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10 16:07:30
导语: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医学生课程思想政治及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针对医学生开展的培养体系,是指在拥有一定人文知识并且得以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能够反映一个人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综其所述,人文素养表现在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处理自身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自身的谈吐修养等方面,是一个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价值境界和人格追求[2]。依据赫尔曼·施密茨理论,具有仁爱之心、积极向上的医学人文意识,才能够在医患之间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在医学诊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这种医学人文传播所表达的爱,而医学工作者需要学会将客观的医学知识与主观的人文情怀有机的结合,才能传递出带有温度的诊疗[5]。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是健康教育的核心,人文素养教育需尊重人生命价值的本身、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临床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涵盖生命文化的教育、仁爱思想教育、医德教育等。人文素养本身可成为医学工作者自身道德修养评估的杠杆及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医学生是未来的临床医生,是医疗活动的主体,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直接体现了医学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对医学模式的转换乃至于医疗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实际临床诊疗中的人文素养要求医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对患者要做到认真负责,具备耐心、仁心、同理心,懂得关心患者的疾病之苦,在临床诊疗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医疗事业。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医学生将从实习阶段开始,真正的接触患者、接触临床医生,也是真正融入社会的开始,临床实习期间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医疗队伍素质。但特殊情况下医学教育的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线教学成为特殊时期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而如何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传达思想政治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7]。
2目前在线教学中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医学生的自律性面临挑战
医学教育的主体是医学生,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等决定了在线教学效果。特殊情况下医学理论、实习均不得不采取线上教学的形式,而线上教学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最大的缺点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主要依赖于医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及自觉性。在线教学期间由于学习时间、空间自由度较大,很多学生随意浪费时间,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刷视频等,因此需要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慎独的处世意识。有研究提示手机、iPad成为医学生主要的上网工具,如何更好地规范医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提高自律能力、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等,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8]。
2.2沟通模式的变更
临床工作中的沟通包括医患沟通、师生沟通、医护沟通、同学之间的沟通等,在医患沟通中“医者仁心”是医生自我道德修养的体现。医学生需要培育更高的职业情操、高尚的道德理念、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医学教育在医学生的学医生涯中不仅需要吸取先进的医学理论及技能,更要吸取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人文教育的精华,而现实中现阶段的医学生因为家庭独生子女等社会因素导致缺乏责任感和同理心,不利于“仁术”的开展,更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生日常诊疗中的重要环节,而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医学生不能直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医患沟通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不利于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提高[9-10];线上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缺乏肢体、眼神等的面对面交流,老师对课堂全局的掌控欠佳,不能很好地感受学生的听课状态,不利于更好的掌控课程的节奏、课堂氛围的调节等;线上教学使医护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主要以教师的介绍与引导为主,跟实际临床场景必然有偏差。临床工作是团体合作、协同工作的过程,线上教学模式使沟通模式发生较大的改变。
2.3医学教育体系本身人文教育的欠缺
西方教育中,如印度,医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就接受了人文教育的培育[5],而我国传统医学教育长期处于“重专业、轻人文”的状态,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延续理论知识的学习,医学生接触人文教育的机会主要来自于实习阶段及自身的道德修养的修炼、甚至家庭教育的传承。有些医学生学医是因为利益考虑,认为医生职业收入高、前途好。总体来说市场经济的进步也离不开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改变传统医学模式,将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医疗上的治病救人,更需要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共同完好状态,真正实现“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转换[11]。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上,缺乏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结合。根据2008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指导性要求,与医学人文相关联的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入,且这些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课程几乎完全脱离,学校和学生本人缺乏对这类课程的重视,学生考核标准和评价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约束机制,大多以及格为主要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且医学人文教育方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单纯的课堂讲授一味地灌输已经过时,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热情,积极性不高,也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目前高校医学人文教育仍缺乏较好的体系,人文学科在整个医学院校的目标定位和专业设置中考虑的较少,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和医学人文素质环境的营造。
2.4医学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现阶段的医学工作者同时也是医学教育的传承者,在学生阶段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实际带教过程中可能会传达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阶层歧视、收红包、拿回扣等,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授课过程中仍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不能传达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健全的人文精神,不能充分体现“换位思考”“共情”“尊重生命”等医学人文情怀,从而带教出的临床医生可能具有精湛的医术,但缺乏高尚的医学人文素养[12-13]。
2.5美学教育的缺失
传统医学教育方式往往只是单纯追求课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美学的教育。长期以来医学工作者给公众的形象多较严肃及刻板,生活中缺乏情趣、缺乏美学情操,学生常常认为医学专业学业枯燥乏味,缺乏对生命之美、心灵之美、医术之美的欣赏。总之,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医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
3提高临床医学生在线教学人文素养教育效果的方式探讨
3.1加强师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意识
在临床实习学习中,临床带教教师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带教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专业疾病诊治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临床工作、逻辑思维能力外,老师的言谈举止、医德医风、沟通交流能力、人文素养方面也会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因此,强化医学院老师们的人文素养教育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医学院的老师们在工作之余应努力学习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做到衣着得体,言谈、举止文雅,态度和蔼可亲,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医患关系、同事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而且老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向医学生传达医学进步的信号,强化医学生誓言,传播临床的感人故事等,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及积极探索精神,培养追求卓越的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自觉性及自律性,真正体会到医学教育的意义与内涵。此外,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还要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培养医学生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培养医学工作者为患者设身处地考量的意识,包括患者经济能力、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等,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社会经济支持也至关重要。教师队伍人文素养教育意识的强化将会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整体起到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3]。
3.2建立人文教育创新教学平台,实现临床实践带教方法的创新
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会进行床边教学,包括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等医疗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结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线教学不能实际接触患者,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尤其是医患沟通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带教老师可以建立微信或QQ小组群,在群内分享带有人文教育特色的病例及视频,模拟与患者及家属接诊、处置等诊疗的整个过程,也包括与护士的沟通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讨论,并互相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医患之间的交流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交往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等。
3.3完善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院校需要根据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给予重视,对现有的体制做出适当的改革,提早及提高学院中人文科学课程的开展和占比,在低年级阶段就引入人文教育的理念,后续贯穿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的历程中,甚至纳入临床带教路径及制度中。同时建议聘请优秀的社会科学教师、人文科学教师担任课程讲师,宣教健康经济、健康政策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培训和管理在校人文学科讲师,真正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加大讲师和临床医学生的奖励机制,加大在人文科学课程上的资金投入。授课过程中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学生与讲师之间的互动,将医学相关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教学及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进而提高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及作为医疗从业者的自我修养。开阔教育渠道,将现代交流平台运用到医学教育中,体现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时代性,比如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将视频、课件、动画、图片等结合起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利用QQ、微信等微平台,开设医学人文教育模块,将医学人文教育日常化;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视频等媒介,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真正做到将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互联网相结合。鼓励医院举办法律常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医务人员礼仪仪表、临终关怀等知识的培训,开拓医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的进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4,13]。线上教学过程中监管机制的建立同样非常重要,除了在教学平台上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痕迹记录、加强签到、录制屏幕等策略,也要求带教老师积极与学生互动,课堂上要求学生开视频,积极提问,课后留置作业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对有所回应的学生给予更好的评价及加分制。人文教学的效果可体现在医学生后期的临床诊疗中,评价体系包括对临床专业知识、医学技能的掌握、从医风貌、遵纪守法程度等,列出表格,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可给带教老师及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请带教教师、患者或家属给学生打分,将综合评分及满意度调查表的评分纳入学生的总体实习成绩中。通过以上监管机制及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15]。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起来,建立人文教育创新教学平台,强化人文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互联网”下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同样能够逐渐完善起来。
3.4定期举行线上视频会,强化医学教育队伍的人文素养
随着腾讯会议、钉钉等网络会议平台的普及,组织医学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开展线上视频会已成为可能。可由医学院教学部或临床带教教师组织,定期进行师生共同参与的人文教育视频会。视频会内容包括医院科室文化、临床实习中遇到的人文问题、当今社会上对医院、医生的评价、好医生的价值体现、医德医风、患者的感人故事等方面。通过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有利于带教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状态、心理状态及带教效果等。建立学习小组,督促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在医院内组织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就自身行医历程在线上做学术报告,鼓励这些先进模范们进行学术会议讲座,讲授亲身的救死扶伤的经历,让医学教育工作者及学生都能感受到他们的仁爱之心,及大公无私、奉献终身的人文精神,起到发挥先进模范的标杆作用[14]。
3.5积极宣扬美学教育
医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展现病理与生理、人性与道德、宏观到微观的艺术,建议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医学生美学情操的培育,在医学生中开展摄影、音乐、舞蹈、绘画、健身等社团活动,线上投稿,督促医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对身心健康的维护意识,为培养医学生高尚的情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之美的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16]。
4结语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需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对临床医生的价值观与人文观的培养,重视人文教育体系在医学教育中形成,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的培养。而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并未得到良好发展,尤其是线上教学“互联网+背景下”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存在较大的挑战。对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学生乃至医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医学院校需重视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其融入临床路径乃至临床制度中,加强师生间的医学人文教育的传达,加强临床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及实用性,医学生本身需提高自身的自律性、自觉性,为成为具有优良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学卓越人才做出努力。
作者:刘秋菊 刘宇 魏巍
- 上一篇: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教学研究
- 下一篇: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路径
精品范文
10强化廉洁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