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应用
时间:2022-05-20 11:39:13
导语:工程教育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族地区工科高校的发展关乎民族区域人才输送渠道畅通与否,并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水平,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体现。基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民族化和区域化特点,着眼于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按照“目标—方法—应用”的逻辑,构建民族地区工科高校工程教育程序化模式,以完善民族地区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关键词:工程教育;民族地区;培养模式;程序化模式
在高等工程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工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回归工程教育的本质,加强实践教育,大工程教育观,人才素质培养理论等观点纷纷涌现[1-3]。这些观点的核心内容都围绕着工程教育展开,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便由此可见。我国正处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起步阶段,需要各民族各地区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利用高等工程教育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民族地区高校,为该地区培养具备良好工程观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民族地区工科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和行业需求,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模式的有效应用,系统性地展开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以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
1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特点
1.1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众多,但学术界对于学生培养有一个共同认识,即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要紧密结合实践能力[4]。高校是践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崛起和工科大学的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模式中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我国高校主要采取的方法有:提升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用全面发展的论点进行理论引导,并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工程实践价值观。工程实践价值观的界定与引导需要学生、教师、高校、社会多层次合作与推动,其中高校是最重要的因素。采用多样化的实践能力提升手段,通过实验、实习、调研等多种方法达到实践能力的教育要求。夯实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高校应该注重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硬件条件。
1.2注重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方面,高校常采取校本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校本与校外培养两种形式的比重,要避免出现失衡的情况[5],加大校外培养模式占比。高校还需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充分认识到培养规模的综合性和成长性,尤其是对培养特点和规模的交叉互联有足够的重视,逐渐形成从重视结果到注重过程的思路转变。还要加快青年教师主体性的促进发展,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工程专业知识的传播与能力的运用,通过传授学生工程知识,使学生尽可能提高工程实践的认识与专业技能;通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能够将工程价值以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行动。
2民族地区高校工程教育模式的分析
民族地区高校工程教育模式是以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民族地区的文化和高等教育的特色为出发点,由此延伸出三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2.1个人实践能力本位回归
个人实践能力本位作为高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导向,不同训练课题下的教学途径构建了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终使学生获得现代工程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新工科理念是在传统工科教学体系基础上的再创造,提倡全新的发展思路、制订更科学的专业结构和更系统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回归了能力本位,努力打破原有工程教育的局限,在培养规模和培养价值上获得突破,以契合当前工业发展的新态势为人才培养导向,提供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提升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岗位适应力,形成规模化培养现代工程师群体的培养机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像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工科高校注重培养少数民族教师,意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全科型”“双师型”人才。这些院校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教师进修培训工作,鼓励工科专业教师申报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各级校企合作项目等工程实践类课题,提倡民族地区教师投身于当地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经济咨询服务等工作。
2.2人才培养模式视角转变
基于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我国的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更接近于国际化模式,使我国工程专业人才能够符合国际化标准和要求;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开始认真审视自身的不足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工程教育视野向国内聚焦,探讨人才培养与高校发展的新路径。民族地区高校在这一背景下也开始进行反思和探索。内蒙古工业大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工科高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民族区域特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历程与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现阶段我校的人才培养方针符合国家人才发展战略需求,着重培育民族地区学生的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院校”名单,较好地体现了民族地区工程教育视野的转变。
2.3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与主体变化
由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可知,现代工程教育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工、商、农等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该模式的实施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工业、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教育结构等因素的形成[6]。民族地区的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的迫切需求为导向,以全方位产学合作为支撑进行人才培养。因此,高等工程教育的主体范围是宽泛的,既包含高校又包含社会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接收人才的途径和渠道,也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路径。
3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建议
工程教育模式在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一种程序性应用方案,其具体应用如图1所示。该程序性应用方案遵循工程教育逻辑,即“目标—方法—应用”的思路,有清晰的递进关系。
3.1工程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起步阶段,对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而引发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调整。首要就是高等教育目标的调整,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目标不仅局限于工程教育,更要进行思想政治培育,二者相互支撑,共同实施。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要确立宏观的工程教育目标,必须要结合民族区域实际发展进行有效的设计与论证。通常建议高校的教育目标依托于国家战略与政策,将工程教育首先应用于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用专业推动学科发展,进一步带动高校整体发展,形成以学科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3.2工程教育方法
民族地区高校还需要实施具体的工程教育方法,其分为单一教育模式和综合教育模式。其中,单一教育模式是指在工程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专业化和技术性的教育,仅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效果良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能力提升;综合教育模式是在实施过程中集合高校、社会、企业及行业的资源进行工程实践,其人才培养效果更优,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产出,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高校采用的工程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如内蒙古大学利用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多种教育手段,充实民族地区工程教育体系,完善实践教育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3.3工程教育应用
民族地区高校应用工程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更能筑牢思想基础和工程伦理,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态势。其中,校企合作基地或者平台是高校和企业联系的桥梁,校企合作也是工程教育模式应用最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各民族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各有千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纺织企业依托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与新疆大学等高校的纺织工程专业达成深度校企合作;内蒙古自治区的乳品企业积极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教学及研发,创建内蒙古地区乳品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合作企业主动承建教学、研发基地,提升社会企业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4结语
高等工程教育与民族地区的发展联系紧密,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具有清醒的认识和良好的宏观设计,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包容度。结合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民族化和工程教育实践化的特点,立足于民族地区发展现状,构建民族地区工科高校工程教育程序化模式,是民族地区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丰富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体系。只要工程教育与区域发展融合得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必能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
参考文献
[1]陈万球,丁予聆.当代西方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态势及启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34(1):86-91.
[2]李灼华,李戬,时博,等.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7-28.
[3]王前.在理工科大学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0):110-111.
[4]熊晓琳,王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建联动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6(8):34-36.
[5]王静静,冯妍卉,夏德宏,等.能源动力类专业大系统观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20(2):42-45.
[6]林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32-45.
作者:路焱 陈伟东 李杰 李艳芬 刘红霞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一篇:蚜茧蜂防治烟草蚜虫技术示范研究
- 下一篇: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精品范文
10工程项目施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