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6-13 09:42:39
导语: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这一群体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社会经历少,三观尚处于形成期。在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作用也就愈加凸显。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高校中的大学生为对象,分析了社会环境的显性特征和对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社会环境作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以及丰富大学生思想内涵均具有重要价值,并具有现实基础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环境的显性特征
(一)时代性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本质特点。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转变,各类社会思想层出不穷,旧思想跌落,新思想兴起。从世界角度来看,国际形势时时都在变化,在开放日益扩大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间既有冲突,也有交融;从我国角度看,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西方国家的一些负面价值观涌入国内,加剧了我国社会思想的冲突。当新问题出现时,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进行讨论,便会形成时代性的社会环境。
(二)多元性
社会环境的多元性特征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信息传播速度的日益加快,二是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目前,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探究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窗口。作为社会思想的发酵载体,互联网能够将大量用户聚集在一起,而网民在经历、文化、年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同一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三)双向性
在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上,社会环境具有双向性。科学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思想对于人们的思想具有积极影响,而消极、落后的社会思想则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思想对于开阔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很有帮助,新观点更容易在碰撞中产生;另一方面,消极的社会思想会扰乱人们的思维,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因此,面对新兴社会思想,应准确判断其正误,避免错误社会思想的侵蚀,引导社会思想环境向好发展。
二、社会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对于社会思想的认识与接受现状,针对吉林省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总体上,大学生思想较为健康,能够积极追逐自己的目标,但极少数学生还存在觉悟不高、认识不清等问题。
(一)大学生普遍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目标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做到明辨是非、乐于奉献,对个人价值的实现路径能够正确理解,也能正确对待苦难,能够做出吃苦对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的判断。同时,大学生是一个有规划、有理想的群体,对于未来充满憧憬。但也要注意到,社会思想环境对大学生而言是把“双刃剑”,虽然在了解社会信息、拓展知识面、丰富学习载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仍然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极少数学生利己主义意识较强,比较看重自身利益的得失,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校长期教育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关注国家大事以及国家政策。但是随着自媒体的高速发展,以及言论自由的开放性不断扩大,少数大学生在社交软件上肆意发布未经思考、并不得当的言论,这种苗头性倾向应受到关注,必须采取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还处于形成期,良好三观的形成离不开高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集中努力。
三、社会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热情
大学生是决定社会思想环境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他们善于接纳新生事物,主动思考热点事件、社会问题。对于反腐倡廉、各种民生问题的思考能够加强其对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有利于其爱国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各种社会思想的碰撞为大学生提供了打开视野的窗口。社会思想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内容,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思考的深化,而理性思考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不言而喻。
(二)助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自媒体时代,宣传媒介日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也被激发、唤醒。维权意识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契约精神则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很有帮助。目前,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以爱心服务公益基金为题的小程序,软件的开发者大多为大学生,这些小程序致力于向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援手。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强化还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都彰显社会思想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的正向引领功能。
四、强化社会环境作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放到首要位置,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大学生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力度,提升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全方位、多角度以新时代为背景弘扬爱国、爱党的主流精神,强化实践养成,促进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牢记初心,追逐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社会思想环境向好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高校需要不断进行教研,重点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教育方式上下功夫,结合中国新时代新要求以及大学生的需求,更新课程设置。无论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学科建设上,还是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设置上都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导作用。
(二)多元化主体合力推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价值观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应重视家庭中微观文化环境的合理优化,父母应营造一种平等、和睦、温馨的和谐家庭文化氛围,发挥家庭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大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家风虽然无形,但其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逐渐渗透到子女的内心潜意识之中。一个协调、健全、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年良好政治思想品德、政治职业品德的形成。同时,要大力宣传弘扬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既教知识又育人”,在系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的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能力,将课堂与社会两个舞台都用起来。具有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巨大作用,对培养大学生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大有益处。因此,在学校发力的同时,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只有学校和家庭这些子系统间不断沟通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才能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社会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提出将家庭、学校教育相统一,以二者的共同作用来提高社会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作者:苏晶 周梦茜
- 上一篇:生活案例在政治课堂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儒家哲学多重含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