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分析

时间:2022-06-10 09:47:37

导语: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分析

摘要:水是城市发展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水生态与人民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当代中国水危机是人与水、水与地关系的失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水生态文明是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水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及内涵,总结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途径,结合岳阳东风湖环境综合整治实际案例总结设计策略,为水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景观更新;综合整治

1水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在短短数十年间就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强国,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及其超速增长已导致多方面的结构失衡,城市扩张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病”,出现大量侵占生态空间、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其中水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问题最突出。伴随城市建设出现的诸多水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与水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失衡,人与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人类已丧失了传统农耕时期对水的敬畏之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涵盖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土、生物等多种生态要素,而水生态文明是针对关乎人类命运及发展的“水”这一核心要素而提出的生态文明子体系。2013年水利部以水资源〔2013〕1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正式官方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并将水环境生态治理与城市综合发展结合,强调水环境综合功能,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需打破边界,运用工程学、美学、生态学、管理学的理念综合地解决问题,重在建设一个人水友好的社会,应对自然,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2.1坚持规划先行

快速城镇化发展使得城市人口密集、环境资源冲突严峻,需加强顶层规划对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引。综合考虑水、产、城、景融合,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水利、生态环境保护、农林草、市政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地等各类专项规划,以解决城乡空间管控分区相互冲突、蓝绿空间侵占、河湖生态空间受挤压、水生态敏感区破坏等问题,顶层规划应重点保护河湖生态廊道,留出适宜的河湖生态缓冲区域,让城市功能与河湖空间有机渗透与融合。

2.2坚持系统治理

新时期生态治水思路应由单一目标、分区治理路线向流域统筹、系统治理转变。系统治理包含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环境要素及空气、水、土、生物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保护;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等方面的统筹兼顾;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把控;规划、给排水、水利、环保、园林等多部门的统筹协调;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

2.3坚持以水美城

水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在城镇化建设中应充分挖掘水生态及水文化资源,将河湖行洪调蓄功能与城市活动空间、产业发展、公共设施相结合,结合人们生活需求建设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游憩观赏、游览观光、调洪防蓄为一体并具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效应的城市生态综合体,打造兼具水生态示范及水文化展示的特色水景观。

3岳阳东风湖环境综合整治案例

3.1项目更新背景

东风湖(含吉家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岳阳市东风湖新区,总体规模约510万m2(其中景观面积约174万m2)。东风湖新区位于洞庭入长江的咽喉地带,是岳阳主城区向城陵矶新区发展的过渡地带,是彰显岳阳江湖名城特色的生态滨水区,岳阳楼文化旅游圈的新标地,着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最美的魅力夜游城和岳阳最具人文关怀的创新创业湾。过去粗放的城市开发模式使东风湖片区发展成典型的城、郊、厂结合部,人、水、地的关系日趋紧张,城中村、厂区及棚户区交织造成城市风貌混杂,城市空间衰败、活力不足及特色缺失等问题凸显;伴随着生产力发展,当地居民以传统渔业为生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居民生计问题日益加剧。东风湖片区内工厂企业和居民生活区生态环境恶化,建成区存在大量黑臭水体,水质难以满足目标要求。东风湖片区俨然成为城市高速发展的灰色地带,片区更新迫在眉睫。

3.2场地现状与问题

3.2.1场地交通。项目区内部交通相对孤立,多为小街巷,以断头路为主,沿湖周边尚未形成环湖游道,交通体验、可达性及亲水性较差,严重影响区域内外空间的联系。3.2.2场地环境。东风湖周边存在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形成的堆土丘,杂乱无序堆放。现场踏勘发现周边待开发区域以低密度、矮平方居多,大面积的土地裸露。现状植被长势不佳,层次单一,无景观效果。区域开发与保护的缺失,未合理开发利用东风湖附近历史文化遗迹。3.2.3水系统综合问题。(1)水生态现状。水面演变状况———由于岳阳楼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填湖造地现象严重,直接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水体连通状况———防洪大堤的阻隔切断了东风湖和吉家湖与洞庭湖的水力联系,没有稳定的外来水源补给,主要依靠湖区内雨水、污水维持水量。生境现状———水生态系统退化,物种多样性减少。由于防洪大堤的阻隔切断了东风湖和吉家湖与洞庭湖的水力联系,水量的减少引起水质的变化,最终导致水生态系统的退化,从而使湖泊逐渐走向死亡。(2)水环境现状。湖体水质状况——东风湖上湖、中湖水质级别为劣V类,下湖部分区域为劣V类,其余区域为地表水IV-V类之间。排放口调查———东风湖周边沿线共有排污口34个。面源污染现状——面源污染负荷中COD的入湖污染负荷量较高,主要原因是雨水径流中TSS较高,从而导致COD的浓度也较高。(3)水安全现状。内涝防治系统标准低,地势低洼处内涝频繁。(4)水环境现状。驳岸切断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消失,区域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

3.3设计目标及愿景

依据上位规划对东风湖的总体定位,景观打造从文化性、功能性、生态性、经济性的设计原则出发,将东风湖发展定位为———“国际级文化休闲型生态湖泊”,以文化为魂,以洞庭明珠新风尚为特色,构筑起岳阳的城市客厅和休闲乐土,将东风湖打造成一个文化之湖、活力之湖、休闲之湖、宜居之湖,打造“湘楚文化”统领下的潇湘地区文化旅游新地标。针对东风湖和吉家湖的水问题,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工作方针,统筹区域治水提质、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景观文化、智能管理等多重目标,从根本上构建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打造具有生态人文特质、示范引领作用以及辐射价值的生态海绵型湖泊综合治理典范。

3.4景观更新设计

3.4.1景观功能分区。整体功能分区结合现状及周边远期用地规划需求,将场地分为5个功能分区:上上湖——求索之起:生态之启,水故事的开端;上湖———门户之承:承接南湖、岳阳站的门户之轴及呼应岳阳楼的城市地标;中湖———邻里之转:呼应周边社区的滨水特色街区花园;下湖———寓乐之折:最具人气的摩登乐园;吉家湖———生态之合:蓝绿交织的城市绿肺,天人合一的欢享乐园。3.4.2环湖景观结构。“一环、五区、多节点”,“一环”:由环湖绿地系统串联起东风湖生态环。“五区”:求索之起、门户之承、邻里之转、寓乐之折、生态之合。“多节点”:一步一景,多节点串联:营造印象巴陵、水幕剧场、永济绿堤、枫桥艺苑、白石渡口、凉亭海岸、吉湖绿道等多处特色节点。3.4.3交通规划。环湖绿地内部交通体系分三级设置,即4m电瓶车道、3m主人行道,1.5~2m人行游步道。4m电瓶车道:环东风湖,构成湖区骨架道路。3m主人行道:串联重要节点,局部腹地较窄地块与4m电瓶车道合并。1.5~2m人行游步道:多样体验,构成密布步行网。3.4.4分区设计。上上湖———求索之起,以功能性湿地为主,合理布置沉水、浮水、挺水植物,作为水源,提供达标的景观水体补给。上湖———门户之承,承接南湖、岳阳站的门户轴线,呼应岳阳楼的城市地标。上湖作为先期启动区域,结合湖体周边地块,将上湖分为4个功能区。都市活动区:强调门户形象,布局功能停车区域、游客服务接待中心、艺术表演区域等;休闲生态区:强调民众休闲功能,布局休闲垂钓、户外露营、亲子活动等功能空间;湿地滩涂区:强调绿色生态的区域功能,布局市民广场、湿地观光区域、生态科普区域等;社区运动区:强调周边社区对运动健身功能的需求,布局运动场地、健身角、跑步道等功能设施。中湖———邻里之转。呼应周边社区的滨水特色街区花园,周边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本区域范围水面宽1.3km,为便于人行交通,采用人行曲桥方式跨过水面。并设置市民门户广场、市民活动中心、芳香植物园、慢行活动系统、亲水平台、桃花岛等。下湖———寓乐之折,下湖与洞庭湖一路之隔,是整个片区最邻近洞庭湖的区域,并且周边岸线形态多变,有较宽的滨水绿地。设置滨水酒吧、欢乐水岸、凉亭公园等活动点。吉家湖———生态之合,根据现状梳理,结合吉家湖特有场地特色,将吉家湖分为4个主题分区。生态休闲区:现状多为渔场,将渔文化融入景观,结合相邻的娱乐用地规划设计渔文化广场、儿童渔乐园、体育健身运动场地等,成为市民滨水休闲的好去处;生态展示区:利用湖体底泥清淤产生的大量底泥,脱水处理后进行堆坡造景,打造吉家湖中最大的生态展示洲岛;生态保育区:本区域有荆岳铁路、杭瑞高速高架穿插境内,主要以生态恢复及保有为主。3.4.5植物设计。(1)植物设计理念及策略。植物设计以“新生”为设计理念,重点强调生态植被群落的修复、乡土植物风貌的激活、特色植物空间的塑造三大设计策略,在充分保留利用现状植被资源的基础上,运用低维护和低成本的乡土植被群落进行生态覆绿,恢复场地生机,达到原生林与人工林的交相互融,打造生机盎然的都市花园。(2)植物总体规划。植物空间以“大色彩、大空间、大林相、大林荫”为原则。综合考虑场地现状、周边开发情况及交通游线组织,划分“一环、五区、八景”的总体规划结构,保证园区景观骨架与空间格局。植物品种选择以乡土植物适地适树、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相结合。

3.5水环境综合整治

3.5.1点源污染控制工程。环湖建设截污管道,将现有污水直排排口全部截污纳管,保证旱季无污水直排入湖;建设马壕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水管道,将马壕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直接排入洞庭湖。通过点源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完全消除东风湖的点源污染负荷。3.5.2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在马壕污水处理厂内建设雨季截留合流制污水强化预处理设施,出水经污水处理厂出水管排入洞庭湖。针对超过截留倍数的合流污水,建设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池、调蓄坑塘,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水入湖总量和入湖频次。利用污水处理厂和生态滤池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调蓄池内的合流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至东风湖。3.5.3内源治理工程。根据实测底泥厚度和泥质参数,确定底泥清淤范围、深度和体积,采取合理的环保清淤方式清除湖底和管网底泥,通过底泥的干化脱水,实现底泥减量化。脱水处理后的淤泥优先作为湖体周边的园林绿化种植用土、堆积微地形和岸线护坡使用。3.5.4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恢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构建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为核心的水生态系统,以维持湖体物质与能量的守恒,从而提升湖体自身净化能力,维持长久的良好水质。3.5.5海绵城市设计。(1)设计策略。①海绵设计全周期化,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系统化治理等3个方面建立智慧海绵系统。②丰富多样的低影响开发雨水处理系统项目主要采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等设施。(2)汇水分区及设施布置。根据东风湖新区控规,利用水利模拟模型,将东风湖新区划分为20个汇水分区子单元,该汇水分区包括此次项目红线范围内的东风湖环湖景观带与红线范围外的区域。本项目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4%,年ss平均去除率为68.8%。满足《岳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导则》对该地块的控制要求。采取绿色+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方式传输、净化、下渗、滞蓄地表径流,减少东风湖、吉家湖面源污染,设计中主要采用雨水湿地、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最大化的减少雨水管网的利用,构建可持续的雨水循环系统。

4结语

面对城市复杂的水系统问题,需要转变传统建设模式,落实海绵城市生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治理、以水美城、以水兴城,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项目建成后的东风湖是岳阳市水综合整治典范,与城市各功能区无缝对接,实现与城市的交融基础设施改善,实现各区域绿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的“三道合一”,活化了东风湖的景观环境,成为了区域标识和海绵城市典范。

参考文献:

[1]郑晓云.面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化解当代水危机[J].社会科学家,2019(08):9-13.

[2]古叶恒,饶曦东,周剑峰.空间经营趋势下的存量型城市设计实践[J].规划设计,2019(1):31-37.

[3]王凤鹤.哈尔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作者:许蕊 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