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案例分析教学对策
时间:2022-06-07 14:44:38
导语:基础会计课程案例分析教学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案例分析教学是我国会计课程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配合案例使课堂变得生动、真实,因此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文章就目前案例分析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关对策以改善会计课程案例分析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分析;课堂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为基础,教学案例往往是真实又典型的问题事件。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教学往往可以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对象往往是即将步入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书上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而会计是一门操作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可以达成这一目标,为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一、案例分析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案例存在不足。首先,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案例往往局限于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缺乏创新性。事实上,学生日后去的企业不仅仅只有工业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教师如果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一个行业范围内,在日后工作中难免会使其难以适应。其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课本上的案例会出现过时的情况,但课本上的案例往往是教师案例分析教学的第一选择,如果书本的内容无法及时更新,教师采用这样过时的案例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新变化。2.教师案例分析教学能力不一。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会用自己整理的会计案例进行教学,但由于没有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导致在案例设计的情境中无法将会计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教师根据自己不了解的案例进行教学往往是空中楼阁,学生也无法体会和配合教学案例所要展现的实际问题情境,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教师习惯结合教科书的案例进行教学,但上文中提到的教科书上所采用的案例具有局限性且存在过时风险,无法很好地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这种案例分析教学不仅无法发挥效用,反而还降低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3.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部分教师仍采用教材案例进行教学,但往往会在案例后附上答案,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大大减弱了案例存在的意义。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去解决案例问题,但有的学生会因为小组合作而选择在一旁坐享其成,不主动加入讨论,这样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设置的案例叙事性太强,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案例的背景上,而不在问题的解决上。总而言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增强课堂效果和达成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但在目前的案例分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怠于思考,所以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运用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教学过程单调。案例分析教学在目前的基础会计课程中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数案例教学只是简单地介绍案例,教师给出要求,由学生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然后教师分析解题思路。这个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确实是快捷简便,但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案例分析教学结束后,教师不会对案例进行再一次的思考,而是快速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也会使学生认为这仅仅只是针对知识点的练习,从而缺乏主动性。再加上很多时候教师选取的案例枯燥乏味,学生丧失对教学过程的兴趣,这样也无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二、基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案例分析教学的改进思路
1.调整教学案例的选取。首先,教师要保证选取的案例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对于案例中已经过时的部分要及时替换。其次,教师选取的案例要贴近会计岗位工作实际,这样能保证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较好地运用会计理论知识。最后,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要注重创新,可以根据基础会计章节的特性结合企业类型进行案例的选择,不一定要局限于工业和制造业企业。教师可为学生选取他们熟悉的各种各样的企业类型案例,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快速进入案例中的情境。2.提高案例分析教学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自身经历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讲解案例,这样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教师要提高案例开发的能力,尽量减少对教科书案例的照搬照抄,可结合当下热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创造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思考。3.采取灵活策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案例分析教学时,要注重运用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要寻找新颖的案例,尽量不要重复使用书上所附的案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惰性而参考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要求小组发言人把组内每个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并讲述出来,这样能有效避免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不主动思考问题的情况。最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的方式,由于没有特定的人选回答问题,学生会积极地思考案例问题,这样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完善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主要以案例分析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分析,教师的责任只是辅助完善学生的分析过程。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由学生在课下准备相关案例,在课上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思考和小组合作两种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始终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在带领学生掌握思路并由学生自主复盘思路后,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机制,并对这三种评价机制设置权重,计算出学生在案例分析教学中的评分,并计入课程考核的过程性评价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丰富了案例教学过程,还使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公正。
三、以材料采购成本计算为例的案例分析教学展示
1.案例准备。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来选取案例,案例需要满足正确性、典型性、创新性、不过时且贴合实际这几种特性。以下是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案例,所采用的案例以学生热衷的奶茶作为背景,贴合实际且切入材料采购的教学内容,案例如下所示:案例:A奶茶店分两批购进纯牛奶、珍珠两种材料,第一批购进纯牛奶200千克,3元/千克,珍珠100千克,2元/千克,将牛奶、珍珠运回奶茶店共支付运杂费80元(不考虑运费中设计的增值税)。第二批购进珍珠100千克,2元/千克,将珍珠运回企业共支付运杂费40元。试计算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经整理见表1。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引入和基本学习理论的讲解之后,将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问题进行思考,并将班级划分成8—10个小组,组织学生各自发表看法,时间为五分钟,同时记录每个小组中学生的不同意见。3.学生回答,分析案例。五分钟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选出每个组的小组发言人,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同时总结小组中每个人针对这个案例问题的不同看法。教师要注重在案例分析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并针对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计算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采购成本由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即运杂费构成;其次,分别计算纯牛奶与珍珠的买价,教学重点放在运杂费的分配上,当运输的产品只有一种时,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当存在两种材料时,要根据纯牛奶与珍珠所占总运费的比例进行运费的分配,最后加总计算。经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告知学生最终结果为纯牛奶的采购成本为660元,珍珠的采购成本为460元。4.案例总结,三方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之后,让学生自我反思解决案例的过程,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思路复盘,让学生反思错误经验,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点。教师再组织小组内部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由小组发言人记录情况,然后由教师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分,最终每位学生的案例教学评价由教师评分、同学互评以及自我评价三部分构成,且三部分评分按照4:3:3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最终评分,以此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过程性评分。5.学生与教师总结。在案例分析教学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可以由最初想法错误的学生阐述思考过程和反思结果,教师再针对性地点评和补充。接着教师总结,对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表现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最终进行案例教学总结评价。教师在基础会计课堂中加入案例分析的环节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境。本文根据案例分析教学在目前基础会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同时以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教学展示。案例分析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教师不停地探索与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2]胡丽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
[3]张红云.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9).
[4]史永琴.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1).
作者:尹航
- 上一篇:高校基建项目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 下一篇: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