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强化路径
时间:2022-06-17 10:16:20
导语: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强化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回顾“十三五”,天津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创新活力有效激发,新模式新亮点频现。与此同时,在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区域潜能释放、创新区域格局、激发企业活力等方面的挑战。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协同创新引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天津;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当前,天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将“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生态,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一、天津创新发展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时期,天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10个国家级重大平台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成功突破高端CPU芯片、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7400和81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03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前列。
(一)新兴产业稳步发展,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
“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加快壮大,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成长,信创产业已形成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整机终端、应用软件等全产业体系。2020年,天津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4%和4.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6.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5%。“中国信创谷”“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等新增长点正在形成,出台《天津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等政策。
(二)科研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提到通过从创新基础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创新投入竞争力、创新产出竞争力、创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5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274个城市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天津位列第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9年天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462.97亿元,位列全国第三。截至2020年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4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179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03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科学构建创新格局,区域协同创新扎实推进
天津发布《“科创中国”天津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创新枢纽城市,南开区、宝坻区为第二批试点城市,河西区、东丽区、北辰区、武清区、静海区、宁河区为市级试点的梯度格局,推介了一批先导技术、新锐企业和产学融通组织,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具有影响力的工作载体。在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共建,加快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发展,依托先进制造、航运物流、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深化创新分工与产业协作。
(四)创新人才逐步汇聚,创新氛围日趋浓厚
自2018年“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引进各类人才40万,其中从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人数占比达到25.6%。2019年,实施“海河工匠”建设项目,建成18个国家级、2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政府充分发挥创新服务功能,天津市出台《支持天津市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定向化、定制化的政策来保驾护航,目前已链接高校院所50家,聘请院士专家55人,集中签约51个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成立互联网新经济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旨在搭建高校、企业和区域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互联网产业全方位创新,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本链“五链融合”。
二、天津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天津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活力有效激发,新模式新亮点频现。与此同时面临着区域潜能释放、创新区域格局、激发企业活力等挑战,需要解决问题,突破束缚。
(一)区域潜能释放方面
天津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具备科技创新的雄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实践中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引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政府、大学、企业的合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的耦合。
(二)创新区域格局方面
空间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创新发展实践也呈现出空间分布特征。在“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驱动下,天津创新发展呈现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并驾齐驱之势,尚未形成全域创新的发展态势,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打造微创新中心,培育创新聚集区,加强辐射带动。
(三)激发企业活力方面
天津为加快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资本、人才、成果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通过综合评价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截至2020年末,市级雏鹰企业、市级瞪羚企业分别达到3557家和385家。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助推企业创新,促进更多企业实现评价升级。
聚焦天津“十四五”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创新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在内的各领域创新来推动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截至2020年末,天津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在原始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快脚步,坚持高标准谋划建设,聚焦战略产业和领域,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二)强化协同创新引领
2019年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天津市南开区成立协同创新服务办公室,主要职能是服务协调区域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的融合互动,推动政府与高校院所的对接深化,搭建起政、企、研、学资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先进地区创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1+X+N”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政府提供应用场景、高校负责技术研发、企业实施市场拓展,以市场化手段打通科技与产业对接通道。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构筑起创新共同体。
(三)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方式
推动企业和高校、院所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真正打通从科学研究到技术革新的过程,让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有效对接。深化合作,将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创新优势,将高校最新科研进展与企业市场调研信息相对照,找好创新结合点,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链条。推广运用专家办公室模式,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优质科研成果引入企业研发种子库,借用外脑助力企业创新。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天津先后出台了“津八条”《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等有力措施,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激发了民营经济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需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为企业提供更优的营商环境。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破解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难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20.
[2]唐家龙.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J].求知.2021(01).
[3]郑宇.天津中长期发展前景的动态研究[J].天津经济.2021(03).
[4]周明钧.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融合发展[J].当代广西.2019(3).
作者:周颖
- 上一篇: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下一篇:农业灌溉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
精品范文
9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