高校思政课冠以“洗脑”“假大空”的代名词,他们认为高校思政课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育,这些错误认知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他们对思政课存在一定误解,导致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的想法。最后,思政课内容理论性强,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这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获得感不强、吸收率不高。还有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中习得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一种抵触心理,这样就很难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认同和情感认同,在他们日常生活和行为中很难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立场,因此他们很难从高校思政课课程中得到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获得感。
2.2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短板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主讲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思政课教学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教师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多下功夫。思政课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简单直接,缺少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教学内功修炼不够;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首先,教学简单直接,缺少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大学思政课教师往往以讲授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在课下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不联系的状态,教师在课下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思维体系、个人教学心得等悉数地传递给学生,只是在课上采用简单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的缺失,师生缺少更多的思想碰撞的机会,缺乏师生间的密切联系,导致思政课学习效果不佳。其次,教师内功修炼不够。教师的内功修炼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政课具有时效性强和内容广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对课堂教学和教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讲授这么多知识,学生要学习这么多知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想上好思政课,课堂教学不围绕学生的兴奋点、教案更新不及时,无法用思政课教学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问点、政治困惑点,使学生对思政课堂“食欲不振”,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最后,教学内容和现实脱节。教学内容缺乏现实生活基础,也会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考改革与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师不能很好地平衡教学内容和高校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思政课教育教学不取材于现实生活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就很难接近学生的思想地气,从而不能很好满足学生需求。
2.3思政课教材转化有欠缺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材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想依据教材但要跳出教材,这对思政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教材体系、教材内容吃不透,导致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教材、甚至出现照搬教材。一般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够依赖教材,要能够做到依托教材但要跳出教材,但是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没有吃透教材,甚至照本宣科。还有一些常在教学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完全脱离教材,很少深挖教材对于教学在思想上、理论上的价值。我们既不能因为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规范性,而死板地对待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连章节目都完全与教材相同;同时,也不能追求教学的创新性、追求专题化教学模式而随意变更教材的内容、甚至完全脱离教师,根据教师专长和喜好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师随意的讲,学生却很难系统地把握教学的内容、重点与难点等。
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要做好三点
3.1纠正学生对思政课的错误认知
首先思政课要努力转变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上不好的想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努力打破思政课与学生对思政课认知之间的隔阂,改变学生以功利性的标准来衡量思政课,使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课堂学习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其次,努力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偏激看法,敢于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关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平等讨论,循序渐进解决学生对思政课的思想认识问题。最后,努力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与授课内容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例如,教师把新闻时事、幽默故事、流行话题、文艺影视作品等鲜活素材引入思政课堂,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素材讲透思政课。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思政课学习津津有味,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强烈的人生意义和获得感。这样会使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学习可以使他们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等理论知识,从而培养理论应用能力,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现实。
3.2强化思政课教师主体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能否破解教学困境、取得预期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需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责任意识。首先,在相对平等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对思政课教师敞开心扉,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彼此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放低身段”,多创造和学生之间平等性的参与、交流和互动对话的机会,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可以和学生谈谈学习、说说爱好、聊聊学习,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需修炼好“内功”,这里的“内功”指的是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透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把思政课所蕴含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理论魅力的关键。思政课教师要想练好“内功”,必须下苦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做到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精髓,这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更好契合学生的兴奋点,用学生爱听、能懂的话语生动形象地诠释理论,将理论知识讲得亲切有味、生动活泼。最后,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常讲常新,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基础相结合,取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要及时用新思想、新内容、新观点进行思政课教学。
3.3重视教材在思政课堂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不容忽视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不但界定了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了学生学的任务。当然,让教材在教学上发挥作用,并非让教师放弃主动性,让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读书。没有教材或不依靠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没有了依据。因此,要讲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首先要在对教材的研读上下足功夫。只有研判和熟知教材,才能够依据教材又能不过度依赖教材。“依据”是为了规范、“不过度依赖”是为了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不能是简单的讲和教,要使用教材教,更不是对教材直接的复制,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学校实际现状、学生实际需要,在教材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上好思政课,就要用好、讲好思政课教材。要吃准吃透教材,学以致用,真正把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所思所想所需。
作者:马珍珍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互联网推动公证法律服务创新发展路径
- 下一篇:现代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艺术的启发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