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热点与趋势

时间:2022-06-14 09:53:24

导语: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热点与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热点与趋势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刊载的234篇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借助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V202007)、SPSS绘制成知识谱进行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以期为后续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体育非遗进校园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承、校本课程的研发、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路径、传统体育文化的校园保护等方面。基于此,需构建分层次、全方位的体育非遗进校园路径;打造原真化、民族化的特色体育非遗校园文化品牌;开发多样化、贯通化的大中小幼体育非遗校园教学资源。

关键词:体育非遗;校园传承;共词聚类;多维尺度分析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以基于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V202007)和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计量的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热点和趋势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所有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硕博士、会议)数据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非遗”“学校”“高校”等为检索词,检索字段为题名,学科为“体育”,时间范围1979—2021年,共精确检索到文献240篇,删除相关性不大的文献,获得研究有效样本文献为234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基于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V202007)对提取的关键词形成高频关键词矩阵,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借助SPSS软件绘制成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进而归纳出当前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非遗进校园高频关键词统计

通过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对导出的文献的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增减,最终得到923个有效关键词。检索到的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2017年发表在《体育学刊》上的《中国武术教育“格拳致知”的文化遗产》,被引频次为42次,根据普赖斯公式M=0.749Nmax,其中M为高频关键词的临界值,Nmax表示所有样本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值,据此得出高频关键词临界值为6.48。7次及以上关键词累计百分比达41.55%,故抽取出现频次7次及以上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除体育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等检索词之外的前5位高频关键词分别为传承、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武术、校本课程。

2.2体育非遗进校园关键词共现分析

利用BICOMB2.04生成4848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将共词矩阵通过SPSS软件中的Ochiia系数转化为相似矩阵。与体育非遗进校园相关性较高的前5位关键词分别为高校体育(0.829)、保护(0.800)、价值(0.768)、武术文化(0.732)、太极拳(0.711)。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得到体育非遗进校园相关性最高的是高校体育,其中保护、价值、武术文化、太极拳也占有很高的比例。

2.3体育非遗进校园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4848的关键词相似矩阵导入SPSS22.0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谱系图(图1)。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划分为4个研究聚类。聚类1由4个小的分类组成,小类1包括高校体育教育、河北省、价值等;小类2包括体育课程、协同发展;小类3包括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等;小类4包括少数民族、民俗体育、困境、路径等。聚类2包括3个小类,小类1包括武术教育、文化;小类2包括传统武术、传承人、校本课程;小类3为创新。聚类3包括保护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等。聚类4包括3个小类,小类1包括安塞腰鼓、红拳等;小类2是体育文化;小类3为民间武术。

2.4体育非遗进校园多维尺度分析

将共词矩相似阵导入SPSS20.0,进行二维尺度分析,生成可视化多维尺度分析图谱(图2)。由图2可知,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聚类1横跨四个象限,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困境、路径及对策集中在第四象限中,高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承聚焦在第一象限中。聚类2的校本课程和校园传承的研究处于第一象限的中心位置,且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处于核心的位置。聚类三研究主题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校园保护与传承处于第四象限中,研究主题之间关系松散,处于边缘位置。聚类四主要研究安塞腰鼓、红拳、民间武术等传统体育文化,横跨第二、第四象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非遗进校园学术研究高频关键词为传承、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武术、校本课程等,分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承、校本课程的研发、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路径、传统体育文化的校园保护等四个聚类,研究热点集中在传统武术、太极拳等校本课程研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传承领域,除此之外,安塞腰鼓、梅花拳、梅山武术、红拳等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中的传承与推广进行了实践,这也是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3.2建议

3.2.1构建分层次、全方位的体育非遗进校园路径体育非遗项目逐步开展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活动,包括体育非遗校本课程、学生社团、课外活动、课余训练、选修课、专题讲座等路径。以传统武术、太极拳、毽球、舞狮、花样跳绳、博克为代表的校本课程是体育非遗进校园的主要路径,学生社团是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为体育非遗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体育非遗进校园需要从融入思政、融入科技、融入技能三方面实现理论传输、技术传授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发展,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体、社团为辅助、竞赛为补充,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教学和训练相融合的“教学+竞赛+社会服务”的体育非遗进校园路径,推进高校、职业院校及中小学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积极拓展体育非遗的育人途径。3.2.2打造原真化、民族化的特色体育非遗校园文化品牌少数民族体育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经验和实践,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凝聚了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活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濒危的生存状态,如藏族的工布响箭、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苗族的吹枪、彝族派生激励配置欧式距离模型聚类1聚类2聚类3聚类4武术传统武术民间武术梅山武术传统体育体育文化困境校园价值推广路径文化对策保护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文化传承校园传承高校教育校本课程教育传承武术教育民俗体育学校教育安塞腰鼓体育河北省协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梅花拳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课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高校太极拳红拳创新进校园维1维2图2体育非遗进校园多维尺度分析习。通过校内、校外各类活动交流、培训和学习,让中小学体育教师逐渐明确自身能力优势和发展定位,打造差异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功能生态位。

3.3健全服务资源保障,拓宽体育教师发展的资源生态位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校应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等提供基本物质条件,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待遇和补贴,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评价制度并提升高级职称名额数量,拓宽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生态位。首先,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等提供基本物质条件。学校应把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建设、更新与维修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为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基本保障;学校应积极与社区、企业、体育场馆等单位互动,拓展场地、设施等来源渠道;国家应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育经费等投入力度,保障这些地区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和补贴。待遇方面,管理部门需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工资发放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推进“同工同酬”,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师工资足额发放,以消除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偏见和不公;补贴方面,管理部门需尽快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师早操、课间操、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甚至是晚自习辅导、值班等费用补贴政策。最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并提升高级职称名额数量。职称是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调动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称评价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评审机制,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高级职称的名额数量,打通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职业通道,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师是青少年健康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实现的骨干力量。但中小学体育教师生态位存在职业生态位较低、主体生态位失衡、功能生态位重叠、资源生态位狭窄等问题。国家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保障。本文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生态位提升路径为:加强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态位;聚焦体育课堂教学,优化体育教师的主体生态位;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打造差异化的体育教师功能生态位;健全服务资源保障,拓宽体育教师发展的资源生态位。

作者:钱春华 杨红英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