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援外医疗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05-30 16:09:16

导语:创新援外医疗管理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援外医疗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当前正值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之际,援外医疗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笔者根据大型公立医院长期开展援外医疗工作的实践归纳出管理机制欠缺、涉外风险高、援外形式单一、医疗资源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等5大难点,并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为核心,立足生命至上,提出通过创建多层次、全过程管理体系,狠抓风险防控,创新援外医疗模式,建立国际化标准培训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以打破援外医疗困境,讲好中国医生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医风范,强化国家医疗外交软实力,提升国家国际医疗话语权和影响力。

【关键词】援外医疗;医疗外交;管理体系;创新模式

1创建多层次、全过程管理体系

针对大型公立医院内部援外医疗组织层次不清、管理部门松散、统筹协调不力等问题,首先应改进援外医疗管理机制,并从3个层面进行管理。医院层面:服从国家总体安排,针对援外影响力弱化、受援国认可度低、援助资源分散等痛点,完善援外医疗体系;部门层面:设立统筹管理援外医疗的专门机构[8],实行专职专管,与其他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党支部协同发力;支部层面:成立援外临时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这系列改进措施,可帮助大型公立医院形成科学决策、职责分明、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的援外工作机制。

2建立“立体”制度保障体系

随着现代医院的不断改革发展,现代医院中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更多的发展要求下,医院的管理制度要根据适合现代医院发展的各项需求来进行科学性管理,使其不再只是纸张体现的条例,要合理地融入到管理制度中,使医疗人员能自觉地去遵守[9]。针对医院援外医疗管理制度的缺失,为夯实制度基础,确保援外工作有章可依,大型公立医院应制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立体援外制度,为援外医疗工作各阶段、各角色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包括队员选审、晋升政策、福利待遇、境外执业等方面,规范管理,设定标准,从而去解决根源上的问题,保障援外工作安全,把影响工作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精准”援外帮扶体系

2021年12月20日,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召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提出大疫情背景下我国援外工作努力探索的方向,即援外定位要更加精准、理念持续创新、机制日臻完善、坚持中国特色[4]。针对粗放型的援外,科学利用管理分析工具发现援外需求,才能制定最有效的工作方案。大型公立医院可通过SWOT分析工具,以“五个最”的原则,即做最充分的调研、定最有效的计划、选最急需的专科、设最严格的选审制度、派最合适的专家,制定精准援外方案。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为例,在承接援多米尼克任务时,医院深入分析受援地病种及环境特点,结合当地心血管病多发的特点,选派国家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德才兼备的专家开展援外工作。面对飓风、地震、疟疾的威胁和落后的医疗环境,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向多米尼克建团队、送管理、送技术,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获得多米尼克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认可。又如新冠肺炎疫情在塞尔维亚爆发之时,受国家卫健委委托,中山一院派出专家团队驰援塞尔维亚[10]。行前,医院专家针对当地疫情爆发特点与该国医疗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援助计划,并准备系列的抗疫资料。在82天里,专家们踏遍塞尔维亚16个城市、64所医疗机构,几乎走遍了该国所有地区;充分调研、因地制宜,进行技术指导,升级方舱;开展培训,分享中国方案、中山一院经验,切实有效地协助塞尔维亚控制疫情。因此,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专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11]

4狠抓风险防控,多措并举护航援外医疗

援外医疗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运用医疗软实力扩大了我国外交影响,但是涉外医疗存在跨越社会制度、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及诊疗差别等风险因素,轻则导致医疗工作被迫中止,重则可能上升到国家间的政治矛盾[12]。因此,大型公立医院必须对援外医疗工作开展风险评估。要保障援外医疗工作的安全,就要保障好政治安全、外事安全、人身安全和医疗安全,全方位管控风险才能使安全和发展并行。为做好“四个安全”,大型公立医院可通过以下6个举措降低援外风险:①加强党对援外医疗的领导,成立援外临时党支部;②制定涉外核心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援外安全;③做好行前教育,制作行前手册及紧急预案;④切实做好援外人员的健康体检、免疫接种工作,并办理相关保险;⑤严格办理因公出行证照、境外执业证照;⑥做好急救技能、设备使用等培训。以中山一院为例,在援助塞尔维亚之时,医院制作的行前手册收录了该国风俗、外事纪律、紧急预案等内容,获中央电视台关注[10]。

5创新援外医疗模式,助力国家医疗外交

援外医疗工作历史悠久,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流程。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和模式也亟待优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提出明确方向,即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学技术创新、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13]。为创新援外医疗,大型公立医院应该通过PDCA等管理工具,对援外医疗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建立实地援助与远程MDT相结合、前线专家与后方智库相结合、医疗技术与防控经验相结合、自媒体平台与官方网站相结合的援外体系,以多元化的形式、内容、平台、团队,助力国家医疗外交。大型公立医院实施援外医疗工作过程中,可尝试通过前线专家实地援助与后方多学科专家智库团队相结合的复合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相融合,就当地疑难病例进行线上线下联合诊治,与受援国分享疑难案例诊治经验,联手攻克疑难重症,对受援地给予全方位、多维度的援助,共享“中国方案”。以满足受援地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大型公立医院可借力与国际合作伙伴、国际一流医学院校创建国际合作网络,搭建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在提供诊治方案、使受援国能够享用世界领先医疗技术的同时,强化受援国学科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中山一院先后派遣四批次心血管医学专家前往多米尼克,重点发展心血管临床专科,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建立标准体系,协助多米尼克建立起当地首个心血管专科[14]。

6建立国际化标准培训体系,打造高水平援外队伍

2013年8月,全国卫生援外工作暨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会议召开并提出,新时期我国援外医疗工作将努力探索6个方面的结合,即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长期派出和短期派出相结合,常规技术和高端技术相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结合[15]。为打造高水平援外队伍,大型公立医院应以“平战结合”的理念建立专业化援外特战队,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演习,真正做到召即至,至善战,战必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输出医疗技术和理念,大型公立医院同时应该重视培养援外医疗人才队伍,提升受援地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作为承接援外医疗的“国家队”,中山一院在建立援外队伍国际化标准培训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①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全科培训,选派全科师资赴英国学习NHS全科医疗体系;②与广州市卫健委共同探索“政府-高校教学医院-社区”基层卫生能力建设的标杆模式,建立国际化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共培训800余人,切实提升了医院援外队伍基层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国际化的援外医疗后备人才队伍;三是与全球最大医学教育机构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联合开展了多期国际化临床师资培训,建设医院国际化师资培训体系。援塞专家中的两名AMEE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在当地开展医护人员全员培训,对塞尔维亚防疫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在建设援外急需的教学平台方面,大型公立医院应考虑为受援地的专科人才培养提供长效的方案。一方面,开展联合培训活动,分享经验,派专家团队“走出去”,在受援地就医院管理及规划、专科建设、医疗诊治方案进行指导和人员培训。另一方面,强化“请进来”的力度,通过提供短期培训项目,提升他国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处置能力[15]。以中山一院为例,医院是国内首批“中非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同时承接太平洋岛国高级医学人才培训项目,为受援国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医学人才队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16-17]。

7结论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为给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型公立医院更应该重视和加强援外医疗的管理和建设,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精准、安全、有力的援外医疗工作平台,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医生和中国医疗队的形象,提高援外医疗工作效率和水平,减少“无效工作”,实现援外医疗精细化管理和医疗工作健康协调发展[18]。

作者:张剑荣 唐艺瑜 楚天舒 朱颖 石玥 丁书琴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