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
时间:2022-06-10 11:45:18
导语: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4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分级心理护理,术后干预4周,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心理状态、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SAS、SDS评分及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开展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继而获得更佳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对减轻和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明显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分级心理护理;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心理状态;功能锻炼依从性
乳腺癌在2020年的恶性肿瘤的数据报告中位居前列,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乳腺癌的问题越发受到学界和广大妇女的重视,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也在不断提出乳腺癌防治的新方案,因而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较20年前有极为显著改善[2-3]。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为基础,不过在手术治疗后水肿发生率较高,继而造成上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4]。鉴于上肢淋巴水肿在乳腺癌术后高发,已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但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当前无统一的干预方案[5]。本文旨在探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改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4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对照组: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39.15±9.73)岁;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28例,Ⅲ期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9例;已婚42例,未婚10例。观察组: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39.38±9.82)岁;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8例,Ⅲ期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8例;已婚43例,未婚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衡性好(P>0.05)。本次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人伦要求。纳入标准:(1)女性;(2)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3)本院首诊患者;(4)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复发性乳腺癌;(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存在严重精神疾病,难以正常交流和配合治疗;(4)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5)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按照分组实施护理干预。1.2.1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施如下:(1)严格遵照医嘱予以患者镇痛、抗感染等基础性护理,同时予以康复干预。(2)皮肤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术区及周围皮肤的护理,注意干燥、清洁,避免牵拉、污染、损伤的发生。如皮肤出现擦伤、破损,则予以清洁、消毒,防止感染发生。(3)术侧上肢管理,开展患者康复护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患侧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定期清洁患肢,清洁注意水温合理;日常活动中避免压力、挤压上肢,不能够佩戴首饰,避免提重物。术后如需静脉输液治疗,不能选择在患侧穿刺,同时每日温敷穿刺周围皮肤,避免红肿、水肿。术后第1天开展常规康复按摩以促进淋巴液的回流,20min/次,1次/d。在上述被动康复运动的基础上增加患者主动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活动患侧上肢,进行腕部、肘部的翻转,5min/次;第7天后可尝试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上举等活动。(4)生活指导,嘱患者术后避免进行可能损伤皮肤的活动,避免桑拿。饮食上合理摄入维生素、蛋白质,戒烟戒酒、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自主进行淋巴按摩,以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缓解淋巴水肿。(5)出院后与患者保持沟通,解答患者居家期间的疑虑,需要复诊前提醒患者复诊。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分级心理护理管理:(1)术后健康宣教。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使患者全面的了解乳腺癌术后的健康知识。(2)心理状态分组。借助心理状态评估工具对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依据患者的心理评估得分将患者分组。分组方式:Ⅰ级,心理状态佳,无明显负性情绪,SAS、SDS得分均≤20分;Ⅱ级,心理状态一般,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SAS、SDS得分21~50分;Ⅲ级,心理状态不佳,存在严重负性情绪,SAS、SDS得分均≥51分。(3)分组实施分级心理护理。①Ⅰ级。a.护理人员举止行为自然大方,精神饱满地投入日常护理中,以积极情绪潜意识影响患者;b.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前,首先予以患者目光接触和微笑,其次在护理操作前可采用轻拍肩膀、手背等方式鼓励患者;c.为患者创建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嘱家属及探视人员保持安静;d.注意观察患者日常言语、行为等,如出现心理问题的迹象,及时与患者沟通;e.沟通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语言,过程中不断给予鼓励、共情的眼神。②在Ⅰ级护理基础上,开展Ⅱ级护理干预。a.将患者纳入团队认知与行为训练小组中(人数控制在4~6人),每周组织1~2次的团体活动,通过团队共情的方式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念。b.团队活动中组织患者依次发言,嘱患者全面表达自身的想法、对疾病的认知等,在患者发言完毕后由病友进行评价,组织者最后总结所有发言。c.指导团队成员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包括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干预等。d.积极寻求家属的配合,指导家属通过亲情的力量与患者共渡难关。③在Ⅰ级、Ⅱ级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Ⅲ级心理护理干预。寻求心理医师会诊,按照心理医师心理干预处方实施心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1)以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有20个条目,1~5分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依从(90~100分)、基本依从(70~89分)、不依从(20~69分)。功能锻炼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2)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开展心理状态评估,SAS界限分50分,SDS界限分53分,超出界限分患者视为存在焦虑症、抑郁症。(3)统计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以皮尺测定患者肘窝周径,以手术前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术后超出2~3cm视为轻度水肿、3~5cm视为中度水肿、5cm以上视为重度水肿。(4)以乳腺癌生活质量测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有6个维度,各维度赋分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最终评分取各维度平均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0,P=0.015<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为13.46%,低于对照组的30.77%(χ2=4.522,P=0.033<0.05),见表3。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开展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保障手术治疗效果,通常需行腋下淋巴结清扫[6]。此操作会造成淋巴管结构受损,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使腋下淋巴回流功能受限,继而发生淋巴引流的失衡[7]。大量组织液、蛋白质在淋巴毛细血管组织间隙积聚,最终发生上肢淋巴水肿[8]。基于以上原因,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目前关于淋巴水肿的防治尚无统一的干预方案,因此本文从护理干预的角度着眼,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心理护理是近年来护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临床学者也逐渐认识到心理干预对疾病护理的整体影响[9]。据乳腺癌的发病研究显示,心理因素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在手术后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良好预后的前提[10]。心理因素对患者预后有明显的影响,负性情绪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继而对睡眠质量、氧化应激反应等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鉴于此有必要在乳腺癌术后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但是临床目前心理护理针对性及应用性较差,仅能够达到疏导患者情绪的效果,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心理障碍无法从源头上改善。分级心理护理是本院为提升心理干预效果采用的新模式,该模式要求将患者分组分级,以其实际心理状态作为分组依据,实施不同层级的心理干预。在针对Ⅰ级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中以潜意识的心理暗示为主,通过为患者构建理想的住院管理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Ⅱ级的患者加入更多的主动心理干预,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继而获得更理想的心理干预效果;在Ⅲ级心理干预中则寻求心理专业医师的帮助,以更为专业的心理干预方式获得满意的心理干预效果。本文将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首先通过分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尽可能削减负性情绪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分级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基础上,使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大为改善,继而保持更高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良好的心理状态、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提升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为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奠定基础。本文中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继而达到减少其发生的目的。除此之外,分级心理护理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中有体现。综上所述,分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继而获得理想的生活质量。后续研究中还将继续维持对患者的随访,探讨分级心理护理的远期影响。
作者:吴婷婷 罗玲玲 单位: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
- 上一篇:合作学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
- 下一篇:新媒体平台新闻采编的内容创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