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
时间:2022-06-08 16:10:59
导语: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院感染是公共卫生领域内容,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水平。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会影响患者安全性,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身体、经济负担。所以,需积极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患者的安全性。pdca循环兼具科学化、管理化、标准化,是有效管理方法,可在不断循环、总结中提升管理质量[1]。基于此,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用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价值进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3—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3—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均病历资料完整,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精神失常、拒绝配合、遵医行为差者。对照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20~76岁、平均(50.5±7.5)岁;观察组:男105例、女95例,年龄19~75岁、平均(50.2±8.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感染管理,包括检查、监督各科室,定期进行感染防控,宣传相关知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1)计划阶段。组建PDCA小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集中在几方面:医护人员对制度理解片面、工作执行随意、感染管理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管理计划。(2)实施阶段。加强培训,组织专职人员进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等感染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到院进行知识、技能授课,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以例会宣传主动服务重要性,强调工作中主动开展前瞻性监测,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主动性。建立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监测全院科室感染防控情况,及时发现感染问题并改进、完善。根据科室薄弱与重点环节、易发感染问题确定考核内容,便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3)检查阶段。各科室每周1次自查,针对不足及时整改。PDCA循环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各科室现场检查,查看通风、物品表面清洁等情况,抽查医务人员是否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每月进行微生物检测。(4)处理阶段。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制定整改方案,纳入下一阶段循环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空气培养、医疗器械、感染知识的考核合格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感染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5%;对照组:胃肠道感染10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18,P<0.05)。
2.2两组相关指标合格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卫生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医疗器械合格率、感染知识合格率分别为98%、97%、99%、99%,对照组分别为80%、80%、90%、90%。观察组手卫生、空气培养、医疗器械、感染知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0950、28.3960、15.5844、15.5844,均P<0.05)。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强调的是循序渐进的管理模式,其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能够成功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提高工作合格率。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组建管理小组,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提高院内信息化监测能力,能够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并用于下一个循环中,实现持续改进。有研究指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降低医院感染,提高医护人员知识掌握度、防护意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与预后[2]。朱虹等[3]研究指出,研究组的手卫生、空气质量以及器械卫生等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本文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综上所述,PDCA循环模式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可以在提高医护工作人员主动性、责任心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伍红玲,吴娟环.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对感染率及管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保健文汇,2021,22(1):211-212.
[2]张冬红,周新英,陈新媚.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530-3531.
[3]朱虹,余萍.PDCA循环管理对医院感染护理管控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5):197-198.
作者:邵兵捷 单位: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应急办
- 上一篇:5G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 下一篇:医院门诊药品库存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