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时间:2022-05-20 08:48:16
导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现状,而社会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却不断增加。传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解决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教育的趋同化还导致了学生创新创业层次低端、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在构成要素和实施要点上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通相融,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转变教育理念、突出自身特色,强化科技创新导向、提升科技含量,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本领这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变革,从而有效地提升教育成效。
关键词:供给侧;高校;创新创业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1.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供需错位
大学生创业掀起热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方兴未艾。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培养出有创业热情、有创业能力、能创成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使出浑身解数。举办讲座、开设课程、进行比赛、搭建园区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屡见不鲜,但这些举措趋同化严重,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脱节,主要表现为较多进行理论知识的宣讲,而实践环节的指导流于形式,不到位,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创新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其中有很多的个体差异性和行业区别,千篇一律的教育忽略学生的需求,有悖于人才培养的宗旨。
1.2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层次低端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时有些急功近利,盲目呼吁学生投身创业浪潮,导致很多学生进入低门槛、低科技含量、竞争力微弱的产业。有的学生甚至将摆地摊、开商铺美其名曰为创业项目,完全抛开所学专业,不能发挥专业优势,无法将所学专业与创业项目对接,属于低层次创业。他们在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得到了物质方面的回报,但发展空间很小,与国家提倡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相去渐远。因此,这不但不属于成功创业,更是对教育资源的重大浪费。
1.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困难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正规教育以外的精英或业余教育,其实很多高职院校未能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转化为实际的支持性政策和具体的规章制度,导致缺少条件保障,整体氛围不浓,活动开展实效性差,这严重弱化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动力。另外一方面,高职学生虽然积极地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其中也不乏涌现出许多优秀项目,但他们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奖,并不关心如何将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将成果真正运用到生产中实现其价值的项目凤毛麟角。
2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接口分析
2.1供给侧要素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联系
供给侧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首先必须依赖高水平劳动力,就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而言,高水平劳动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而高职学生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资金受限是一个困扰因素,而政府和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相当的资本供给,此外,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来说,他们还需要在场地、土地等方面获得扶持,拥有孵化试验的场所空间,以减少盲目投入社会造成失败冲击。如何获得外部支持并充分利用好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亟待正视的问题。供给侧的创新要素与高职学生要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对接十分显而易见。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以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根基的,不是为了培养一些个体小老板,也不局限于多培养出几个企业家,而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在创新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并通过创业引领高层次的创新。因此,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是理念和工作思路是融会贯通的,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相当必要性和可行性。
2.2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特点
第一,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双主体”:创业者、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体。第二,形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动力,高职院校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侧的思考和回应解决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内涵建设、战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变革来达到学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第三,完善相关制度,变革其中过时、不合理内容。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共同成立职教集团、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建立高职教育与产业的对话衔接,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大国工匠”来学校授课,为高职学生开展技能辅导。加大校企合作、产教合作的力度,实施多维教学评价比如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加深区域内容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共享,并不断加强与国际有关院校的联系,通过完善各种制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
3供给侧改革思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3.1转变教育理念,突出自身特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该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必须加大教育覆盖面,培养全体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此外,对于教育举措趋同化现象严重,各高职院校要在统一思想下突出自身特色,谋求教育新路径。高职院校应根据及社会人才需求,找准未来发展方位,开设能办好、有市场的专业、课程,开展适应形势的就业指导,同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多选择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服务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每所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改变原来的统一且单一的评教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特色上下功夫,达到教育供给有效,办学成本降低,办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3.2强化科技创新导向,提升科技含量
供给侧改革强调创新先行,创新既是供给侧改革的要素,又是高层次创业的保障。而科技是检验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创业如果没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就意味着放弃优势资源,无异于一般性社会创业。为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重点引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导向。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实时把握社会创新创业导向,使学生随时随地就能掌握由各类新媒体平台推送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及相关的经验传授信息。此外,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应该与校园网络部门联合,建立创新创业网络平台,高职院校应围绕“互联网+”引导大学生发展成才,利用互联网改革商业模式、产业组织、供应链创新,通过物联网技术发展共享经济,强化创新创业科技含量,为“互联网+”注入科技活力,促使高职院校将优质资源和队伍投入在高质量和高产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3.3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本领
创新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更是社会工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光不要只聚焦于学校视角,还要与政府、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高职院校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建设各类实验实训中心,邀请著名企业家或知名校友与大学生进行创业经验分享和交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亲历创业情境,从而增强创业兴趣和创业动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有关创新创业的各种论坛、沙龙等活动,使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以赛带训,催生更多创新创业项目。拨发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促进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加强孵化基地建设,使得学生能够找到创新创业的合作伙伴并获得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崔宇.基于供给侧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新路径构建[J].经济问题,2020,(6):86-93.
[2]闫莹,鲍栎月,武勇杰,等.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3-101.
[3]宣晓,段文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9,(15):84-903.
作者:庄文婷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改革开放时代文学欲望表达分析
- 下一篇:织物组织设计与小样试织课程思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