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6-06 11:26:37
导语:茶文化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职业教育概述
1.1职业教育的含义
职业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教育,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注重对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为经济发展输送应用型技能劳动者的重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2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2.1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职业教育实现了知识应用化、技能化的转变,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促进“一主六双”高质量战略的实现和吉林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仅需要创建理论、发明工艺、传播知识的高端人才,更迫切需要操作技术设备、从事一线生产实践、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从客观现实来讲,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端人才的内生需求有限,但是,无论是“双廊”、“双带”、“双线”、“双通道”,还是工业制造业、农业产业、冰雪旅游业和康养产业,都对具有操作技能、服务精神、工匠精神的操作型人才产生内生需求。1.2.2职业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每年会有一部分学生无缘本科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年龄较小,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身无一技之长,更无从业经验。如无继续教育的机会,将导致其盲目加入就业大军,使其大概率的会成为低素质的劳动者,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做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影响社会的安定。职业教育的存在为无缘本科教育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不仅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从业素质,实现了人格的优化,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就业创业道路,同时也降低了不良社会因素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2.3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2019年吉林省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吉林省2019年独立设置专科高职院校25所,高职(专科)在校生17.1万人;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322所,在校生16.6万人。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姬国海同时指出:吉林省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每年提供职业培训20多万人次。姬国海副厅长还提到:目前,我国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达2200万人,我国对于家庭服务业人才需求缺口达2000万人,如按照吉林省体量占我国2%的比例计算,吉林省对于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达80万人以上。我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专科毕业生数56286人,较2019年多2%,招生人数66968人,仅为2019年的80%,在校生226194人,较2019年多9%。吉林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为40411人,较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低6.5%,招生人数44765人较2019年多2%,在校生118915人较2019年多0.8%。2020年吉林省高职院校27所,较2019年增加2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244所,较2019年减少11所。
1.4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4.1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从吉林省职业教育的部分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仍过于缓慢,仍与吉林省本科教育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仍无法满足吉林省的人才需求,人才缺口仍然较大。教育部2020年教育公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1982人,其中,本科院校15749人,高职(专科)院校8723人。纵观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缓慢。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不仅有教育体制方面的,还有职业教育偏见因素。1.4.2职业教育目标错位。目前,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人才过剩与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业教育缺乏前瞻性与规划性,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缺乏前瞻性和规划性,设置的专业大多是目前社会比较热门的专业,忽略了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特别是对新兴行业的需求认识较滞后,导致部分行业出现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缺口巨大的现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相对较落后,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这常常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要求。如,茶艺专业学生大多对于中国茶文化,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精制、保鲜和包装、茶叶品质检验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质检验等实践能力较差。1.4.3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2.4.3.1职业教育没有前途。目前,我国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是工厂的工人,如,大多人认为茶艺师就是从事端茶倒水的服务员,工作累、工资低,没有前途,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误解,导致在高考报考时宁愿去学费高昂的民办本科院校,也不愿选择职业技术学院。1.4.3.2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低。我国存在严重的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在大多数家长的意识中,上高中读本科是正道,而职业教育只是谋生计的手段。曾有数据显示,中职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差人一等。例如,大多数家长认为茶艺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理想,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大多会选择工科一些比较好就业的专业,而很少会选择茶艺专业这类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专业。
2“一主六双”战略下吉林省职业教育的定位
2.1职业教育应坚守职业教育特征
职业教育应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职业性,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吉林省职业教育应以培养操作技能、服务精神、工匠精神的操作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服务精神的培养。比如,开设茶艺专业的职业院校,在教学时不仅要学生掌握中国茶文化,茶园管理、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茶叶品质检验等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泡茶技艺、茶叶生产工艺等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茶艺、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
2.2职业教育应服务于地方经济
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同时需要大批量能够进行实际生产工作的技术人员,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对应用型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因此,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实现,而对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劳动者,短期内却很难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满足需求。例如,某茶叶销售公司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实现对茶叶销售负责任人的招聘,但难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实现对普通茶叶销售人员的需求,普通茶叶销售人员的培养需要依托于地方职业院校茶艺专业。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顺应行业需求,关注地方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地方经济特点设置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一主六双”战略指引下,吉林省职业教育应培养能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能安心扎根吉林、热爱乡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落实者。
3以茶文化精神做好职业教育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好饮茶之人常常“以茶为范”,强调茶品即人品,以茶抒情,以茶阐理,以茶施礼,以茶颂德,以茶审美,以茶怡情,以茶教伦等。茶艺作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日常饮茶的艺术化表现,既展现了泡茶和饮茶的技巧,又体现了泡茶和品茶的艺术,同时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参悟人生哲理。茶文化的精神是在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的过程中形成的,茶文化丰富的内涵蕴含着健康向上及平和的精神,体现出了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型劳动者,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进程缓慢。因此,应以茶文化所蕴含的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正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以茶德精神去发展职业教育,以茶文化精神做好职业教育。
3.1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目前,大部分人对于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前途,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低,甚至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因此,正确定位职业教育对于做好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由来已久,要想改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转变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还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完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更需要人们用正确、发展的眼光去对待职业教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高端技术人才,更需要大量能够扎根乡土的技能型人才,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终将会被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发展如茶,只有经历沸水煮泡、起落沉浮,方能茶香扑鼻。
3.2制定前瞻性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吉林省大部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较落后,缺乏前瞻性,特别是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合理规划与前瞻性,导致其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无法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出现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冰雪旅游业、高端服务业因为缺少合适人才而遭遇发展瓶颈”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应具有前瞻性,应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不仅需要设置普遍需要的专业,还要设置未来可能会出现需求的专业,如目前绝大多数吉林省职业教育院校没有开设茶艺专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吉林省并不是茶叶的故乡,没有茶园,对于茶叶的生产、茶叶的加工活动较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提高,饮茶已成为文人雅士的生活习惯,茶文化中的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等行为活动不断增加,茶馆的数量逐渐增多,茶文化已成为高雅人士的一种精神追求。“一主六双”中以提升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品质和水平的“双线”战略,不仅会带来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茶文化活动,会产生更多的茶馆和茶艺活动,对于茶艺师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可以考虑设置茶艺专业,以满足未来对茶叶品质检验、茶叶销售、茶艺展示、茶艺师等的需求,并以此弘扬我国茶文化精神,将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3.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吉林省对于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存在巨大的缺口,“一主六双”战略的实现,必将会带来更大的需求。虽然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特别是高职教育占比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但仍出现部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部分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较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应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具有前瞻性、规划性的教学计划,还应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质量,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热爱乡土的情怀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其中,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如通过茶文化中泡茶品茶技艺所产生的“精”的思想,教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要执着、做事要严谨、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泡茶品茶中“敬”的思想,引导学生要以利束己、敬人敬己等。
参考文献:
[1]王晶,黄冬冬,吴志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及职业教育的作用浅析[J].青春岁月,2010(18):107.
[2]徐琳博.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性反思[D].延边大学,2016.
[3]冯春艳.高职院校“茶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03):88-91.
[4]刘丹丹.吉林省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0.
[5]王辉玲.吉林省“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
作者:吴宏丹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人文信息学院会计学院
- 上一篇:期刊编辑如何处理作者及读者的关系
- 下一篇:金融数学专业实验教学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