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探讨
时间:2022-06-05 15:09:07
导语: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在构建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结合知、情、意、行等师德方面的各项要求,严格按照师范认证要求做好各项细节处理工作,并以认证工作为契机,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多元化措施,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师德养成课程体系,为提升师范类毕业生专业能力创造条件,确保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基于此,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内容入手,针对如何高效构建完善的师德养成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探讨。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师范专业认证是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2018年,师范类专业认证正式启动,这项制度的实施实质是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认定,目的是培养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开启教师教育发展新征程。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明确师范生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四大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大能力突出师德践行为首要能力。在整体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级各类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要求不断增多,并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际上,师范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是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的建设,通过不断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在实际开展大学语文师德养成体系构建工作时,确保师德养成课程内容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师范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一、师范院校开展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师范院校在完善课程设置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原有师德培养课程内容,还应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爱国精神,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有诸多饱含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直接和感性的思想教育,在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后,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成长为“有为青年”。此外,教师通过引入诸多具有德育功能的文章,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学习优秀文化,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之后,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二、高校现有师德养成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我国各类师范院校在实际构建师德养成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作为契机,保证师德养成课程体系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全面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可知“师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既能精准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又受到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师德就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保证师德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传递的思想意识的一致性。师范专业学生在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师德的社会价值,便于后续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时能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细致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到具体涉及的内容较多,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通过高效讲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进而提高德育水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与“道德观”具有关联的教育内容为例,具体包括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师范生认识到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从而使师范生精准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要求等,做到既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在实践过程中恪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除此之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还包括遵守行为规范和锻炼高尚品格方面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师范生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多个维度的道德与法律,这样有助于师范生在毕业参加教育工作时能遵循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有利于师范生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满足现代社会教师岗位要求,进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教师教育类课程
深入研究教育学的教学目标,可知主要目标是让师范生了解教育的规律和本质内涵,后续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师范生日常学习的内容较多,如教师教育类课程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培养师范生正确的教育理念为主,在让师范生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之后,提高实际教学能力。通过高效讲解教师教育类课程知识,既能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师范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又能保证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的师范学校会将教育学作为一门传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的课程,这样就会产生侧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策略,忽视师范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师范认证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比较高,既包括专业的道德品质,又包括专业学科和专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师范类学校要将道德品质与教育学有机结合,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师德教育内容逐步渗入其中。此外,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忽视,其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范类学校在构建完善的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时要结合现代化教育要求,合理设置心理学课程。
(三)教师职业道德课程
在师范认证背景下,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就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课在其中的作用,并将教师职业道德课作为培养师范生职业道德的核心依据,从而使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外,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师范类专业要设置教师职业道德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感,使师范专业学生坚定职业理想信念,真正地领悟为人师表的真谛,从而为后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师德意识培养力度,在使师范专业学生形成师德情感的基础上真正付出师德行动。师范生师德养成的起点是师德认知,要求师范生正确认识道德关系、道德规范等内容。通常状况下,师德认知会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之后还会从理性认知到师德践行,从而使师范生形成良好的师德观念。师德践行能力包括遵守师德规范和涵养教育情怀两方面。遵守师德规范主要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涵养教育情怀则是指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的措施
(一)充分应用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突出多类型和多层次特征
人的品德包括知、情、意、行四种重要成分,共同构成完整的个性结构。在依据这项原理构建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时,需要保证具有知识掌握、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实践行动等多种类型的课程群,在展现出多类型和多层次特征之后,全面满足师范认证要求。如果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课程实施形态存在差异,可以具体将师德养成课程体系分为认知课程、体验课程、实践课程三种类型。例如充分应用师范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离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明白锲而不舍和上下求索执着精神的重要性,之后教师还要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容,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不仅如此,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还要体现出层次性特征,如合格的公民道德品质是基础层次,优秀教师的从业道德品质是更高层次。我国师范类院校在对未来教师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时,要在保证师范毕业生具备合格的公民道德品质的基础上,高效培养优秀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如充分考虑师范认证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思想政治和品德道德课程,在保证师范生成为具有合格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公民之后,着重培养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好这项工作,能够在高效开展公民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赋予未来教师更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结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成为多部门分工协作的课程统一体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构建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师范类学校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教务、行政、后勤等多个部门已经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诸多部门。要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就要保证每个部门都肩负起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的职责和任务。在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务处、学生处、教学单位三个部门除去自身的工作态度与制度管理等已经构成的师德隐形课程外,还要负责显性课程的建设和安排等多项工作,而其他部门实际对师范生造成的影响是以隐性课程范畴的内容为主。例如在学生处、教务处、教学单位三个部门中,教务处主要负责培养计划,要明确课程计划表中的公共思想和品德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等;学生处主要负责组织社会实践、先进模范报告会、经验介绍交流等;教学单位负责具体的教学实施等。不可否认,师范类学校中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相关的知识较多,并且在性质和形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甚至与职业道德的关联度也会产生差异,但是具有目标相同、逻辑相通、层层递进的特征。
(三)满足大学语文教学要求,保证大学语文养成课程体系符合师范认证要求
师范认证背景下,对师范类学校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严格要求,要确保课程体系与标准要求中的“践行师德”这项要求与“毕业要求”高度契合,在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课程体系构建之后,才能确保师范类学校高质量地通过国家认证。全面分析“践行师德”的具体要求,可知主要是对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好对比分析,在明确具体构建的师德养成课程体系的支撑指标点内容之后,依据内容精准确定支撑力度。比如,师德规范中的指标点具体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具体支撑的课程包括教育部门规定的思想政治和品德课程、军训课程、组织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指标点,具体支撑的课程包括与师德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见习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等。以大学语文教师讲解戴望舒的《雨巷》知识为例,通过展开分析,让学生感受人在寻求前途时的彷徨、悲观、等待等心路历程,再让学生学习老革命家逆境中探索革命道路,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便于学生后续全面掌握教育情怀中的指标点。通过种种措施,培育具有积极情感、端正态度、正确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的大学语文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结语
师范认证背景下,无形中对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既要保证课程内容多种多样,又要确保全面满足师范认证要求,在不断优化师范生师德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师范生的师德认知、坚定师德意志等。师范生是教师的后备军,具体的师德养成状况会对未来教师的师德水平造成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师范学校在培养师范生师德工作中投入更多资源。在实际构建大学语文师德养成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课程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课等,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优化师德养成体系结构,达到提高师范生师德修养的目的,为后续培养更多优秀的未来教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雪.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5):57-58.
[2]陈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36-37.
[3]花艳红.分层进阶式“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一般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设想[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7):36-38.
[4]黄存金.打造师德高尚教师队伍奋力办好一流师范大学[J].北京教育(德育),2019(2):13-15.
[5]程建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J].社会治理,2018(2):5-8.
[6]周敏,方壮,向会立.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技能有效提升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51):109-112.
作者:姚丽娟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儒医文化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启发
- 下一篇:爱国主义如何厚植于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