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主题性与主体性分析

时间:2022-06-17 16:36:46

导语:绘画创作主题性与主体性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绘画创作主题性与主体性分析

一、逻辑起点

绘画创作主题性是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对其客观对象进行艺术体验、艺术构思时所迸发的灵感,从而产生绘画主题,这一艺术主题同时也包括了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感受和体验,将这一物象的现实美转化为艺术美,得到绘画创作的灵感。并且,是站在独特的艺术家视角或者是上帝视角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产生的一种精神提炼。纵观古今中外美术史,主题性绘画创作一直存在于艺术家艺术绘画创作过程中,如中国古代的吴道子,顾恺之的人物画,体现出了绘画创作的主题性,表现古代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正所谓形神兼备;对人物情态描绘尤为生动有神,注重把握人物的神情,正所谓“传神”。而吴道子在进行人物画创作这一绘画主题上,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吴家样”,运用独特的中国画表现手法,实现中国画的艺术创新。在美术史上被我们所熟知的“曹衣出水”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画家的主题性创作极为突出,形成自己的绘画特色,在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实现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当代性特征体现在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以及建立在当代审美观念,符合大众审美趣味以及具有一定艺术表现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它不仅具有时空概念的当代特点,而且也是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在艺术体验过程中的真实体现,是艺术家通过审美的方式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性把握和阐述。本文结合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来深入研究绘画作品中绘画主题与绘画主体的关系。在《图像学研究》中潘诺夫斯基阐述了图像意义三层次的解释理论:艺术母题世界的自然的题材组成了第一层次,属于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图像故事和寓言世界的程式化题材组成了第二层次,属于图像志分析阶段;象征世界的内在意义组成了第三层次,属于图像学分析阶段。将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作为作品分析的理论研究基础,结合艺术家的绘画创作,达到理论与绘画创作的结合。

二、当代绘画创作的主题性

当代绘画创作的主题性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所揭示出的主要思想内涵,而这种思想内涵的提示是通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情节以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把握来完成的。主题中既有题材本身的因素,也有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因素,它体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独特的思考和认识,以及对题材内涵的发掘。从艺术创作主题的含义理解主题性绘画,就是指有着明确思想内容和具体叙事情节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反映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和现实故事,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和审美判断以及价值取向。由于主题性绘画创作清晰地展现主体思想,表现题材和内容所具有典型性和形象的具体性,并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集中体现。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其绘画主题进行艺术表达。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家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是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艺一、逻辑起点绘画创作的主题性是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对其客观对象进行艺术体验、艺术构思时所迸发的灵感,从而产生绘画主题,这一艺术主题同时也包括了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感受和体验,将这一物象的现实美转化为艺术美,得到绘画创作的灵感。并且,是站在独特的艺术家视角或者是上帝视角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产生的一种精神提炼。纵观古今中外美术史,主题性绘画创作一直存在于艺术家艺术绘画创作过程中,如中国古代的吴道子,顾恺之的人物画,体现出了绘画创作的主题性,表现古代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正所谓形神兼备;对人物情态描绘尤为生动有神,注重把握人物的神情,正所谓“传神”。而吴道子在进行人物画创作这一绘画主题上,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吴家样”,运用独特的中国画表现手法,实现中国画的艺术创新。在美术史上被我们所熟知的“曹衣出水”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画家的主题性创作极为突出,形成自己的绘画特色,在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实现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当代性特征体现在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以及建立在当代审美观念,符合大众审美趣味以及具有一定艺术表现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它不仅具有时空概念的当代特点,而且也是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在艺术体验过程中的真实体现,是艺术家通过审美的方式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性把握和阐述。本文结合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来深入研究绘画作品中绘画主题与绘画主体的关系。在《图像学研究》中潘诺夫斯基阐述了图像意义三层次的解释理论:艺术母题世界的自然的题材组成了第一层次,属于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图像故事和寓言世界的程式化题材组成了第二层次,属于图像志分析阶段;象征世界的内在意义组成了第三层次,属于图像学分析阶段。将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作为作品分析的理论研究基础,结合艺术家的绘画创作,达到理论与绘画创作的结合。

二、当代绘画创作的主题性

当代绘画创作的主题性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所揭示出的主要思想内涵,而这种思想内涵的提示是通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的题材、内容、情节以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把握来完成的。主题中既有题材本身的因素,也有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因素,它体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独特的思考和认识,以及对题材内涵的发掘。从艺术创作主题的含义理解主题性绘画,就是指有着明确思想内容和具体叙事情节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反映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和现实故事,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和审美判断以及价值取向。由于主题性绘画创作清晰地展现主体思想,表现题材和内容所具有典型性和形象的具体性,并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集中体现。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其绘画主题进行艺术表达。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家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是艺术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艺术作品的内容通过感性形象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而形式依托于内容而存在。这也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的第二层次,图像并非单纯表达,图像学意义的第二层次更多的是图像本身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就是形而上的观念表达,更多偏向于所见即所得。

四、绘画创作主题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在西方美术史上,用科学的透视学解剖学、光学以及数学等原理作为绘画理论指导绘画实践。而印象主义艺术家运用自身对社会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洞察到这一个点,追求光与色,并将风景画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这也体现了印象主义艺术家主体意识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就完美印证了这一观点,以及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也就是绘画创作主题性与主体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代主义的绘画追求形式因素,注重绘画的本体语言。当代绘画创作的主体性与主题性的关系,绘画创作的主题性就是艺术家主体意识的显现,主体意识在进行艺术体验,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产生的独特感受,提炼出来所得到的典型,则就是绘画创作的主题,这一绘画主题蕴含着艺术家主体的审美倾向(如图1,图2)。在艺术作品中,绘画主体与绘画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有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对艺术作品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独具内涵的艺术意蕴则是图像学理论的第三层次的意义,也是画家站在感性的创作角度,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得到独有的见解,理性辩证地看待,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将其诠释,这也正是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通过对生活的感性认知得到这一绘画主题的理念,并通过艺术家的理性创造,将感性情绪融入艺术作品中,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给观众以及艺术欣赏者带来美的感受,感官上的愉悦。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才被观者所普遍认同;另外,主题性绘画创作又体现为以现实逻辑为基础的情节性和叙事性表达,是现实场景的再现和真实视觉形态的展现,具有诗性还原与再现历史场景的特点。如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汴京两岸的自然生活和繁荣景象。以民间风俗,节日集会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对这一风俗画题材进行详细的描绘记录,体现出主体意识对北宋时期这一繁荣景象的艺术表现。在当代艺术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绘画创作的主题性与主体性还是体现在创作主体的艺术表现上的,但这一艺术表现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表现水平与审美追求基础之上的,并反映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判断。

五、结语

纵观中外艺术史,主题性创作从外国美术史上的扬凡艾克描绘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用极其逼真细腻的手法刻画出对新婚感到期待的人物肖像画,发展到伦勃朗笔下的《犹太新娘》,其人物表情刻画极为复杂微妙,体现艺术形象内心的伤感和忧愁,再到彼得勃鲁盖尔的代表作品《农民的婚礼》,由于艺术家主体对乡间的农村生活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为表达真挚的情感,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不和谐氛围中所表达出的深情和寓意。而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靳尚宜的代表作,该画表现了一位温柔含蓄,典雅恬静的形象,这一优美动人的形象,略带羞涩,拘谨的表情,给人一种美好、纯洁的视觉效果。最后再回到当代绘画创作的主题,真实的再现社会现实生活,达到了一种理性美与感性美的和谐统一。综上所述,绘画创作的主体性与主题性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诗性把握,而艺术作品的主题性则是艺术家对某一事物具有较深的感触,并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现实美转化为艺术美,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合乎美的目的进行艺术创作。

作者:李娟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