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及阅读技巧
时间:2022-06-15 15:59:38
导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及阅读技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识、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术语、公式,领会数学文化的心理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认为首先应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的兴趣
布鲁纳指出:“我们对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感兴趣,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对一种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除非他在这种活动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胜任力。”这就表明,要使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就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成功成为促进学生阅读的动力。例如,在探索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AS和ASA后,出示“想一想”: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学生读题: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于点O,然后停下来,让学生看图,并且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观察图形得出:∠AOC=∠BOD,教师给予肯定并强调这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在图上将相等的角用弧线标注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示范,教会方法,让学生把条件标到图上,一目了然);接着再让学生读:O是AB的中点,教师再次问学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依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OA=OB,教师肯定后在图上标出来;再让学生继续往下读:∠A=∠B,教师继续画弧线标出来;学生再读:△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学生立马异口同声地答出“全等”,并积极举手想说出理由,表情激动又兴奋,学生的情绪立马高涨起来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通过教材上这些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即读题时要结合图形去分析,并把条件标注到图形上,当学生把题读完了,条件找出来了,结论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内容。
二、指导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先从浅层学习开始训练,进一步发展到深度学习,有梯度、小步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慢慢就会掌握阅读的方法。
(一)教师示范阅读,学生模拟训练
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好阅读数学内容的方法,不知道怎么阅读数学知识,刚开始教师要示范读,即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指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让学生先读,找出关键词,然后教师示范,逐字逐句去细读,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如:“只”“一个未知数”“最高指数是1”“整式方程”等,让学生自查看自己找的对不对,估计有的学生就忽视了“整式方程”这个关键词。教师再问:像x分之一等于1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与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教师再引导讲解,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掌握阅读数学知识的方法,认识到阅读数学内容必须细读、细究,明白学习数学概念应像学古文一样“咬文嚼字”,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必须逐字逐句去剖析,领会其内容含义,才能提升对概念的理解,才会有所顿悟、有所启发。有了教师的示范阅读,那么在后面学到因式分解的定义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学生就会找到关键词:“多项式”“几个整式”“积”,然后出示练习题。对于(1)学生会说出虽然右边是积的形式,但左边不是多项式;对于(2)学生会说出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对于(3)学生会说出是因式分解;对于(4)学生说不是因式分解,虽然等式成立,但从左到右的变形是整式乘法,而不是因式分解,学生抓住了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多项式”“几个整式”“积”,也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词“从左到右”的变形,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透彻,学生也就掌握了阅读数学不能像阅读小说一样可以粗读,必须字斟句酌,才能真正领悟。
(二)强化数学语言的转化,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学数学离不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做好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学好数学的保障,学生惧怕数学阅读,也是因为缺乏将这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因此,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1.如何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时,先给出符号语言,即“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CD,BC=DA”。书上给出了图形,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转化,我有意识地没给出图形语言,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形。教师引导:题目给的是符号语言,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我们就要画一个四边形,而且它是平行四边形,这样无形中训练了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然后让学生结合图形完成证明过程。完成后再让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教师引导:题目已知是什么?怎么用文字语言表述?结论又是什么?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结论。2.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这是文字语言,让学生阅读文字语言,将文字语言先转化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到隐含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画一个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标上字母,告诉学生“条件部分就是已知部分,结论部分就是求证部分”,然后再结合图形,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即“已知:AB=CD,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完成证明过程。同样我们教会学生如何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等。
三、教师要学会“偷懒”,多给学生阅读机会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从头讲到尾,一节课下来,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还觉得自己讲得津津有味,也许你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坚持凡是学生能看的,就让学生自己看;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想;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自己说,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比如,在学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时,这一章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不认真审题,“放回”和“不放回”搞不清楚,所以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时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当他由于不认真审题而出错后,教师再强调,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仔细读题的重要性了。例如,一个盒子中装有2个红球,2个白球和1个蓝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随机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再从中随机摸出1个球,求两次摸到的球的颜色能配成紫色的概率。此时让学生自己读题思考,因为这道题相对简单,题目中有“放回”两字,学生不易出错,教师就不应自己读题了。再例如,将3张大小一样而画面不同的画片从中间剪开,变成6张小卡片,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后,随机取2张,求这2张恰好能拼成原来的一幅画的概率。这道题相对在审题上有的学生就容易出错,因为题目没有明确说出“放回”还是“不放回”,教师不要读,让学生自己完成,此时就有学生当“放回”来解决,没有理解“随机取2张”这个隐含的条件,然后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明确阅读的方法,必须认真仔细,咬文嚼字。总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必定有所收获。
作者:李淑华 王世平 单位: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 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下一篇:民族文化与体育主题活动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