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时间:2022-06-20 08:57:34

导语:乡村振兴背景数字乡村发展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摘要:数字乡村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产物,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数字乡村发展为切入点,从农业生产智慧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三方面,分析了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通过探讨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瓶颈,提出了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等数字乡村发展措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赋能增效。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数字技术

1数字乡村的内涵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数字乡村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但在学术界还没有对数字乡村概念的统一界定。有学者指出,数字乡村是包含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化的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新颖形态,互联网平台是数字乡村的运作载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实用技术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手段[3]。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数字乡村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进行数字化重塑的过程。综合来看,学界对数字乡村内涵的界定侧重于静态或动态的视角,从数字乡村的特征、运作方式、运作过程等不同维度去对数字乡村加以诠释。鉴于此,本文认为数字乡村是将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向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深度渗透和应用的发展过程,也是未来先进乡村形态的发展方向。

2数字乡村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场景

2.1数字乡村发展助力农业生产智慧化

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义之一。相较现代化农业来说,传统农业存在难以快速形成大规模化和产量化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现实需求[4]。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应用范围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机装备、农机作业服务等领域,以及生产、流通、制造、监测等环节,使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发展。要想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就需要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智慧农业作为数字乡村战略的重点任务,将为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因此,随着数字技术的信息红利进一步向农业领域延伸,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将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效引擎和持续动力。

2.2数字乡村发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

数字化、智能化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数字乡村的建设将进一步解构和重塑基层治理体系。通过乡村治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能使乡村治理朝着便捷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当前,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正在全国有效开展,乡村治理模式的数字化革新已取得初步成效。农村“智慧社区”“智慧党建”平台的开展和建设,能有效打破基层管理组织间的信息壁垒,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数字乡村发展还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畅通村民与基层组织互动的渠道,精准把握治理需求,形成“需求表达—需求传递—需求响应”的良性互动机制。如此一来,传统的乡村治理空间得以重构,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得以建立,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2.3数字乡村发展带动公共服务信息化

乡村振兴最终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增进民生福祉,这也是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的根本目标。数字乡村的发展将使公共资源和服务不断向乡村下沉,持续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首先,数字乡村发展能够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农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使得信息服务资源能够自由流通和共享。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基层服务的便利化、普惠化程度,也能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建设“数字乡村一张图”将信息互联,村民可以运用相关客户端或小程序反映自身诉求,提高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程度。此外,通过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教育”“数字+医疗服务”模式,以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方式,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持续弥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鸿沟。

3数字乡村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

3.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硬件支撑。随着5G网络在农村展开试点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农村进行建设和应用,城乡发展鸿沟在数字化的作用下渐成弥合态势,但仍然难以和城市地区的发展同步。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1.3%,乡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5],城乡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其中较大的原因是数字乡村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面临资金缺口压力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社会资本投入也极为匮乏。据测算,2020年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仅占全国农林水财政支出的1.4%,有535个县(市、区)基本没有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占有效样本县(市、区)的20.2%,有841个县(市、区)基本没有社会资本投入,占有效样本县(市、区)的31.8%[6]。

3.2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高素质、专业化数字技术人才的配备,但从数字乡村发展的现状来看,专业化数字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仍然是数字乡村发展的桎梏。首先,从乡村的人口结构来看,高素质的中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社会主体呈现老弱化趋势,老弱群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其次,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群体大多数都是农民,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导致农民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最后,数字技术的抽象性限制了农民对之需求的直接性,数字技术的复杂性使农民难以用其获利[7],导致农民主动学习并运用数字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数字乡村的人才队伍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数字乡村的发展进程。

3.3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健全

将数字技术嵌入到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对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乡村治理模式的数字化重构依然面临着诸多障碍。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数字治理观念淡薄,数字化治理积极性不足,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多元协同的乡村数字治理格局难以形成。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村民和社会力量难以有效参与数字乡村治理。再者,与数字乡村治理相关的制度环境亟需优化。从目前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来看,具体治理行为中运用到的法律法规较为宏观,微观环节中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与制度保障,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同时,数据确权滞后,缺乏统一的数据公开标准,对相关数据资源的透明公开和整合共享产生消极影响,数据空白现象普遍存在[6]。

4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的路径选择

4.1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要想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动力引擎”。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财政和社会资本的高效协同。为实现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政府首先应在顶层设计方面加以优化,充分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不断向农业农村倾斜,尤其要给予落后地区更加充足的资金援助,重点弥合落后地区的“信息鸿沟”,不断加快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应充分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民间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打造社会资本投资数字乡村建设的合作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大型科技企业进驻农村开展乡村建设项目,以此来弥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持续拓宽资金支持渠道,保证数字乡村发展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7-8]。

4.2促进数字乡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数字乡村,人才是关键要素。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针对性地培养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农人”。在健全培训体系的同时,通过感性引导的方式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的多维属性功能,激发农民建设乡村和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采取“外部引进”的策略,大力引入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通过连接高校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高端智库的多方资源,构建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数字乡村研究基地,持续开展关键性技术创新,为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4.3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

乡村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牵动引擎和根本动力,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数字化重构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现实需求。首先,乡村基层组织是数字乡村治理的主要引导者。基层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和效率,提升运用数字化资源调整治理策略、优化治理效果的能力。同时,应大力引导和带动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数字乡村“智”理新模式。再者,应尽快完善数字乡村治理的政策制度与法律供给,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针对具体的数据采集、储存与使用环节,应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数字乡村治理的高质高效与透明公开。同时,需加快数据确权,建构与数字乡村有关的数据法律核心术语体系,在数字乡村发展中加强对大数据权益的保护,规避数据滥用和村民隐私泄露等问题的产生[9-10]。

5结语

发展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对开创数字乡村善治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思考的是,数字乡村并没有一个僵化的“标准化”发展框架,数字乡村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农情,将数字要素与具体的发展情境相联系去思考问题,运用系统化的思维去构建数字乡村发展的框架。譬如,要进一步廓清:在数字技术嵌入到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协调技术治理与乡村社会、乡村文化之间产生的冲突和张力,使数字要素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不同类型的乡村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这些都是未来学界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作者:张蓓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