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5-31 09:55:13
导语: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明确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A学院统计学教学为例,从具体方法和教学效果两方面,探讨“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法非常认可,但由于教师对启发式教学运用的不够灵活,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针对A学院统计学课程内容,及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阶段构建了启发式+混合式教学设计,以期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统计学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建设中国金课”报告中提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提出要建设五大类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20年线上教学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被普遍认为是有前景的新模式,开始被各大高校所重视,提上建设日程。高校教学不再局限于线下教室内集中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统计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更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实用型课程。该课程知识点细而多,内容抽象复杂且逻辑性强,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除需介绍统计学原理、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等基础理论外,还需要有实践部分。其学习效果优劣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实证分析的质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统计学在各个学科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反过来信息化的发展也促使统计学教学在线上线下有了新突破。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法历史悠久,在我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强调“启发时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学生处于积极思考、想要表述并迫切渴望知识时,再进行开导和点拨最为合适。在西方,“启发式”教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从“教学方式”的角度,他主张从交流中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两者观点如出一辙。而现代启发式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相较于传统式教学理念,启发式教学具有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升学生创造性等优势。“启发”从字面上分开解释为,“启”为开导;“发”为领悟、产生。因此,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所领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强调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对于教学的设计、实施及反馈等所有教学活动,教师均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即凡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凡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都属于启发式教学。该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精准表达、团队协作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在统计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合理的引入启发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学教学的具体实践
统计学是A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有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0年开始,该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全面加大对统计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根据统计学教学大纲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各种教学资源,在学习通App上建立统计学线上课程。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原理,训练学生灵活掌握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和结果解读,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目前,A学院2019级统计学课程共设置5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相比统计学繁多的内容,56学时的统计学课时远远不够。如果仍采用灌输式教学,再多的课时也无济于事,教学效果还是不如人意。因此,为使本课程教学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最近两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该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混合式教学进行一些试探,以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方法介绍
启发式教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直观启发、语言启发和逻辑启发三大类。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可以采取单个启发方式,也可以使用多种启发方式组合,以达到更佳的启发效果。A学院统计学课程组依据统计学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前续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对匹配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学情绪,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但仅是运用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以下就对在A学院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情况做简单介绍。1.语言启发语言启发是指充分发挥语言作用进行的启发,如教师通过提问、反问,研讨、辩论,以及比喻等语言方式实现启发。提问式启发是最基本的启发式教学,它贯穿于其他各类方法之中。好的“语言启发式”教学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性:(1)价值性,指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回答、研讨甚至辩论,可以获得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及提升综合素质。教师有针对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升“教”与“学”的实际效率。比如,学生学习数据来源时,提出“让学生自己选择某个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该问题,需要哪些数据?该如何搜集数据?搜集数据应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使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2)可行性,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知识背景及生生讨论等,能够对问题做出部分或全部回答。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可以付诸实践、足够发散的。比如,学生学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各描述统计量的应用场合”。学生通过各描述统计量的介绍,分享各自的思维方式,经过分组讨论,是可以最终形成对该问题相对完善的解答。该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意识。(3)可持续性,指学生要经过不断地思考,反复询问、探索,才能形成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可使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思考某个经济管理问题,该如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该问题需要学生系统完成统计学学习才能解答。统计学授课遵循实证研究的步骤,按照选题、数据的搜集、描述统计到推断统计等思路讲解,看似零散的统计知识点,却又有着缜密的思维逻辑。学生在每章学习后完成实证分析的相应步骤,这样讲授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直观启发直观启发是指通过展示直观的文字、图表、视音频、演示等进行启发。在统计学课程中文字、图表、演示等方法比较常见。比如讲授数据的搜集和图表展示时,采用每年最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图表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课后任意选择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细读。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搜集数据及描绘适当的统计图表等,还使学生了解时事,认识国情,激发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明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歪曲数据特征,要实事求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每章理论部分讲授后,教师利用教材中例题数据进行SPSS操作演示;利用思维导图展示章节的逻辑性。3.逻辑启发逻辑启发则是依托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对比、归纳、演绎、案例、探究等方式进行启发。对比、归纳、案例等启发方式在统计学课程中使用较多。比如,讲线性回归时,教师选取研究某地区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案例进行讲解、讨论,训练学生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解决专业现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分析的思维能力;讲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时,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入境游客、入境过夜人次、外国人入境游客等数据,表明入境旅游市场呈持续稳步增长趋势。并提出“这一市场究竟有多大潜力?我们能否借助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入境旅游人数的变动?”这都属于案例式启发;再比如,通过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对比,加深学生对两者的基本原理、具体步骤等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这属于对比式启发。
(二)教学效果分析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末,笔者采用自行编制的统计学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所授课的班级展开匿名问卷调查。两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级,共37名学生,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7份。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在统计学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后,没有学生每节课都不听讲,经常隐性逃课率很低,只有2.7%(如图1,隐性逃课是指在课堂上做与上课不相关的事情,如玩手机、聊天、听音乐、考证复习、睡觉等),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对课程的教学形式满意度较高,不存在不满意情况(如图2)。该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图3),而且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图4),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没有学生再认为统计学课程是较难学习的科目(如图5)。从图6看出,有75.68%的学生表示愿意在毕业论文中采用统计学方法展开研究,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统计学教学质量地明显提高。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大部分学生更偏爱启发式教学(如图7),但笔者对启发式教学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如图8)。
三、启发式+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构建
启发式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贯穿课堂内、外,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下尝试对启发式+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构建(如图9所示)。由于启发式教学在线下课堂教学的运用前面已经有所阐述过,故这里不再赘述。
(一)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启发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晰自己的疑惑。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在学习通下发预习要求及任务。比如讲授参数估计内容时,通过发布“学生平均每月上网时间的估计结论”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参数估计的课件、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视频、SPSS演示视频、思维导图等资源供学生阅览,以帮助学生知晓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发布“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的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与区间估计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考。
(二)课后巩固复习
课后启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内容,采取逻辑启发更为合适。比如,在统计学课程初期,引导学生小组选择经济管理的某个问题,运用本节课知识逐步解决选定的研究项目。各组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在学习通上相互交流、探讨,分享心得。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相互协助完成对案例研究的改进、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提交阅读心得,使学生能够产生自己的新思想、新见解,逐渐提高思维能力。课程学习完成后,最终实现从设计调查问卷到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的全过程训练。该方式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探究式的逻辑启发。再比如,通过归纳法对一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结后,请学生们思考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该如何进行?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展开深度思考。也可以通过绘制章节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顺各章内部逻辑,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
结语
启发式+混合式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了课内课外教学的灵活性,是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方式。该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有效解决统计学课时的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启发方式和授课形式,才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杨静,吴彬.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7):149–152.
[3]王小刚.启发式教学在《统计学》翻转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2):175–176.
[4]刘春奇,徐晓,徐媛媛.“启发式”教学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8):136–139+148.
[5]高岩,林颖,吴德文,计湘婷.项目驱动的线上线下启发式深度学习实践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1(09):51–53+57.
作者:霍丽君 单位:晋中信息学院
- 上一篇: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 下一篇:锚网索支护在煤巷的实施
精品范文
10启发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