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教育科研形态改进路径
时间:2022-06-10 15:58:08
导语:中学校教育科研形态改进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段时期内“双减”将成为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双减带来的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都需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学校和教师们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持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表现,可以把学校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分为负担型、功利型、提升型、助力型和引领型五种形态(阶段),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明晰教育科研工作改进的路径,从而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进步。
关键词:“双减”教育;科研形态;科研引领
一、中小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基本形态
1.负担型负担型是教育科研发展最初形态。处于此形态科研的教师具体表现为没有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创新性研究课、撰写学术论文等工作,自然也就没持有什么研究成果。处于这种形态的学校具体表现为没有科研方面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也没有这方面的管理制度、机构人员和经费等物质条件保障,没有开展课题研究等工作,也没有从学校层面组织相关科研活动,自然也没有持有和推广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的研究成果。处于此形态的教师表现出的没有承担教育科研方面的任务,学校没有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也就体现出来教育科研工作对于这些教师和学校已成为一种负担,至少相对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已被当成了一种负担。2.功利型功利型是教育科研的第二种形态。处于这种形态的教师具体表现为只是在自己获取荣誉称号、职称评审等利益时,才参与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因而具有鲜明的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课题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甚至滋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也比较高。处于这个发展形态(阶段)的学校具体表现为只是对涉及获取荣誉、评职称等方面有刚需的老师才给予支持,学校开展一些课题研究等工作是基于为教师们眼前或未来可能的功利性需求服务,或者只是为了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获取一些集体荣誉需要而进行,表面上看科研方面的规划计划、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等都可能具备,课题研究和科研成果可能还比较丰富,但是科研工作最后多流于形式,停留在文字材料方面,与教育教学实践关联度不大,或者即使有所关联但也难有实效。与第一种形态相比,处于此形态的学校有科研方面的工作,也有部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培育等工作,但只是在学校或教师需获取荣誉称号、职称评审等及相关利益必须以这些科研工作和结果为必备条件时,才承担或开展相关工作,只是把科研工作当成谋利的手段,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功利型教育科研称为功利型科研。3.提升型提升型是教育科研发展的第三形态。处于此形态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践经验,实质上大多已进行了科研性质的思考,希望借助科研的方法对已有的经验和思考进行总结、厘清、论证和提炼,从而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从开展科研的时机看,多在需要获取荣誉称号、职称评审等时提出,说明也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处于此形态的学校,也会表现出在某个学校评审的节点,花力气对学校相关经验进行梳理提炼的鲜明特征,对教师从事科研的态度则较模糊和摇摆不定,时而支持时而限制,科研方面的规划计划、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经费保障和科研活动等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稳定性特点。提升与功利虽然都有功利色彩,但却有明显区别。教师或学校开始进行科研工作时,其实已有了鲜明的实践经验基础,甚至对某个实践中的问题已找到了解决的答案且有实际效果,只是再通过科研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再验证再凝练再提升。所以,我们才将此形态教育科研称为提升型科研。4.助力型助力型教育科研,是指教师或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时,能够采取科研的方法去探寻答案,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科研工作形态。处于提升型的教师,与前面的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是仅仅为了个人功利性目的才开展科研,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而开展科研工作;但只是在出现疑难问题,常规的办法解决不了时,才想到要用科研的方法去解决,如果没有出现问题,或者常规的方法可以使得工作推进,科研工作可能就不会提上日程。处于助力型的学校,常规的科研工作计划、研究方案、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常规的科研活动组织均比较完备,但科研方面缺乏长期规划和稳定的计划,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等虽都具备,但并非都能落实,作用发挥不充分。这种教育科研形态,关注了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但其地位和作用是对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补充,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助力型科研。5.引领型引领型是一种较完善的、具有理想色彩的科研发展形态,指的是教师或学校关注教育科研前沿理论的发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程,试图用某种教育理论和科研工作来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改进,我们可以称之为引领型科研,是教育科研发展的最高级形态。处于引领型的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有长期发展规划和稳定可行的工作计划,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等比较完善且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都有总览全局、指导影响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课题研究或成果推广。处于引领型的教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相对比较长期稳定地关注聚焦某一领域的问题,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且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并重。因此,整体性、长期性和深入性是引领型科研的重要特征,处于这个形态的学校一般能够成长为名校,教师也往往能够成长为名师。
二、教育科研基本形态变化的规律
我们可以从个体与整体、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来说明。1.个体与整体从个体来看,某个时期某位教师的科研工作认识、态度和表现,能够表明该教师总是处于五种形态中的某一种;而处于某种形态,也就意味着该教师此时此地对科研工作的是何种认识、态度和表现;而某位教师处于某一种形态,反映了该教师当时的科研工作状态和水平;同理,某个学校、某个区域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某个时期也总是处于五种形态中的某一种,而同时具备了该种形态的基本特征;当然该学校具有哪些特征和处于哪种形态,主要是受那些处于主导地位或主要数量的教师处于某种形态影响的,该区域具有哪些特征和处于哪种形态,主要是受那些处于主导地位或主要数量的学校处于某种形态影响的。从整体来看,某个学校的不同教师之间,五种形态均呈不同数量的分布;处于不同形态的教师数量多少和所占比例,决定了该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同理,在某个区域内的不同学校之间,也分布着不同数量的五种形态;处于不同形态的学校数量多少和所占比例,决定了该区域的教育科研工作水平。2.静态与动态从静态来看,负担型、功利型、提升型、助力型和引领型这五种形态从总体上可以分别代表中小学教育科研依次从低到高的工作水平和科研工作对教育发展依次从小到大的作用和贡献。其中负担型水平最低贡献最小,从功利型到提升型再到助力型,水平不断提高,贡献也越来越大,引领型水平最高贡献最大。同一时期同一学校,不同的教师处于不同的形态,也就可以表明该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以及其通过科研工作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不同结果和可能性;同理,同一时期同一区域,不同的学校处于不同的形态,也就可以表明该学校的科研工作水平,以及其通过科研工作为自己学校发展以及为区域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的不同结果和可能性。从动态来看,教育科研工作的五种形态,随着内外因和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不同形态之间也会发生变化和转换,某个教师的认识、态度发生了改变,可能导致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由原来的某种形态变为了另一种形态,有可能是从某个低水平形态变为高水平形态,也有可能从某个高水平形态变为低水平形态;这种变化在作为一定范围内聚合体的学校或区域中,也会同样存在。但是,从一个长的历史时期或一个足够广的空间来看,总体上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是在从低水平形态不断向着高水平形态发展的,即使是中间可能出现曲折、反复或螺旋式变化路径。具体说来,这种从低到高地发展变化趋势,遵循了由负担型→功利型或提升型中的一种→助力型→引领型。正是由于某个区域或某所学校在科研工作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体现了五种形态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甚至某个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也符合这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五种形态看作五个发展阶段,而这种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就体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不同教育科研形态变化的原因与决定因素分析
1.不同教育科研形态存在及变化的原因对教育科研各基本形态(阶段)从原因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端倪。(1)负担型究其原因,这个发展形态的教师一般都认为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只是上课,以及作业、考试等,这个发展形态(阶段)的学校一般都认为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只是常规管理和教学,以及升学考试等,教育科研工作因此也就被当成了负担。这个显然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职责的界定不清的问题,从而造成了教师的一种误解和困扰。当然,按这些教师和学校的说法,也有时间不够、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但主要应该还是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2)功利型功利型形态的教师一般都认为搞课题等科研工作纯粹是个人获取荣誉、利益的手段,即所谓的“为了搞课题而搞课题”,教育科研工作自然充满了功利色彩。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一是学校领导或教师个人的认识不清、修养不高、价值观不正;二是与过去长期存在的上级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中存在“唯课题”、“唯论文”的偏差有必然关系;三是与各级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把关不严等漏洞也有一定关系。(3)提升型首先,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提升型形态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其中有一部分已具有科研的性质,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甚至理论价值,这说明这些教师。但直到涉及到一些切身利益时才来搞科研做课题,说明也是看到了科研的功利性功能。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一是学校领导或教师个人存在有功利性思想;但主要还是对科研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造成的,也有教师科研素养不够能力不强的原因。(4)助力型助力型形态的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用科研的方式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本义,已经弥足珍贵。其实,在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工作个人两不误。但遗憾之处在于,学校和教师对科研的功能定位认识有偏差,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两件分离的工作,而且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没能认识到科研与教学应融为一体,教学应以科研为内核,科研应以教学为载体,科研引领教学并孕育于教学之中。这种观念普遍存在,与我国长期存在的教学和科研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有重要关联。(5)引领型引领型是理想状态、最高发展阶段,其根源就是充分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意义,并在教育教学中能成功实践。处于这种形态的学校和教师除了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之外,更多的应该是从科研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积极投入并为之坚持不懈。2.不同教育科研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通过我们的长期调查分析发现,不仅每种形态的存在有其具体原因,从总体看,不同形态的变化也是由一些因素决定的。(1)形式科研与内涵科研纯粹的形式科研和纯粹的内涵科研都是很少见的,实践中更多的教育科研总是既需要形式科研,又需要内涵科研。在具体的教育科研实践中,由各种现实因素交织而体现出来的形式科研和内涵科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后决定和形成了某学校或教师在一定具体条件下处于某种形态。既无形式科研又无内涵科研,自然是处于负担型;更多地注重了形式科研,处于功利型;更多地注重了内涵科研,处于提升型;而同时注重了形式科研和内涵科研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二者的相互干扰和消极作用,实现了相互结合并能够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则发展到了助力型;而处于助力型后,把形式科研与内涵科研融合为统一的有机体,且逐渐避免了科研的短期效应,把科研用来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发展,就进入到了引领型。(2)个人发展意愿与工作实践需要对五种形态的发展变化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影响着这种发展变化存在诸多因素,但究其根本可以发现最主要的因素是两个,一是个人发展意愿,二是工作实践需要。若教育科研既不能满足个人发展意愿又不是工作实践所需要,该学校或教师自然处于负担型;若从个人发展意愿出发,很容易进入功利型;若服务于工作实践的需要,很可能进入提升型;当同时兼顾个人发展意愿和工作实践需要,往往功利型会向提升型靠拢,提升型也会向功利型靠拢,最后发展为助力型;当非常妥当地处理和协调好了个人发展意愿和工作实践需要二者的关系,教育科研最后会逐渐进入引领型。形式教育科研与内涵教育科研的相互关系、个人发展意愿与工作实践需要的相互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影响着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生态。
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改进的路径
1.端正教育科研认识如前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形态的决定意思在于形式教育科研与内涵教育科研的相互关系、个人发展意愿与工作实践需要的相互矛盾,那么理论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协调好形式教育科研与内涵教育科研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个人发展意愿与工作实践需要的相互矛盾,就可以不断引导学校或教师越来越正确认识自己科研工作的实际状态和水平,帮助学校或教师找到改进科研工作的基本方向和路径。2.改进教育科研方法根据上述对教育科研五种形态的具体归因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些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路径。下面可以分别举例说明。(1)加强教育科研管理针对负担型要从管理上入手。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把学校科研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工作职责之中,把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绩效考核范围之中;同理,学校在教育教学岗位职责中应纳入科研工作,把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纳入正常工作量并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科研工作经费等条件保障。从而,促使学校和教师们“真做科研”。(2)构建教育科研管理机制针对功利型要从思想上加强教育和引导,树立正风正气,淡泊名利,崇尚学术,立德树人,摒弃把科研纯粹当做谋取名利工具的错误思想。其次要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尤其要在关键环节和过程性管理上下功夫,要求科研从立足本职工作,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出发,反对与工作毫无关联的研究。从而,促使学校和教师们“做真科研”。(3)强化教育科研意识针对提升型要从思想上加强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要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看到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其次要加强科研培训,切实提高这些教师的科研素养,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际获得中感受到科研的效果,从积极他们自觉进行科研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学校和教师们“好做科研”。(4)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针对助力型要帮助他们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意义外,更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科研不是教学遇到难题的临时解药,科研应是引领教育教学不断可持续发展的大脑,是“司令部”。其次要形成学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学校文化,要制定学校长期发展的科研规划,要既进行学校总览全局的重点科研,又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聚焦关注某个领域做长期持续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从而,促使学校和教师们“做好科研”。(5)助力教育科研新作为针对引领型的学校和教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他们对科研的积极性,提供给他们更好的条件保障,鼓励他们多出科研成果,创造条件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多地用于实践,既立德又立功更立言,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科研引领发展之路,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坚定不移地走上科研引领的发展之路。
作者:李代远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上一篇:高职信息安全类课程实施问题分析
- 下一篇:航空储运卫生保健与急救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