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班级管理策略
时间:2022-06-06 09:33:54
导语:新高考背景班级管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分批分地区逐步推进,第三批试点的八省市在2021年正式实施新的“3+1+2”方案。该方案对高中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也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新高考,我们要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尝试团队化班级管理等新方法,使班级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班级管理;策略
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2019年4月,江苏等第三批高考改革的八省(市)公布实施新的“3+1+2”高考方案,除了统一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外,考生还要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个科目,另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再任意选择两个科目[1]。这样一来,共有六门科目作为高考科目。此方案共有12种不同科目组合方式供考生选择,虽然相对于浙江和山东等地,科目组合数量已经大大减少(浙江最多达35种),但由于学生选科方向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往选科相同的学生被安排在固定教室内上课的模式显然已经行不通了,根据选科组合情况进行教学和管理将成为学校育人模式和班级管理的一种新常态。在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基层学校一定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必然存在“难为”之处。但改革势在必行,只要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办法,还是大有可为的。
1新模式下班级管理的“难为”之处
新高考改革一方面是为了优化普通高校人才选拔机制,以推动国家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科发展需求,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但已适应原有高考模式的班级管理者,面对新高考,他们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前瞻性的操作方案供指导,在实施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系列难题。
1.1班级常规管理面临新挑战
在原来的行政班管理模式下,每个班级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室、学生和任课教师,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情感联系,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班级内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新高考选科模式下,选科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处于走班上课的状态,班主任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跟踪,在平时管理中极易出现空白区。此外,学生在原有固定班级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固的情感联系也会减弱,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例如,学生走班到指定教室上课,班主任就难以及时了解学生走班时的听讲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有些本可以在课间等固定时间进行的师生交流,可能因为教室的变动而错失宝贵的谈话机会。此外,全校学生每日大规模走班上课还会产生其他潜在问题,诸如一些常见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难度增大、学生作业监控与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走班教师请假后调课困难等,这些问题都在考验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1.2教育评价过程面临新问题
除了班级常规管理遇到新困难,新高考对开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班级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评价困难重重。原先平行班级之间管理和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实绩和管理实效。但选科走班后,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班级人数存在巨大差异,一个年级内可能出现单一的选科组合班级,由于没有可参照的平行班,学校在评价这些教师的工作绩效时,很难真正做到科学公平。久而久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团结。其次,学生评价将面临挑战。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选科临时组合在一起,到相应的教室上课学习,同时,由于班主任担负着繁重的学科教学工作和其他事务,无法持续关注班级学生,师生间正常见面交流的机会也减少了,导致班主任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因此很难做出客观评价[2]。走班模式还会使一个行政班级内学生的互动交流减少,可能导致原有的学生互评机制无法顺利进行。最后,班级评价方式也会面临诸多阻力。以往学校对班级的评价主要根据学习成绩、班级凝聚力、卫生状况、自习课纪律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每个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方法。在新高考模式下,学校出现大量的走班班级,原有的常规检查、评比和反馈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学生流动大的走班模式。如何及时反映班级常规管理的真实情况并做出客观评价,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1.3班级文化建设面临新障碍
对高中生而言,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他们的成才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起到规范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在新高考选科走班模式下,原有的班级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障碍。学生每天在各个教室走班上课,原来行政班级的集体概念逐渐淡化,学生对行政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也会逐渐变得模糊,原本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特色会在选科走班的大背景下逐渐削弱,班级之间的界限会逐渐被打破。由于选科走班无法固定教学对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班级组合形式越来越成为常态。因此,如何重塑班级文化、彰显不同班主任管理的特色和水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2新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可为之举
新高考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和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了适应新高考的选科走班模式,推动现有班级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面对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基层教育管理者只要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实践,还是大有可为的。
2.1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倡导学生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教师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管理得太严格、太死板,会使学生失去自主管理的机会与能力。新高考打破了这样的管理模式,班主任要借此机会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逐步培养自律、专注和高效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要转变管理理念,把自己的角色从看管者变为引导者,学会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轮换制的方式,每月安排两名学生负责某一学科的教学辅助工作。这两名学生可以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自荐,他们的工作包括布置和收发学科作业[2]、向任课教师及时反馈课后学习情况等。负责人要定期轮换,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以减轻教师负担[2],锻炼学生的协调管理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值日班长制”“流动红旗制”和“常规周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规范,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管理,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当代高中生大多从小学开始就忙于参加各类辅导班,还要完成繁重的作业,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很多高中生的学习习惯与小学、初中时期没有本质差别,如果突然进行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很可能会使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失去学习方向。
2.2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高考改革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人才选拔要求。高校在择优录取时,不能只看考生的高考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过程性表现(即考生在高中期间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3]。全新的高考录取办法目的是改变原有“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单一的评价选拔机制。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也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并且分年级、分阶段加以实施。比如,可以参考大学的学分绩点制,按照学年或学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过程性评价,由学校教务部门规范记录,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保证客观公正,并将其作为学生升学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录取方式的多元化,必然会引导高中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做出相应的变革,使高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过程性学习,而不是让一次高考决定学生未来的命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实施全员德育,尝试团队化班级管理新模式
新高考选科走班模式带来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对班级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班级形态的变化必然会引发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我们既不能像往常一样将班级管理的责任全部压在班主任身上,也不能全部寄托于学生的自觉自律,而是要探索师生共同参与的团队化班级管理新模式。首先,不能全盘否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班级常规事务管理,如学校大型活动、主题德育活动或校外实践活动以及特殊学生教育等工作,仍需要由班主任牵头进行。其次,实行任课教师课堂负责制。由于选科走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每位任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对自己的课堂秩序负责,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负责,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发挥作用。任课教师是班级的“第二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纪律、出勤和作业等方面的管理,直接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把这些工作推给班主任。此外,要实行偶发事件首要问责制。高中生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同学间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等偶发事件。针对这些问题,要在弄清事件原委的前提下,根据校规校纪适当给予主要责任人惩戒,用制度红线提醒学生勿冲动,学会克制情绪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偶发事件。只有真正落实师生共同参与的全员德育管理模式,才能避免选科走班制下出现班级管理真空,才能使新高考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新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在全国徐徐拉开,我们既要看到新高考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要看到改革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以及改革对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巨大影响。班级管理问题是当前亟须解决的紧迫课题,唯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优化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才能让每个班级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9〕31号文件)[EB/OL].(2019-04-21).
[2]徐强.“选科走班”新常态下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教育观察,2020(6):102-103.
[3]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65-70.
作者:钱明坤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 上一篇:小学数学层次性作业设计分析
- 下一篇:图书馆现刊阅览室读者流失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