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英语专业中医英语教学探索

时间:2022-06-15 09:50:34

导语:西医院校英语专业中医英语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西医院校英语专业中医英语教学探索

[摘要]西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接触中医的机会不多,对中医认识不足。目前,中医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单一,课堂气氛欠活跃,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乏感。学生的中医英语学习主要偏重于读和写,对听和说的训练不多。建议在中医英语教学起始阶段,以中医技术体验课让学生感受中医魅力,激起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继而使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法全英讲授中医理论知识,使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医药,使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课堂使用英语交流中医的动力。

[关键词]西医院校;英语专业;中医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中医药政策文件的发布,我国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走出去”正迎来最好发展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6-2030)》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既精通英语又熟悉中医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1以中医技术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西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接触中医的机会不多,对中医认识不足。学生只有一个学期共几十个课时使用中文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没有见习课。由于课时少,课堂上教师不能对中医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学习热情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不重视中医知识学习,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积极性。建议在开课初期,先让学生参加中医体验课,由专业的中医师、中药师向学生展示具有中医特色的各项技术,如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指导学生参观中药房,观摩中药炮制、煎煮过程等。对于某些操作简单但起效快的中医技术,甚至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如学生在观摩针灸的过程中,可以参观针灸人体模型、针灸挂图上的经络走向和各经络上相应的穴位,认识不同规格的针灸针和艾条、艾绒、艾柱等,参观医生如何诊病、辨证、处方、取穴、施针,观察患者施术过程中的反应,了解隔姜灸、隔盐灸,了解针灸治疗后医生的医嘱。学生还可以亲自感受按摩、推拿等中医医技。通过近距离学习,让学生初步领略中医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医的兴趣,提高文化自信,为学好中医知识树立信心。因为学生亲身感受了中医医技,直观了解了中医医技,这为之后的中医英语翻译和中医药国际交流打下了情感基础。

2使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法(CBI)全英讲授中医理论知识

目前,中医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流程多是词汇学习、语法学习、阅读中医英文文章、翻译文章练习。教学形式较单一,课堂气氛欠活跃,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乏感,继而对所学知识逐渐失去兴趣,影响知识的输入。建议使用CBI全英讲授中医药理论知识。CBI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被提出,1994年首次在我国出现[1-2]。CBI是将学科学习与语言学习相融合,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或者基于某一学科内容[3-4]。STEPHEN等[5]认为CBI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带来教育理念的变革。狄玲等[6]、XUE等[7]认为CBI使学生有机会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既能学到学科知识,又能提高语言水平,使学生学会研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改善学生学习焦虑感,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杨丹元[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同采用CBI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并认为CBI满足了其专业研究与语言学习融合、基础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旦侧重学习与训练专业环境中的英语运用,可以增强学生英语+专业的合力作用。范淑娟等[9]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肯定了CBI课程中教师的促进作用,并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CBI课程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主题知识的探讨促进了师生间信息双向或多向流动,课堂生态两大主体在动态循环中相互促进。研究发现,CBI课程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使课堂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获取场所,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信息来源,师生之间信息流动双向性推动教师持续学习,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教与学达到平衡,为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9]。在中医英语教学中可将中医学与英语有机融合,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核心,围绕每一章节(如:中药煎煮、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使用英语进行讲授。学生在学习时会把注意力放在整合词汇、语法的语言输入上。学生在知识输入过程中以句子的形式学习了词汇、语法和常用句型,获得的知识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经过组合后出现的,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使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专业英语听力水平。如讲授中药煎煮时,内容不仅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各种煎煮方法的英语词汇等,还包括了使用固定句型、短语陈述整个煎煮过程、煎煮注意事项、特殊煎煮方法、服药时注意事项等。讲授阴阳学说时,不仅涉及阴阳的含义、分类,还包括阴阳学说的内容、各内容的具体内涵和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来逐渐建立中医知识框架,使用英语输出中医知识中的逻辑关系,构建中医思维。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育学生形成中医思维。在沉浸式教学中,学生逐渐学习使用英语思考中医、使用英语交流中医,运用英语学习中医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及时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动力。

3使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医药

目前,学生的中医英语学习主要偏重于读和写,对听和说的训练不多。大部分学生反映,将一份中医文章翻译成英文时,往往只是把词汇和语法进行生硬组合,以英语为母语者在看翻译稿会觉得不知所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学生缺乏中医英语语感。建议在整个中医英语教学的最后阶段,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强化学生听、说能力,锻炼学生的中医英语输出能力。体验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勇于实践,促进同学间合作学习,扩充知识面,体验语言带来的乐趣和使用语言的成就感,可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2]。王林等[2]、王林艳[10]认为,体验式教学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学生自我体验、发现、总结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减少了学生的焦虑情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态度和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尤其在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培养了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曾婧[11]认为,学生在具体场景的学习中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接触和认识,继而完成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规律,使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情商,让学生成长为素质全面的人才。在开展体验式教学前1周,告诉学生体验式教学的目的及课堂操作流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4人,自选主题,确定要介绍的中医知识,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撰写讲稿等对中医知识进行先期学习。课堂上,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上台用英语向全班师生介绍中医,限时10~15min。代表发言结束后,组员可补充。小组展示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和班级同学针对介绍的内容发起提问,小组成员进行回答。整个问答环节同样只能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活跃。各小组使用英语介绍了中医知识,如明代医家李时珍、中医代表著作《本草纲目》、中医切诊、中医针刺、中医艾灸、中医养生、中医手诊、中医雷火灸、中医食疗、中医足疗穴位等,有的小组不只停留在单纯幻灯片展示阶段,还与全班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介绍如何进行切脉等。通过学生课堂展示,可以知道学生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新知识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的热情。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新颖、趣味性强,能提高学习获得感和团队协作的快乐感。学生虽然在前期需要输入的中医英语知识很多,但在知识输出时能明显感到学习的成就感。

4使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课堂使用英语交流中医的动力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于1967年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12]提出。形成性评价重视教与学中的多层次分析与判断,可为教与学提供针对性、真实性的诊断信息,使师生进一步明确自身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及缺失,帮助教师与学生调整自身教育、学习模式,进而使形成性评价能有效运用,提升教育、学习的成效[13]。中医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中医英语的学习难度大、记忆困难等而产生畏难情绪。建议在成绩评价中不仅有终结性评价,还要有形成性评价,通过使用形成性评价激励他们在中医英语学习上不断超越自我。不仅要尽可能多地输入中医英语,还要输出中医英语,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激发学生课堂使用英语交流中医的动力。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形成性评价可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勤情况、课堂知识接受情况、课后文献查阅情况、幻灯片制作质量、中医英语口语交流情况、团队成员对团队学习中的贡献度等纳入评价。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调动了学习热情,激发了竞争意识。为了在课堂能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学生积极查阅资料、练习听说能力,不仅增强了中医英语学习的信心,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5小结

目前,“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被提升到国家顶层战略,其既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要走出去,需要大量精通英语、有中医知识、热爱中医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医药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后备力量。如何结合时代特点,提高他们对于中医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如何以中医为内容、英语语言为载体,将中医文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既提高学生中医知识的储备,又提高他们使用英语传播中医的能力,值得中医药教育界和英语教育界思考。如何增强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向世界传播,如何将他们培养成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加快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转变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由于接触中医的机会不多,影响了他们中医英语学习的效果。

作者:蒙缜之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