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2-06-09 08:58:58
导语:循证护理对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即颅内动脉血管局部异常瘤样突起,患者有颈部强直以及意识障碍等表现。本文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的影响,为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供护理经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2020年于我院经颅内血管造影术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本文患者均具有配合治疗和护理的能力,患者与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已排除重大器官障碍、精神或意识障碍以及对治疗不耐受患者。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35~70岁、平均(53.0±4.3)岁。将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每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答疑、情绪安抚等常规护理。循证组开展循证护理干预。(1)计划阶段。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下载多篇高质量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个体情况,总结介入栓塞术护理要点,并制定护理计划。(2)实施阶段。心理干预:由于对病情的担忧,患者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性别、性格、年龄予以情绪疏导,向其介绍栓塞术的治疗优势和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稳定患者心理;基础护理:做好病室环境护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侧重清淡易消化食物;病情护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术后12h以冰袋压迫穿刺处预防出血,指导患者术后4~6周卧床静养;预防肺感染:制定合理探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人员随意出入而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预防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患者神经症状,监测用药后患者面色、脉搏等情况。(3)检查阶段。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状况。(4)总结阶段。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得分与患者情绪成反比。以SF-36生活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循证组:穿刺处感染1例、脑血管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常规组:穿刺处感染4例、再出血4例、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43%。循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8,P<0.05)。
2.2两组SAS、SDS、SF-36总体健康评分比较
循证组的SAS为(37.5±3.0)分、SDS为(36.5±2.6)分、SF-36总体健康评分为(88.5±5.6)分,常规组分别为(46.6±5.0)、(45.5±4.5)、(80.0±4.6)分。循证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SF-36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29、10.6029、6.9389,均P<0.05)。
3讨论
目前,学者们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考虑其可能与心理因素、感染、脑动脉先天畸形等有关,临床多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效果已获得肯定。为了保证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围术期需保持患者心理和情绪的稳定,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循证护理干预是新型护理模式,规避了传统护理的刻板和不足,通过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检查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不足并改进的方式,提高了护理质量,缓解了不良情绪对治疗及护理的影响。赵丽华等[2]研究指出,循环式品质管理流程(PDCA)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护理效果显著。本文结果显示,循证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均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该结果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综上所述,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季娟.循证护理在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67-68.
[2]赵丽华,刘瑾瑾.PDCA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5):150-153.
作者:宋梅 单位:东港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 上一篇:整体护理在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应用价值
- 下一篇: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