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入路径
时间:2022-06-10 09:52:43
导语: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入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凝聚了民族数千年来深层精神、情感与价值,其直接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更是增强我国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内弘扬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内容及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关联,从学科建设着手,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基础
(一)传统文化凝结了民族最深精神思想与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其已根植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实践行为等产生着重要影响,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思想与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责任高于自由,义务重于权利,集体高于个人,和谐好于矛盾;其追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这些传统文化之精髓特色鲜明,影响深远,使得中华儿女获得重复的文化滋养,进而拥有了文化认同的基础要素。
(二)传统文化在当下及未来世界将焕发更大的光彩
自炎黄时期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华文化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珍贵财富。以中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盛况为例,在这一时期涌现的思想丰富,流派众多,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传承至今,亦颇具影响。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持续发展,其生命力旺盛,包容性极强,在当下及未来世界同样能够扮演重要角色。以汉语、儒家思想等为例,中华文化受到世界众多国家人民的喜爱,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准则和哲学思维等被全世界专家学者所关注,其具有的地位及影响力必将日益提升,文化自信必然更为充足。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关系处理
(一)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
传统文化复兴并非完全复古,而是让其走出古书古屋,焕发光彩;在实践中不能追求形式,简化字变繁体,身穿古装行古礼,这些举措仅是流于皮毛而未深入骨髓。传统文化同样不能被当作少数人特立独行的工具,而无法成为大众文化,否则其发展传承必将道阻且长。当下很多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关联不够,人们在理解这些文化时存在天然隔阂,有时会受制于文化水平限制而未能感到其精髓。这就需要我们对形式进行创新,对内容进行优化,找到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传播。大学生处在思想与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传统文化核心意义便在于能够给大学生这两点要素的形成带来帮助。内容与形式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且传统文化传播是持续的过程、系统地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文化自信构建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处理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非对立关系,相反,传统文化需要在全球化体系中得以弘扬才能够体现更大价值。要想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就需要将传统文化放到更多类型的文化中进行比较,以体现文化优势及特色,同时也可以避免文化盲目自信等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是需要带有客观评价的眼光的,以五四运动为例,中国部分青年对西方文化大加赞扬,对传统文化大肆批评,但最终获得胜利的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思想家,其倡导中西文化融合与碰撞,进而创造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新文化。当然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所以在实际运用中要善于融合中西文化,去除糟粕,保留精华,才能够给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更多的发展可能。
(三)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关系处理
以传统文化来提升文化自信很有必要,但对其作用要有正确认识。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为例,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传承中得以创新,形成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新文化,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的主因。所以在引导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之时,对时代文化同样不能忽视,否则会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迷失自我,而最终的文化自信会变得较为盲目。如果没有时代文化的及时出现,中国社会很有可能重新步入清朝“闭关锁国”的尴尬境地;时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唯有认清两者关系,方能获得长远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融入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和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如果在高校课堂中将传统文化学术地位上升到更高层次,就能够将其文化自信作用更好地呈现出来。高校思政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使得其在整个校园乃至社会中弘扬。高校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加强力度,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校园氛围;针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也可以加入传统文化内容,以实践来加深学生印象;另外文化讲座、线上教育等方式作用也很显著。相信经过多方持续努力,携手并进,传统文化带给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更为直接。
(二)大力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政府关于思政工作的号召,注重“三全育人”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作为重点内容,同样要遵循此要求,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更多学科结合起来,不仅在思政课程中进行融合,还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寻求突破。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将不同朝代的服饰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鼓励学生将其创新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以体现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让大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魅力和古人智慧,最终实现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文化自信的目标。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灵感,使得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被充分挖掘。
(三)与校外企业、团体深度合作
高校可以主动与校外企业、团队等资源展开深度合作,以巩固高校文化育人成果。弘扬传统文化不能只局限于校内,更要能够放眼全社会,让传统文化在更多的平台展现光彩。以校外企业、民间团体为例,高校要能够与这些组织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以各方资源来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目标。在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推荐中,学校可以联系诸如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博物馆等机构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高校可以积极为学生构筑平台,帮助学生有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最终增强其文化自信。
四、结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有目共睹,近代中国经历了战争洗礼,无数英烈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崛起付出生命,而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起到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即便面临着各种摧残与折磨,仍旧以独有的方式立足于世界之巅,并传承发展至今,而且在当下影响力愈发强大。对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对自身成长大有裨益,也能够让自身文化自信更为充足,继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重任的使命感,让中国能够早日重新崛起。
参考文献
陈玉龙2021《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国民族博览》第23期。
曲碧菡2021《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化产业》第30期。
罗珊2021《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豫章师范学院学报》第36期。
孙良仪2022《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汉字文化》第3期。
江丹、孙悦涵2022《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办公室业务》第4期。
作者:王亚稚 张立邦
- 上一篇: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分析
- 下一篇:全混凝土外墙在高层房屋建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