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竞争力测度与提升策略
时间:2022-05-30 16:35:35
导语:出口产品竞争力测度与提升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在全球绿色贸易呼声日趋高涨的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双碳”目标,为我国未来出口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数据,定量评估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到碳约束后,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下降明显,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由18个下降到10个。碳排放量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呈现显著负向相关性,其中对低技术行业部门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基于此,我国应该持续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引导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优化我国能源消耗结构。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
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加快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在发起一场影响深远的绿色产业变革。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国际贸易市场上的低碳转型将会重新塑造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成本曲线和市场环境,对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产生持续的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对于我国外贸企业而言,能否达到双碳目标将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随着绿色贸易逐渐成为国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海外市场对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环保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发达国家,“控碳”已经成为一种贸易强制性条件,只有达到了一定标准,相关产品才能够投放市场,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一种新的政策性壁垒。在这一条件下,碳排放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为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将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定量评估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加速实现,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文献综述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涂淼(2021)认为,我国主动加快碳中和,有利于未来在全球绿色贸易竞争中占据核心位置,同时倒逼我国能源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刘增明等(2021)则认为,“双碳”目标的履行,将会降低国际市场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提高我国出口的稳定性。同时,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外贸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国际贸易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尹伟华(2021)则指出,“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可能将主动调整出口策略,降低中低端高碳工业品的出口比例,以满足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会提高高端的低碳工业品以及服务贸易的比例,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新一轮的全球贸易竞争中,发展绿色贸易将会为我国出口贸易提供新的动力。赵飞(2021)在研究中指出,随着国际碳排放权的摩擦逐渐增多,国际贸易壁垒将逐步提高,对现有的自由贸易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这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刘斌等(2021)指出,未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企业对环境的边际贡献越大,在国际贸易中越能够获得品牌溢价。因此“双碳”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引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李晓波(2021)认为,扩大绿色产品出口规模能够有效支持“双碳”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绿色贸易出口的比重,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踏实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既是国际贸易大势所趋,也是我国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杨得意等(2021)认为,我国的出口贸易会降低进口来源国本地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却增加了全球碳排放量,制造业在其中占比较大。陈冰(2020)在研究中指出,国内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贸易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海外国家的环境规制政策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直接影响,文章也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田静和刘学文(2020)指出,全球碳中和对拉动国内需求有重要影响,同时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会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庞大的市场支持。田建国等(2019)认为,“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金融部门的持续支持。同时碳中和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碳中和相关联的碳金融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纵观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学者们对“双碳”政策和绿色贸易的研究较多,但并未将二者直接联系起来。并且大多研究属于定性分析,具有的理论参考价值有限。因此,本文在传统的贸易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双碳”政策目标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构建了新的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模型,并定量评估了我国各部门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研究方案设计
(一)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评价
在“双碳”政策目标下,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将由传统的价格优势向低碳优势转变。因此,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碳排放贸易壁垒和国内“双碳”减排目标。即在已有的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加入绿色贸易壁垒约束,最终来衡量我国出口产品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借鉴陈良宇(2021)的做法,将我国出口贸易产品分为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然后对来源于COMTRADE数据库中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选择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出口贸易份额以及碳排放约束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又被称为区位熵指数,其计算方式如下:(1)在式(1)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j表示产品种类。Xijt表示i地区在t时刻对j产品的出口贸易总规模,∑jXijt表示i地区在t时刻所有出口产品的贸易总规模。∑iXijt表示全球所有经济体在t时刻对j产品的出口贸易总规模,∑∑iXijt表示全球所有经济体在t时刻所有出口产品的贸易总规模。当RCAijt指数大于1时,意味着具有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越大意味着竞争优势越明显。ETFijt=RCAijt*F(j)*∑QijtGo2it(2)在式(2)中,本文加入了出口贸易份额以及碳排放约束变量,用来评估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其中F(j)表示我国j产品出口在全球出口贸易市场中占据的比重,一般而言,占比越高的产品,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Go2it表示各个国家碳排放约束的程度,一般而言,平均碳排放量越少的国家,对进口产品施加的碳排放量约束就会越大,因此Go2it变量本文以各个国家平均碳排放量来表示。Qijt表示我国j类产品在i地区的出口贸易占比。在式(2)中,ETFijt越大,意味着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越强,当该指数小于1时,意味着我国该类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以2000-2019年为研究期间,整理了历年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数量及其规模,同时基于HSCODE编码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为了便于对数据进行分类,本文参考胡剑波(2017)的做法,将我国出口产品按行业部门进行分类,最终将行业部门分为23类,具体行业部门的划分见表1。
(二)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
进一步的,本文在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分部门对我国出口贸易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具体测算方法是参考苏玫(2020),按照IPCC(2006)提供的分行业碳排放因子与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全国低位发热量数据,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分行业能源消耗数据,测算得到我国出口贸易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具体见式(3):COUit=TM*ESRit*RMit/GROit(3)在式(3)中,COUit表示i部门在t时刻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数,TM为分行业碳排放因子,ESRit表示历年我国低位发热量数据,RMit表示分行业能源消耗数据,GROit则表示分行业经济产值的大小。COUit越大,意味着出口贸易二氧化碳排放量越高,在碳约束的条件下,对出口贸易将会带来不利影响。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测度结果
表1为我国分行业对外贸易出口竞争力评价,同时为便于比较,本文计算了各行业传统的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具体见表1最后一列。可以发现,在不添加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在所有23个对外贸易产业部门中,有18个产业部门处于贸易相对优势地位,但考虑到碳排放约束后,仅有10个产业部门处于贸易相对优势地位,分别为“纺织业”“非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与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业”“其它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业”“旅游业”“其它服务业”。这说明在施加碳排放约束后,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本文认为,发达国家近年来逐渐加强了对进口产品碳足迹的检测,对于高碳排放产品施加巨大的贸易约束。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资源的消耗较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高,因此若国际贸易市场提高碳排放门槛,将极大的抑制我国产品出口。从不同产业部门的比较来看,我国第一产业的出口产品竞争力较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仅有煤炭业的贸易相对优势指数大于1,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出口供给充足。在考虑到碳排放约束后,我国农业部门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小于1,在全球贸易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从第二产业来看,一些传统的优势行业如“食品制造与烟草业”“木材加工与家居制造业”“造纸业”“金属冶炼与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业”“建筑业”由于碳排放量的约束,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下滑明显,直接由相对优势地位转向为相对劣势地位。从第三产业来看,除批发零售与餐饮业受到碳排放量的约束,其它行业并未受到碳排放量的影响和制约,这说明服务贸易目前受碳排放的约束较小。
(二)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进一步的,为检验我国不同行业碳排放量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各个行业平均碳排放量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为被解释变量。同时以人力成本、对外开放、城市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经济发展作为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从变量的拟合结果来看,在全样本回归结果中,碳排放量的估计系数为-2.379,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碳排放量的增加不利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本文认为,在施加碳排放量约束后,我国大多数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将不满足部分发达国家的标准,这种硬约束将直接限制我国对外贸易出口规模的增长。以技术水平进行划分,回归结果显示,碳排放量对低技术行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最大,中技术行业次之,对于高技术行业部门的负面影响最小。本文认为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有二,其一,高技术行业本身由于具备较高的生产工艺,因此平均碳排放量较小,而低技术行业的经济附加值低,普遍具备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因此在“双碳”目标下受到碳排放量的约束更大。其二,在“双碳”目标下,高技术行业主动调整的能力较强,基于成熟的技术手段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碳排放量,满足国际贸易市场对于碳排放量的要求。但低技术行业主动调整的成本较大,因此受到的不利影响较为突出。结论与建议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约束,其中碳排放的约束影响最为持久。在此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了“双碳”目标,既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也为我国出口贸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我国2000年以后的出口贸易数据,基于“双碳”约束,定量评估了我国历年出口产品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双碳”约束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由18个下降到10个,对第二产业出口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实证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呈现显著负向相关性,其中对低技术行业部门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中技术行业部门的不利影响次之,对于高技术行业部门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在“双碳”政策目标的指引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形成更健康可持续的国际外循环,本文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供参考:首先,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绿色发展,以技术嵌入降低低端制造业的单位能耗,同时改善传统工艺,提高低端制造业的经济附加值。对于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产值的行业要积极进行去产能工作,并相应地加快重组步伐,以规模优势逐步形成结构和技术优势。其次,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加快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的进程,通过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大力发展和应用非化石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以清洁能源的使用来降低我国出口贸易部门的碳排放量。同时加大对绿色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踏实推进清洁技术应用到产业发展过程中,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例如新增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的投资,提高制造企业清洁能源设备的使用频率等。最后,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融入到新一轮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主动调整并适应国际贸易的新趋势,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占比。建立和完善绿色贸易平台,以自贸试验区为基础,探索并建立绿色贸易试点工程,鼓励具有绿色认证的企业扩大出口,并引导我国出口贸易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量。此外,要鼓励出口贸易企业加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为我国出口企业转型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作者:王伟 郭丽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 上一篇:EPC项目在招投标阶段的控制对策
- 下一篇:5G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的运用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