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课文大任务教学设计策略
时间:2022-05-19 14:45:21
导语:单篇课文大任务教学设计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单篇课文是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有力支撑点,教学设计时应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习,遵循逐级明确目标、由点至面设计大任务、拓展主题情感资源的设计策略,巧妙设计单篇课文大任务,将课堂的“学”放在更凸显的位置,为更有深度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力的思维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篇课文;大单元教学;大任务教学设计
崔允漷认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1]。因此,大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陆志平也指出,发掘单元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间的联系。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消除语言作品与生活的隔膜。通过大任务统领单元学习活动[2]。简而言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大单元教学的要求显而易见,教师应提升大单元教学整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导向作用,积极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单篇课文是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有力支撑点,杜威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这一活动应足够“大”,能够串联起课堂始终;应在“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统整大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应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从而创设积极学习场域,提升学习内驱力。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母鸡》为例,谈一谈单篇课文大任务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不断聚焦,明确目标
1.大单元目标大单元目标是方向,指引着单篇课文目标与课时目标,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者笔下的动物”为主题,共安排了《猫》《母鸡》《白鹅》三篇精读课文,“阅读链接”中摘取了其他关于动物的文章或者片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因此,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便是单元的整体目标之一。通过教材分析,可以得知,三篇文章有“明贬实褒”的写作意味,分别有“古怪、讨厌、高傲”等贬义词出现,这和“喜爱”的情感形成了矛盾。因此,抓住文中那些看似否定的矛盾语句,从中体会文字背后不一样的情感变化便是单元目标的核心内容,这样在设计大任务时便有理可循。2.单篇课文目标《母鸡》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语言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令人无比讨厌;后半部分则抓住有了鸡雏后的母鸡“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特点,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情感态度从而转为了令人敬佩。据大单元目标可知,本单元要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那么,“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如何转变的?”就是教学设计时需重点关注的线索,教学目标便可逐步聚焦:(1)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能说出变化的原因;(2)感悟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找找《猫》和《母鸡》有什么异同。3.单篇课时目标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可以先认识一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的母鸡,感受老舍先生对浅薄、媚俗的母鸡形象的无比讨厌。那么,第二课时就要从这无比讨厌的情感状态中转向对母爱的联想与敬佩。这一转向的基点可通过感悟母鸡有了鸡雏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特点,以此为联结点,情感上逐步接纳与认可;接着,对母爱进行升华,老舍先生不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也是在赞美自己的母亲,适时拓充老舍母亲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基于此,可以将课时目标设定为:(1)感悟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了解作者对母鸡前后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2)通过品读文中对母鸡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母鸡的“伟大形象”,从而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二、由点至面,设计任务
1.任务驱动,生发积极学习任务型课堂中,学生为顺利完成任务会付诸行动,这种努力完成任务的动力便是内驱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接受相关技能训练。任务并非问题,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路径,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教学中,设计的“大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种。(1)前置性任务。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猫》的作者也是老舍,学生学完后,能初步感受到作者“明贬实褒”的意蕴,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母鸡》时,可以布置一些与已学内容有关联,且能为课堂中的学习做好准备的前置性预习任务,如有条件的同学观察一次母鸡,试着写一则观察日记,着重写对它某些行为的看法;亦或试着比较《猫》与《母鸡》,看看同一位作者写的文章,在表达对他们的情感时有什么异同点。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前置性任务可以更加开放、灵活、有层次,应在课堂中有所体现,为课堂服务,不流于形式,而非简单的当成课前预习作业。(2)层次性任务。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基础不同,完成任务的能力便有高有低,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层次性任务。如以前的母鸡是什么形象?你能想象母鸡时刻保持警惕的原因吗?什么本领是你母亲不辞辛苦一定要教会你的?现在你能谈一谈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的理解吗?等等。这既提高了课堂参与率,也增强了师生自我效能感。任务有难易,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串联性任务。前置性任务与课堂教学中的层次性任务是为了课时目标而铺路,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必不可缺的部分。更加上位的任务应该是贯穿整个课堂活动的有力支架,起到串联的作用。《母鸡》第二课时要使学生感悟老舍先生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了解母鸡有了鸡雏后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如果抛出问题:老舍先生看到母鸡有了小鸡雏以后,变得“不敢再讨厌了”,还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会从原因入手,努力找寻答案,那课堂就是在解决一个个不同的问题。不妨用一个串联性任务贯穿整个课堂:这只母鸡到底有什么特点让老舍改变了心思呢?同学们找找如今母鸡的不同吧。这样一个串联性任务链接了母鸡的4个特点与老舍对它的情感态度变化,体悟留存于无形之间。2.任务推进,力达学习目标(1)以串联性任务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这只母鸡到底有什么特点让老舍改变了心思呢?找找如今母鸡的不同吧。”学生在老舍先生的《猫》中已体验到了语言的前后矛盾,设计《母鸡》时,抛出一个“大家一起找不同”的活动任务,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不同之处最多。以游戏激趣,学生内驱力将大大提高,在找不同的过程中相机感悟母鸡的几个特点与老舍对它的情感态度变化。(2)以单元目标为导向,关联内容切身性。在积极学习中,学习者如果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学习活动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会有更多的情感、认知和行动投入[3]。以单元目标为教学设计导向的同时,应考虑到内容与学习者本身的切身性,上文提到的几种任务类型便可以成为课堂推进过程中的有效抓手。在设计各类任务时,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考虑,从不同学生表达特征入手,从为完成串联性任务着手。学生学习动机被激发,内心将感到愉悦,学习活动也能得到促进。(3)与单元习作相契合,提高思维层阶。本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中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动物,写前想想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些方面又有怎样的特点?“试着写出动物的特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前置性任务设计中也体现了相关素材要求。教学设计时,不妨将这些思维火花引入课堂。《母鸡》的四个特点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学生也较易发现,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呢?学生需在具体事例中、语言色彩中去体悟,这一过程便是思维建构的过程,引入提纲性任务,强化结构思维,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发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藏在这四个方面:保护鸡雏、时刻警戒、生存技能、寻找食物。此时学生不难发现,母鸡变得有所不同了,成为鸡母亲后,这些表现都看在了老舍先生的眼里,因此,情感态度上从“向来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这一转变学生通过自主寻找逐步感悟,在自身情感态度上有了同化,也为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母爱作好了情感上的铺垫。3.任务评价,关注积极情绪个体的积极情绪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如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成功感、幸福感以及自我效能感是否提升?能否作出积极的自我归因等。因此,预设任务评价时,应更关注师生的积极情绪表达,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双方的情感与体验,生发出积极学习场域,正如弗莱德克森的“拓宽并建造”理论所言,在这样一种积极情感状态下所获得的个人知识会非常持久。
三、拓展资源,加深情感
1.寻古踏今,构筑多文本阅读场民国老课本中也有关于对《母鸡》的描述:“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与父母之爱子无异”这一句将母鸡形象与母亲形象进行了联结。学生在交流母鸡的特点以及具体行为后,教师出示其他文本,引导学生将母爱的情感进行升华,自然流露出:母鸡就是一位母亲,令人尊敬的鸡母亲,令人赞美的鸡母亲。理解起老舍的这句“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也便水到渠成。依据双线(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设计的要求,在设计拓展资源时,可以选择同类型题材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的阅读材料,与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儿童本位的积极学习,不仅仅是对抽象符号的学习,而是更加强调积极思维的萌发,指向儿童的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高阶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培养[4]。2.追本溯源,还原作者生活经历还原作者生活经历能帮助提高学习者与主题内容的共情能力,也是将母鸡形象与母亲形象进一步联结体悟的桥梁。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不仅仅是在赞美母鸡,也是在赞美自己的母亲。他曾这样写到:“妈妈整天地给人洗衣裳……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还原作者生活经历时,学生会了解到“老舍的妈妈有时还咬着牙给人家当女仆,挣了钱供儿子去念书。母亲教会了他做人,也教会了他劳动,老舍先生仿佛从鸡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所以,他在《母鸡》中看到鸡母亲为孩子做的一切,由衷地发出感慨: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学生逐步感悟这句话中的“母亲”不仅仅指鸡母亲,更指的是天底下所有的母亲。综上所述,合理把握统编语文教材所营造的大单元教学思路,设计单篇课文时,尝试遵循逐级明确目标、由点至面设计大任务、拓展主题情感资源的设计策略,为更有深度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力的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15.
[2]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J].语文建设,2020(17):40-43+62.
[3]凌红.优秀吸引:儿童积极学习生活的创新探索与样本建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2:11.
[4]崔志钰.积极学习的课堂形态:辨析·表达·判断[J].教育科学论坛,2019(12):41-46.
作者:侯加慧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 上一篇:制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建议
- 下一篇:翻转课堂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