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造方式及变革项目管理模式
时间:2022-06-13 09:14:52
导语:新型建造方式及变革项目管理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伴随着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建筑业的产业要素及其组合方式都将面临重大变化。从产业要素本身看:产业工人面临短缺但技能素质将逐步提升,工程装备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高性能材料将不断涌现,建造手段将更加智能先进,工程建造将可以适应更加复杂困难的生产环境。从产业要素组合方式看:建筑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必将深化,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方式也将发生本质变化,发展方式必将由粗放走向集约,由注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效益。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探索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业将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品质为路径、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标志、以创新创效为目标,沿着“提升品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创效”这样一条主线,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着眼建筑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探讨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变革,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
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和社会对建筑业发展的要求,集中体现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过程安全、精益建造、品质保证”,最终实现价值创造。二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深度融合,建筑业发展的策略是“纵向拉通,横向融合,空间拓展”。即建筑产业链将纵向拉通,也就是围绕建筑业主业从融资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按上下游产业链条纵向拉通。建筑业与其他行业将横向融合,也就是结合国际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特点,伴随着新兴技术(如互联网+)进步,信息、能源、环保等许多行业将与建筑业跨界融合,产业间的边界将逐渐模糊,产业间的关联将进一步密切和增强。伴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提高,工程建造将进一步空间拓展,也就是向空中、地下、海洋的立体式发展。三是建筑业生产方式要从传统模式走向新型建造方式,也就是更加“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国际化”。具体就是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造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以信息化融合工业化形成智慧建造是未来发展基本方向,这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根本方向。在资源整合范围和工程项目模式上,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四是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形成“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的综合竞争优势,做到理论研究、跨界融合、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效率优先,驱动业务整体创新发展,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为此,建筑企业必须找到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的途径。五是建筑业市场体制改革的方向,要与国际标准和惯例结合,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等有效模式,加快建立市场诚信体系。总体上,建筑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将达到一种新平衡。
新型建造方式的探索
伴随着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国家对建筑业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步显现,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等问题亟待改善。同时,在新时代以信息化、智能化、新材料、新装备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快速推进,为我国发展以品质为中心的“新型建造方式”提供了基础。为此我们尝试从品质的视角定义新型建造方式(Q-SEE):就是在建造过程中能够提高质量(Q)、保证安全与健康(S)、保护环境(E)、提高效率(E)的技术、装备与组织管理方法。进一步讲,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当前阶段的新型建造方式是指在工程建造过程中,以“绿色化”为目标,以“智慧化”为技术手段,以“工业化”为生产方式,以工程总承包为实施载体,实现建造过程“节能环保、提高效率、提升品质、保障安全”的新型工程建设组织方式。伴随着新型建造的深化和推进,我国建筑业可能将体现两个根本性的产业模式转变:一是终结大规模现场流水作业生产方式完全主导的时代,从而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重要特征;二是将工业互联网应用到建筑业,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建造向服务型建造的转变,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根本变革。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趋势。当前,建筑产业“碎片化”现象突出,行业分工导致了信息孤岛和协同不足,造成了建筑产品观念不强、资源整合运作能力不足、产业整体效率不高,不利于产品品质和综合效益的提升。新时代,市场形态正从产品交易向平台经济转变,建筑业也在相应发生变化,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已然是大势所趋。推进工程总承包(EPC、DB、IPD),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优化专业类别结构和布局,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等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这是企业追求价值增值的内在需求。工程总承包的方式,使得建筑企业利润源从施工承包环节向包括设计、采购、调试在内建造全过程扩展,使得DB、EPC等模式逐渐得到更多应用。甚至向建筑产品全生命期延伸,形成了BT(建造-移交)、BOT(建造-运营-移交)、BOOT(建造-拥有-运营-移交)和BT+EPC、BOT+EPC等多种项目组织方式。相应地,企业利润源从行业微笑曲线的中间最低的施工环节向前端的投资设计和后端的持有、运营拓展。此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相关方能够及时共享信息,更好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也推动了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探索和应用。因此,伴随着施工环节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建筑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提升设计、采购能力以及设计施工一体化集成管理能力,拓展持有运营能力,使得微笑曲线的前端和后端能够翘起来,让建筑企业可以真正微笑起来,切实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这是行业供应链演变的必然结果。建筑业是典型的买方市场,业主需求是决定建筑业供应链形态的根本因素。伴随着工程建造复杂性的提升和项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项目组织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项目实施承受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显著增大,业主更多地希望承包商扩大承包范围,包括前期的融资和后期运营在内的全过程服务,PPP等有助于业主控制风险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探索和应用。我们看到行业价值活动包括了投资策划、土地获取、勘察设计、施工采购、销售运营等多个环节,对专业化能力的要求高,因此形成了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需求,来弥补业主方专业能力和管理力量的不足,降低项目风险,保障项目效益。建筑企业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的方向。对建筑企业而言,项目管理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项目管理的根本在于运用知识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获得收益。作为建筑企业,项目是运用知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载体,是产品形成的场所,是形象展示的窗口,更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是经营的根本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发展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任务。从长远看,要用战略思维推进项目管理,强化“三个能力”:一是要推动业务整合,强化总承包管理能力;二是要推动专业整合,强化专业化能力;三是要探索差异化管理,强化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加强项目集约化管理,打造我们的核心能力。集约化的“集"是指集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建筑企业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的路径。一是在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上,要探索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这既是合理分配资源、进行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完善企业标准管理、员工观念培养、监督机制“三位一体”的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科学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二是在企业管理机制保障上要加强项目集约化管理。要坚持三个“继续推行”:①继续推行项目目标责任管理,完善项目绩效与薪酬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力。②继续推行项目策划,加强项目科学化管理;通过项目策划,确定项目管理目标,科学、合理地为项目配置资源;通过商务策划、技术方案优化,提高项目收益。③继续推行集中釆购,深入挖掘效益潜力。三是在项目管理体系完善上,要着眼全生命期、强化协同。做好工程总承包并不是设计和施工的简单叠加,其根本是要形成协同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要结合项目,不断完善运作流程,理清工作界面,推动设计施工采购的深度交叉,做好权责利的协调,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提升整体效率。四是在项目管理手段改进上,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据研究,传统项目中的2/3的问题都与信息交流相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明显加大了工程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在更大范围整合运作资源,提高效率。推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筑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筑业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生产方式的必经之路。
作者:毛志兵
- 上一篇: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与防范
精品范文
10新型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