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税融合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时间:2022-06-16 14:37:15

导语:业财税融合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业财税融合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风险因素随之增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促进企业业财税管理的深度融合,加速财务转型升级成为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业财税融合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业财税融合;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并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国内民营企业普遍处于负债经营状态,需要利用外部资金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通常以举新债偿旧债的方式,保持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爆发,使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难以取得预期收益。同时也会造成信用评级下降,企业可能无法举新债,面临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局面。因此,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必须要与时俱进,改革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业财税管理水平,从而规避各类风险。

一、业财税融合的本质与应用优势

(一)业财税融合的本质

业财税融合中,“业”是指企业所经营的业务,如生产、贸易、服务、销售等业务;“财”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税”则包括税务筹划、发票管理、税款申报与缴纳等。[1]所谓的业财税融合,本质上来讲,就是打破业务、财税固有的职能壁垒,构建起一套“业财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业务、财务、税务深度融合,从而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价值,使企业保持最佳营收。[2]21世纪是信息时代,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传统记账、报账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更多的企业已在尝试基于更加智能的财税管理系统,革新业财税管理机制,进行业财税的融合。业财税融合将成为激发企业价值创造的新引擎,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助推企业战略的执行。

(二)业财税融合的应用优势

1.促使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管理学理论中,精细化管理被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停留在业务数据核算层面,业务与财务工作脱节严重,财税人员难以指导业务的开展,很难实现业财税精细化管理。而业财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财税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角度,而是将财务与税务融入到业务决策、执行、变更与交付等各环节,根据财务指标变化安排业务,根据业务指标变化,调整财税资源的配置,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减少企业财税管理的死角,还能帮助企业找出资产增值、产品增值的作业点。2.促使财务无边界化管理以往管理模式下,各部门职能被严格区分,业务、财务、税务等部门各自为政,甚至部门之间存在着矛盾,工作中更多的是关注自身部门利益,忽视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而业财税融合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为多部门协同合作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业财税管理将突破原有工作框架,不再局限于固有的职能限制,迎来无边界化改革。在业财税融合后,财税管理人员可参与到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收集相关财税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将财税分析结果,反馈到业务管理部门。3.促使财务战略化管理企业战略规划、战略实施都需要建立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脱离财务数据的企业战略,就像失去目标的“无头苍蝇”。[3]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更多的是侧重于事后核算,财务分析不足,财务管控具有滞后性,多处于被动管理状态,难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支持。而业财税融合后,财税对接业务,管理中不再局限于某一项业务,而是要站在企业全局角度开展工作,需要财务管理具有战略化思想,要以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出发指导业务活动。

二、民营企业业财税融合的基础

业财税融合可促使企业财务精细化、无边界化、战略化管理,加速民营企业财务转型升级,实行业财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分析业财税融合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保障

业务、财务、税务三者融合,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从而打破“信息资源孤岛”现象,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最终实现相互融合。没有流畅的信息渠道,消除信息差,业财税融合无法实现。[4]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业财税融合的基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要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为业财税融合提供信息技术保障,满足业财税融合对信息传递及时性的要求。

(二)数据管理保障

业财税融合背景下,海量数据汇聚,对企业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提高数据管理水平,解决海量数据汇总、提取问题,为业财税融合提供数据管理保障。因此,企业要革新数据管理模式,加强对SAP、ERP等管理系统的应用。这些管理系统可将企业财务、生产、物流、税收等相关业务模块紧密相连,不仅能为业财税的融合提供数据管理保障,还能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收集、整理、汇总、筛选。这样一来,财务工作者就可以从重复的财务记账工作中解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为财务决策、税务筹划、业务运营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

(三)组织管理保障

实行业财税融合,相关工作流程、监管流程都将发生变化,要实现业财税融合目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就要进行组织结构分解、再造,消除工作分歧,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提供组织管理保障。[5]组织结构的再造,需要对各部门之间的职能进行再分配,减少沟通层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使权力与责任对等,从而促使各部门主动履行自身的职责,配合业财税融合工作的开展,确保业财税融合管理机制可稳定、持续运行。

(四)人力资源保障

业财税融合将财税工作延伸到了业务层面,财务不再局限于核算层面,更多是战略财务、运营财务、共享财务、税收财务,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负责财务事宜,还要与业务、税务团队高度协同。因此,人力资源保障也是企业实施业财税融合的基础条件。业财税融合需要的是懂财务、懂税务、懂业务,熟悉财务管理系统操作,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若没有专业人才支持,民营企业难以实现业财税的融合。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业财税融合中的问题

民营企业实施业财税融合,有利于企业发展全局的把控,可全面提升企业税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水平。为提出合理融合建议,本文通过以下几点介绍现存问题。

(一)资金技术支持不足,信息化建设缓慢

业财税融合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是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而实现业财税融合的基础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统一业务、财务、税务工作目标、工作口径,便可促进业财税深度融合。但民营企业高层大多对业财税融合缺乏正确认识,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大方向”,很少主动推动业财税融合的落实。由于高层推动少,很少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导致业财税融合资金技术支持不足,信息化建设缓慢,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难以满足业财税融合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要求,造成业务、财务、税务之间沟通效率低下,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关联度不高,各部门之间仍存在明显的职能壁垒,业财税信息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

(二)税务筹划与业务融合度低,易诱发涉税风险

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因此,税务成本是民营企业主要成本之一。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很多企业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务筹划方式,对生产经营及理财活动进行事前安排,以合法手段减免税费。然而,很大一部分企业税务筹划中缺乏业财税融合思想的融入,税务筹划未考虑到业务活动开展需求,盲目进行节税筹划,给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问题。例如,部分企业忽视税务筹划对业务的影响,导致业务活动安排不合理,虽然享受了税费减免政策,却也牺牲了非税优势,影响了正常业绩。

(三)组织结构优化不足,部门分工合作不协调

实际工作中,业财税三者关注焦点不同。如业务部门关注的是业绩指标,看重销售收入、经费投入。而财税部门看重的是每项经济业务的价值、预算、风险,重视对业务引起风险的识别及提出风控建议,而这正是业务部门所反感的。要想实现业财税融合,就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性,为业财税融合提供组织管理保障。然而,多数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不足,缺少构建配套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工作难以达成共识,分工合作不协调,仍各自负责各自的工作,财税未能融入企业管理,未发挥业务决策功能。

(四)财税人员知识体系单一,缺少人力资源保障

业财税融合需求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但多数民营企业现有财税人员是原来的核算型人才,工作内容更多的是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核算,没有机会参与业务的全过程,对企业前端业务环节不了解,缺少全局思维,难以满足业财税融合的人力需求。另外,现有财税人员大多知识掌握片面,对信息管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不熟练,思想观念停留在老旧的工作方法和流程中,难以适应信息化作业,多消极对待业财税融合的实施,未主动学习业财税融合理论,对相关工作一知半解,易对做出错误判断,带来了人为风险。

四、业财税融合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策略

造成民营企业业财税融合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技术原因、管理原因,也有人才原因、组织结构原因。企业业财税融合出现问题,不仅无法获得预期管理效果,反而会增加经营管理的整体成本,违背了业财税融合初衷。因此,为改善民营企业业财税融合的现状,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提出合理改善建议。

(一)加大资金技术支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要想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提高企业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构建流畅的信息渠道,创造业财税融合的基础条件,就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实现业务、财务、税务的纵横贯通、统一运行,还能提高业财税管理效率,将管理数据化,节约更多劳动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实现降本增效。例如:传统业务流程处理模式下,至少需要库管人员、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三名人员,会产生更多的人力成本。而基于业财税融合的管理模式下,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各部门之间可高效沟通,实时查询所需数据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后,发货单据的处理只需要一个人便可完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领导应正确认识业财税融合的必要性,在心理上、行动上给予支持,购置业财税融合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备,为业财税融合奠定物质基础,从根源上解决业财税深度融合的技术支持问题,将财税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对接,使业务数据向财税数据高效、无差错转换。

(二)基于业财税融合开展税务筹划,正确防范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具有可变通性,课税对象金额具有可调性,税率具有差别性,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创造了条件。不当的筹划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使企业面临税务处罚,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为提高税务筹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防范涉税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企业税务筹划应融入业财税融合的思想,考虑到税务筹划对财务与业务的影响,结合实际财务状况,基于业务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大税种为切入点,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合理利用行业倾斜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科学的节税筹划,提前对涉税业务关键事项作出合理安排,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同时确保做到应缴尽缴。

(三)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各部门合作协调性

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工作流程的对接整合,提高三者管理工作、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是业财税融合建设的关键。因此,民营企业应找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三者融合的平衡点,构建配套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推动业财税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民营要准确理解业务、财务、税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业财税管理的主线,从全局角度出发来明确划分责任,进行合理的分工。要求财税管理融入业务经营,配合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使财务职能从简单的财务核算,转变为企业治理当中“引导者”角色。而业务部门则要紧随财税部门作出的财务规划、税务规划,主动贴合财税管控的流程,服务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实施,从而使财税流程与业务流程对接,让业财税达成统一目标,最终实现对战略的服务。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统筹工作,化解工作矛盾,应选择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组建管理会计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工作协调,推进业财税融合,实现对业财税工作的一体化管理,从而为业财税融合奠定组织基础,尽可能减少业财税融合的阻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实施轮岗制度

实际上,人才是业财税顺利融合的关键因素。若人才能力不足,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准确判断业财税管理流程的关键点、控制点,就很难实现三者的有效融合。毫无疑问,业财税深度融合,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曾经的“账房先生”。因此,民营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业财税背景下,财税人员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数据整理、数据核算,更多的是要深入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并监督、指导业务人员开展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反馈给决策层和风控中心,助推企业战略的实施。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掌握更多知识,能吃透财务报告上的内容。为完善现有人员的知识体系,使其深入了解业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培养复合型人才,民营企业应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积极实施轮岗制度,让不同职位的财税人员进行定期轮岗,通过轮岗的方式,使财税人员掌握业务运行规律,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能够准确判断业财税融合的关键点。

五、结束语

人类社会正在全面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可满足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却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新环境,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民营企业应采取业财税融合措施。企业业财税的深度融合,需要有技术支持、数据支持、组织支持、人力支持。因此,民营企业应加大资金技术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管理数据化,同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各部门合作协调性,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兰.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税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1(8):3-4.

[2]赵艳.关于企业实现业财税融合的研究[J].现代商业,2021(22):181-183.

[3]薛方,赵博媛,杨光.企业业财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4):154-155.

[4]罗健,彭娜梅.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业财税融合[J].经济师,2020(5):93-94.

[5]杨淑洁.关于企业实现业财税融合的研究[J].当代经济,2020(1):105-107.

作者:陈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