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厕新闻舆情分析研究

时间:2022-06-15 15:03:34

导语:城市公厕新闻舆情分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公厕新闻舆情分析研究

一、引言

自“公厕革命”开展以来,我国城市公厕在功能、生态、文化、管理等方面取得极大的改善,但其中的一些问题如关闭、无法使用等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面对这些关乎民生的“小事”,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都给予了大量关注,成为推进“公厕革命”进程中的关键舆论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国内新闻媒体对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相关报道为数据基础,通过分析其新闻舆情的话语内容和传播特征,从而了解当前问题痛点及舆论焦点,以期进一步采取更及时、更精准的解决措施。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收集

首先,从海量的互联网大数据中获取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等负面新闻报道是本文研究的起点,本研究借助蚁坊软件全网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设置了公厕不开放、公厕无法使用、公厕关闭、公厕锁门、公厕破损等关键词组得到原始数据。其次,根据新闻来源、发布时间、地域属性、文本内容几个方面信息作出筛选,剔除重复、主题不相关的数据,以增加样本的可用度和准确性。最后,用图表形式将舆情数据直观呈现,整合分析后得出相应结论。

三、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相关新闻舆情概述

(一)时间演变特征

以时间为主轴,对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相关新闻报道数据库中的月度数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上图所示。总体来说,媒体针对城市公厕的报道峰值出现在3月份、最低值在7月份;除第四季度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波动过程无明显的规律性。可以看出,一是“城市公厕无法使用”新闻舆情存在季节性特征,3月份正值春季开始,公众外出旅游、活动等的需求明显增加,新闻媒体关注度随之增加,而冬季则呈现下降的趋势;二是新闻报道量的多少与问题严重程度的大小展现出负相关的态势,由于7月份因关门时间早、供水不足而导致的城市公厕无法使用、但大多能够及时解决,新闻媒体对该议题的敏感度到达最低值。

(二)媒体平台特征

从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相关新闻的平台分布上看,APP、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是排名前三位的传播渠道,分别占比40.66%、25.57%、15.46%。APP兼具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移动平台的便捷性,其主体既包括官方媒体也有部分自媒体,构成传播公厕议题的主要力量;新闻媒体本身即为原创信息的提供者,传播主体通常为官方媒体,是舆情走高的阵地之一;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微信公众号,部分官方账号和大部分自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助推作用。除此之外,问答、视频、论坛等传播渠道共占比18.31%。由此可见,公厕管理单位、媒体以及自媒体共同影响着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新闻舆情的生发,形成集管理者、监督者和信息传达者为一体的网络舆论场。

(三)地域分布特征

对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相关新闻的文本内容进行地域检索发现,河南、浙江、广东、山东、江苏、河北、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居于信息量排名TOP10。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有公共厕所数量14961座、广东12288座、河南10890座,依次居于全国前三位。这意味着公厕数量越多、人口基数越大的地区,公厕的管理也面临更多的难题,公众对于“公厕无法使用”这一普遍诟病成为媒体报道的素材来源。

四、“城市公厕无法使用”媒体报道特点及网络舆论反应

针对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这一社会话题,新闻媒体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关注度,但是相比于其他社会话题,该话题的媒体关注度总体上相对较低。从网络舆论的反馈来看,网民的诉求及意见表达基本上与媒体报道议题相契合。通过对媒体报道内容及网络舆论意见的聚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不开门”“故意损坏”“卫生管理脏乱差”“供水困难”“开放时间限制”“形同虚设”等成为共同的关键词。其中“建好不开门”“卫生差”“供水有问题”是聚焦度最高的三大方面。除了媒体报道议题和舆论反应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之外,其各自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一)新闻媒体报道特点分析

1.地方性新闻媒体报道积极性高,网络爆料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从城市厕所无法使用这一话题的新闻报道来看,地方性媒体表现得最为积极。这些媒体基本上属于本地的电视台、都市报及地方融媒体平台,例如“金州播报”、《包头晚报》、“济莱融媒”等地方媒体多次报道过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相关问题。本城市的关键街道、公益场所、菜市场等地方的公厕问题成为它们关注的重点。它们作为本地的媒体平台,聚焦本地民生事件,充分表现出这些地方媒体的社会职能。这些地方媒体虽然在影响广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基本上反映出本地市民使用公厕时遭遇的困境。另外,这些地方媒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环境,在各大传播平台进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一话题的社会影响力。2.新闻媒体报道议题公众立场凸显,对强化整改的议题的报道仍需加强总体来看,新闻媒体在报道城市公厕无法使用这一问题时,基本上是站在公众立场发声,充分反映公众诉求。在“为何无法使用”“何时能够开门”“设备损坏该谁来维修”等方面报道得相对集中;在报道内容上也相对具体,会具体到公厕哪些设备损坏,如水龙头、照明灯、垃圾箱等这些设备的损坏都会报道得十分全面具体。同时不少新闻媒体在报道时也运用了多种报道类型,除了基本新闻报道之外,时评、意见征求等形式也被不少媒体所运用。在议题设置上基本上围绕着城市公厕为何无法使用展开,而强化整改的相关议题的报道总体上相对较少。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及时整改的报道力度,在呈现问题的基础上依靠媒体力量倒逼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使城市公厕无法使用这一问题能够逐渐消除,更好地推动“公厕革命”的开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网络舆论反应情绪性表达突出,舆论负面影响不断衍生

从网络舆论的反应来看,网民们吐槽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言论较多,部分网友们在表达意见诉求时相对理性,以反映问题为主。但是,还有不少网友面对城市公厕无法使用、建好却不开门形同虚设、到点锁门、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时,往往会呈现出很强烈的情绪化表达,如怒骂相关部门面子工程、抨击公厕锁门是怕有人偷屎等不雅言论充斥其中,面对为了便民却使用不便的城市公厕,网民们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十分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涉及到公众切身生活需求的民生问题,网络负面舆论极易积聚,而负面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网民不满情绪的发泄,而是会衍生到对相关部门的不满,固化对相关部门不信任的舆论刻板印象,进而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五、结论

研究发现,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者,在揭露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问题上承担起了官方与民间舆论沟通的桥梁角色,报道时效性较强、内容有理有据,部分问题能够迅速得到妥善解决。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并不是每一起新闻舆情都会引起官方回应和行动,针对舆论不满的公厕负面话题,如果不能有效引导、规范处理,将导致丧失主动权、陷入舆论危机的消极影响。现综合2021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新闻舆情分析后作总结如下。首先,提升城市公厕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媒体相关负面新闻报道、减少现实问题的网络负面舆情反馈。提高厕所标准,使公厕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作用,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是城市公厕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者要将城市公厕问题的发现置于媒体介入和公众曝光之前,积极主动与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最大程度上争取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城市公厕的网络舆情监测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公厕管理部门要有效利用“首因效应”,及时回应新闻媒体的发声,从多种渠道了解公众关切,发现负面舆情一方面要第一时间表明立场、抢占舆论高地,另一方面跟进问题切实解决,促使权威性的回应占据网络空间,实现舆论情绪转负为正。再次,提前针对2022年城市公厕无法使用的新闻舆情作出预案,谨防“小”事件引发大舆情。根据公厕无法使用新闻舆情的季节性、地域性特征制定管理预案,地方部门加强与当地媒体的联系,塑造出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单位:湖南蚁坊软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