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20 15:13:07

导语: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离析”的问题,以山东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工程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深入挖掘每章知识点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和假山工程为例探索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方式,为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风景园林工程;工匠精神

风景园林学是有关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艺术和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基础,核心是处理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的关系[2];其价值作用不仅体现在为人们营造宜居、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也体现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在风景园林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其进行工匠精神、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及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风景园林学涉及植物学、景观生态学、地理学、艺术学、行为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融合逻辑思维与想象思维、科学与艺术、技术与工艺等内容[3],这也使其具备了独特的课程思政优势。目前,风景园林学相关学者已针对多门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探索,多见于居住区景观设计[4]、园林植物景观设计[5]、园林艺术[6]、园林史[7]等课程中,而关于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也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8],但农林类或工科类高校开设的风景园林工程在课时量、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与高职院校的园林工程课程存在一定差异。风景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多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9],因此充分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风景园林工匠精神。

1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

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其包含9章内容,集理论、施工技术与工艺于一身。作为核心和主干课程之一,其课时量较大。山东农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共有128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验32学时),8个学分,分别在第5和第6学期为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每学期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每学期4学分。此外,在第6学期开设风景园林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套中小型园林绿地的施工图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属于理论实践类课程,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案例讲解法、实地调研法、问题探究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互讨论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每章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见表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凸显风景园林工程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最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实施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和假山工程为例分析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1风景园林道路工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1.1知识点分析道路工程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主要包括:第一,园路功能、类型划分;第二,园路设计:园路设计的准备工作、园路线形设计(横断面、平面、纵断面)、园路结构设计(路基层、路面层、附属工程)、园路常见病害及治理;第三,园路及铺地工程的施工;第四,景观园桥设计:园桥的分类及功能、拱桥的构成、小型园桥的设计与施工步骤。2.1.2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有:第一,明确园路的功能作用、掌握园路分类及依据;第二,了解园路设计的准备工作,掌握园路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熟悉相关铺地材料的特性;第三,加强案例研究,提升不同性质定位的园路设计的科学性;第四,掌握不同功能、材料的各类园路铺装施工步骤。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有:第一,能够对园路及铺地的施工进行技术指导;第二,能够依据立地环境及景观需求,设计小型园桥并进行施工指导。德育目标包括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2.1.3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教师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无障碍设施图片,并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讲解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导入社会公平正义观、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意识、公平正义观和博爱精神。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山东农业大学校园中的无障碍设计进行分组调研,在校园平面图中标出其分布位置,结合《无障碍设计规范》分析其建设是否合理,并制作PPT进行汇报讲解,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析讲解能力;要求学生分组对泰安市红门路沿线及岱北广场的绿地景观、道路、广场铺地、停车场、园桥等元素进行现场调研、测绘,并进行道路铺装、停车场和园桥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已建成环境的认知与批判能力。2.1.4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案例讲解法、实地调研法、问题探究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互讨论法等。

2.2风景园林假山工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2.2.1知识点分析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第一,假山与置石的概念、分类、功能;第二,常用假山石材的种类及应用特征、石材的采运方法;第三,假山、置石的布置方式:与风景园林其他造园元素(建筑、植物等)结合的山石布置方法;第四,假山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山石的连接方式、石砌假山施工、新型假山及施工工艺(GRC假山)等。2.2.2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有:第一,园林假山与置石的功能、假山的结构作法和施工等;第二,置石的布置方式;第三,了解新技术与新材料在人造假山石中的应用。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有:第一,能够指导堆叠假山施工;第二,能够根据山石的材质、形态特征合理进行山石与植物等其他元素的景观营造。德育目标包括文化自信、工匠精神、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等。2.2.3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本章主要是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融合应用。教师通过讲解古代山石运输中体现的中国古人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解假山石材的类型引入泰山石,进而分析泰山石—泰山文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使学生了解泰山文化、泰山精神,感受身边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培养学生的景观遗产保护意识;通过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假山堆叠技术(结合视频)及专著(《园冶》《云林石谱》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假山施工技术和学术界利用信息技术对假山施工进行的研究(如利用BIM,3DGIS技术等对环秀山庄假山堆叠工法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2.2.4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案例讲解法(播放狮子林、环秀山庄等以假山置石著称的古典园林视频)、实地调研法、问题探究法、交互讨论法等。

3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上述改革方案的设计与实现,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实现了以下目标:第一,具备对各种立地条件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从问题出发,给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处理措施;第二,具备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深化的能力,做到以艺驭技、以技创艺,能够创造独具特色的、地域特点鲜明的风景园林景观;第三,具备较强的图纸识别能力,以及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与指挥能力。在思政教育方面实现了以下目标:第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第二,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专业的认知,使其遵守专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激发学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热爱,以及对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奉献精神。

4结语

本研究坚持“德育为本”,将思政教育融入风景园林工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将教学目标由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转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引大道、启大智”的德育目标相结合的多目标培养。探讨解决思政教育和风景园林工程“离析”的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堂中,有效衔接课程中多个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协同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本专业的职业规范和责任,增强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和价值观正确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本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为风景园林学、园林及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韶颖,蒋嘉雯.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162-168.

[2]丁金华.风景园林专业生态文明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9(45):42-45.

[3]李瑞冬,韩锋,金云峰.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探索[J].风景园林,2020,27(S2):31-34.

[4]战冠红.《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1):58-59.

[5]朱红霞.“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44):87-88.

[6]冯静,李侃侃,罗西子.“园林艺术”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3):22-24.

[7]应君,张晓静,张一奇.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0,43(23):189-191.

[8]焦会玲.高职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林区教学,2021(2):58-60.

[9]于东明,张忠峰,贾艳艳.项目导向的风景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5):96-99.

作者:贾艳艳 于东明 刘兵 马琳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省城乡风景园林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