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和土豆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时间:2022-06-01 16:26:24

导语:祝福和土豆女性形象比较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祝福和土豆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鲁迅和金东仁是中韩两国代表性的作家,且两位作家都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他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女性,描述女性悲惨的命运,呼吁关注女性问题,更深刻地呼吁解放封建社会。不仅如此,两位作家都很擅长使用讽刺手法。本文对金东仁的《土豆》和鲁迅的《祝福》中两位女主人公“祥林嫂”和“福女”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讽刺理论和女性主义,分析其悲剧的原因,探究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毒害。

关键词:讽刺理论;女性主义;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祝福》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辛亥革命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1924年写下了《祝福》。小说使用第一人称,讲述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鲁镇”后暂寓在鲁四叔的宅子里准备过“祝福”大典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接着通过对女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生活的描述,深刻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金东仁是韩国近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土豆》是他优秀的代表作之一。韩国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日本殖民地统治时期,国家主权丧失,在日本的殖民残暴统治下,人民不断被榨取摧残,百姓生活困苦。《土豆》创作于1925年,描述了贫穷的农村女性“福女”为了生存而一步步走向堕落和死亡的过程,揭示了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人类道德堕落的主题。《祝福》和《土豆》两部作品都是以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为背景,作品的两位女性主人公分别为“祥林嫂”和“福女”。本文将运用讽刺理论,并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两位女性的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其悲剧的原因,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毒害。

1.讽刺理论和女性主义

首先看讽刺主义,郑伯奇说:“讽刺文学不是下意识的产物,也不是自然发生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中讽刺文学是一种斗争的武器。但是,同样是斗争的武器,讽刺文学,在斗争的发展过程上,有它的特殊的地位和意义。[1]1935年春,鲁迅在《论讽刺》和《什么是“讽刺”?》两篇短文中说:“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2]。正面讨论了讽刺问题,他提出的“精炼”与“夸张”,是讽刺的表现特征。鲁迅认为“讽刺”是“艺术”,且是能让人“受感动”的,这里的“受感动”是指震撼人心的力量。不仅如此,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概括说明了讽刺文学的缘起、界定其特点、说明其风格等,理解和掌握了讽刺的“公心”“婉曲”“戚谐”三个特点[3]。女性主义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到的理论,且近年来,女性主义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成为一种重要的交叉性理论。女性主义,是后结构主义思潮和后现代理论的一部分。后结构主义是一场解构一切中心、为边缘者争取权力的思想运动。女性主义可以看作是解构父权中心、为处于边缘的女性说话的理论[4]。因此运用女性主义分析女性人物形象,不仅是分析文学作品的一种手法,也有助于思考关于女性的地位和发展。本文运用讽刺理论和女性主义对《祝福》和《土豆》的女主人公“祥林嫂”和“福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研究其相同的悲剧命运和不同的悲剧原因。

2.相同的悲剧命运

《祝福》和《土豆》中,祥林嫂和福女虽分别生活在中国和韩国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里,但她们都有着曲折的人生命运和悲惨的死亡结局。

2.1“福”的结局

“祥林嫂”和“福女”尽管有着不同的曲折命运,但最后都是惨淡的死亡结局,而两位作者--鲁迅和金东仁在名字上就运用了讽刺手法,小说的名字幸“福”和女主人公“福”女的名字。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5]小说结尾处没有再描写祥林嫂的死亡,但前文已经谈及过祥林搜的死亡,通过描写节日的欢乐气氛,在这给人们“无限幸福”的“祝福”里,让人再次想到祥林嫂惨死在漫天风雪里。而祥林嫂的悲惨死亡却在这“祝福”的节日里,忌讳跟人提起,是一种不吉利,更添加了悲剧色彩。福女在新婚之夜拿着镰刀冲入王老爷的家,愤怒地与王老爷对峙,想让他跟自己走,但王老爷不依,最终在打斗中福女竟死于自己的镰刀之下。第二天福女的尸体被运往公墓,据韩医诊断,福女死于脑溢血。[6]而更为讽刺的是,就连福女的死亡都是一场交易,王老爷分别给了福女的丈夫和韩医一些钱之后,福女的死亡第二天对外宣称是“死于脑溢血”,三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而福女的死亡就这样被抹去,她悲惨的遭遇也不再被世人关心。祥林嫂和福女虽然是存在于中国和韩国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中,但她们最终都是悲惨的死亡结局,她们一个是“福”女却历经坎坷,一个在祝“福”的夜里惨死,两位女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无不充满着讽刺。

2.2悲剧的挣扎过程

对于她们悲惨的死亡结局,祥林嫂和福女并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但无论她们怎么挣扎,最后都是惨淡的结局,这无疑也是一种讽刺的手法,鲁迅和金东仁也借此揭示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毒害。祥林嫂成了寡妇后,想要逃离婆家出来做工,虽然刚到鲁镇时被鲁四老爷嫌弃身份,但她勤劳能干,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留在了鲁家。她比男人干的活还要多还要累,“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但就在祥林嫂觉得生活在慢慢变好时,却被她的婆家抓住卖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7]从卫老婆子口中得知祥林嫂并没有对于这样的“逼迫”妥协,用她全部的力气反抗着这一强迫的婚姻,然而最后无论她怎么挣扎反抗,终究被众人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后来祥林嫂“因祸得福”,但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祥林嫂的丈夫死于风寒,儿子被狼衔走,祥林嫂又再次回到鲁镇,还是想努力生活。但这时的她手脚没有以前灵活,且鲁四老爷不让她插手家里的祭祀,觉得她不吉利。但她还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最终还是被主人家嫌弃,没有免于惨死街头的结局。福女也不是一开始就自甘堕落。福女家里虽不富裕,但由于父亲以前是书生,比起一般农民家庭家教更为严明,因此福女思想单纯,坚守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家后也是努力赚钱,承担家庭的重担,即使后来因为丈夫懒惰无能住进贫民窟,还坚守着自己的道德观,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但讽刺的是相比于这样单纯、勤劳的她,那些只出卖自己的身体而偷懒的人却赚得更多。她至今都没想过跟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只知道那大抵不是人类的行为,而是禽兽的行为。也许做那种事会死了也说不定。[8]选文中可以看出福女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卖身体的,在别人通过身体挣钱时,她并没有羡慕这种行为,依然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但没过几次后,她尝到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甜头,最终走向出卖身体的道路。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下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女性的命运不能由自己决定,只能屈服于强权之下。祥林嫂和福女都对命运做出过反抗,然而讽刺的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无论她们怎么挣扎反抗,也只能慢慢妥协于命运,放弃自己的希望,悲惨的死去。

3.不同的悲剧原因

上文可知,《祝福》和《土豆》的两位女主人公祥林嫂和福女都是惨死的结局,而她们的惨死既有她们各自不同的自身原因,更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原因所致。

3.1自身原因

祥林嫂和福女最终都是悲惨的结局,而造成她们惨死的原因中她们自身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原因,但两个人也有不同之处。可以说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在于她的封建迷信和盲目轻信。在中国旧社会,封建迷信一直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当时人们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只能寄美好愿望于封建迷信。祥林嫂也跟当时的百姓一样,生活坎坷,被社会抛弃。祥林嫂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鲁迅先生直接讽刺祥林嫂在沦为乞丐的悲惨境遇下,还把希望寄托于封建迷信和鬼神之说。后来还盲目轻信柳妈封建迷信那一套说辞,把努力存了一年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但主人家在祭祀时节依然不让她插手让她深受打击,最终被打发走沦为乞丐。福女走向死亡的原因首先在于她的妥协态度和自甘堕落。福女的父亲用八十元的价格把她卖给了一个单身汉,被当做商品交易,妥协于父权。成家后丈夫懒惰无能,讽刺的是福女并没有让丈夫尽快改变,而是恪守既嫁从夫的封建思想,妥协于夫权。福女的这种妥协态度一步一步把自己往道德的边缘推去,走向出卖身体的道路。福女的妥协态度是造成她悲剧的一大原因,而更大的原因是她的自甘堕落。……再说了即使不干活也能赚更多钱,也会有紧张的快感,比乞讨体面多了……[9]如果王老爷因为忙碌没来的时候,福女也会自己去王老爷家里找他。[10]福女一开始不赞同这种出卖身体的行为,但在尝到不用劳动就能赚钱的甜头之后,对于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慢慢变得不排除甚至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满意。她一开始坚守的道德观也被她抛弃,慢慢地自甘堕落,以卖淫为生,失去了人最基本的尊严。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封建迷信和盲目轻信是造成她悲剧的重要原因,而福女的妥协态度和自甘堕落也导致她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因此,祥林嫂和福女自身的性格弱点是她们悲剧的重要原因。

3.2社会原因

虽然祥林嫂和福女的悲剧有她们自身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却是她们当时处于的社会环境,她们不同的自身性格弱点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结果。人们解读《祝福》的主题,与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这段话不无关系:“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11]中国旧社会残暴剥削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给祥林嫂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祥林嫂的丈夫死后,被她的婆婆又当做商品随意买卖,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不仅如此,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在这样的封建环境中,祥林嫂没办法接受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怜悯,只能寄希望于封建迷信和鬼神之说。“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12]除此之外,当时鲁镇上人们对祥林嫂的冷漠态度也是间接杀害她的刽子手。对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鲁镇上的居民“听得厌烦头疼”,这也是鲁迅讽刺手法运用的绝妙之处,兼具“婉曲”和“戚谐”,虽没直说人们对于这种悲惨遭遇渐渐没有同情心,但“厌烦得头疼”能看出对于祥林嫂的取笑、嘲讽。鲁四老爷嫌弃她偏偏死在了“祝福”的时候,同在鲁家帮工的短工们表现出来的也是不屑的态度。福女的自甘堕落和妥协态度也是在当时男权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导致的。福女生活的社会也没能让福女享受到平等和尊重。福女的父亲只是视自己的女儿为商品,对福女的窘迫视而不见。没有任何人对福女伸出援助之手,监工和王老爷甚至让她出卖自己的肉体。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她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视服从和妥协为理所应当,这是当时男权社会统治下女性的共同特点[13]。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轻视,女性地位低下是导致福女死亡的根源。甚至连福女的死亡也成为了用钱就能打发的交易,妇女的死亡在男权社会下完全被抹去。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只是附属品,她们得不到和男性应有的平等和尊重,而只是被当做商品进行交易,女性的价值只是嫁人和传宗接代。在这样的封建社会背景下,祥林嫂和福女都是封建男权的牺牲品,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无疑是导致她们悲剧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讽刺理论和女性主义,比较分析了《幸福》和《土豆》两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和福女的形象,两位作者———鲁迅和金东仁运用讽刺手法写出了祥林嫂和福女曲折的人生和惨淡的结局。拥有同样悲惨命运的祥林嫂和福女虽有着不用的性格弱点,是她们惨淡死亡的自身原因。但根源是当时封建制度的毒害,她们只能无奈一步步走向悲惨结局。两位作者通过两位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严重弊端,引发人们对于女性自身的思考,呼吁解放不平等、不受尊重的女性地位,蕴含着反封建的思想内涵。即使在当今社会,女性问题同样应引起社会的关心和关注,追求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

参考文献

[1]黄源.幽默文学与讽刺文学[J].文学季刊(创刊号),1934.

[2]胡作友,胡晓娟,李而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学术界,2013.

[3]金宇庆选编.韩国代表短篇小说40[M].知识之泉出版社,2005.

[4]李妍彤.《土豆》与《祝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5]刘吉丹.鲁迅“讽刺观”三要素管见[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钱理群.王得后选编.鲁迅小说[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8]薛世昌.鲁迅小说《祝福》的主题再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

作者:王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