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致用学堂发展核心素养的方法
时间:2022-05-19 10:03:29
导语:小学数学致用学堂发展核心素养的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致用学堂”,顾名思义,即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为目标构建的课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随新课改而生的新教学理念。而核心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在学习和知识运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养,涵盖面十分广泛。教师基于新课程改革进行教学,不仅需要构建“致用课堂”,还要加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基于“致用学堂”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习惯直接向学生讲解数学理论知识,容易使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无法感受主动进行知识探究的乐趣,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更多机会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逻辑思维水平等也难以获得提高,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1]。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为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会选择“题海战术”,在课堂内外都要求学生做大量练习题,这无形中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容易使之产生厌学情绪,同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阻碍。
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探究并运用数学知识,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本文基于“致用学堂”总结了五方面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一)关注趣味,培养喜爱之情
增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之情是发展其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喜爱数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究和运用,进而在不断的学习和应用中增强核心素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更喜欢有趣多变的事物,将数学知识以符合其认知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因此,教师可以在“致用学堂”中加强趣味教学。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校园中有“角”的画面,然后借助这些熟悉而有趣味的场景,引入数学概念中的“角”。如五星红旗上五角星的“角”,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再引导学生寻找画面中更多这样的“角”。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特点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熊出没》《小猪佩奇》等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对其中出现过的“角”展开分析。这样一来,数学概念的介绍与讲解均生动有趣,并与生活紧密相关,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喜爱,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这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致用学堂”的构建均大有助益。
(二)善用情境,培养小学生数感
数感是小学生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简单来说,数感即数学感知力,包括对数字、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的感知。形成良好数感不仅可以在学习中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的含义,还能更加顺畅地实现知识运用。而情境的创设,对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让小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数学应用情境中,可以促使他们对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其数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致用学堂”上尝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感受、学习和运用数学[3]。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的认知经验多来自日常生活,所以在选择情境创设材料时,可以生活要素为主。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如果书页上的字有22行,每一行都有26个字,那该怎样算出这页有多少个字?给出情境后,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观察,鼓励他们结合“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学习经验进行估算。比如,可以先将26看作25,将22看作20,通过凑整就可以估算出可能有500多个字。紧接着,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更准确的估算:“先估计20行有多少个字,再估计2行有多少个字,最后将结果相加。”学生按此估算,就能得出“20行有520个字,2行有52个字,一共有572个字”这一更准确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强化锻炼,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运算方法,核心素养发展和学以致用目标同步实现。
(三)信息化教学,培养几何直观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还包括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就是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地展开数学思考和想象。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学会用图形描述并分析数学问题,养成结合图形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致用学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几何直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4]。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为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例题:如何在一块边长固定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然后通过智慧白板用动画尝试各种切割出正方形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最大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在边长方面的关系。通过信息化教学,具象的几何图形可以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轻松发现“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正方形面积最大”这一规律。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将互联网中丰富的数学实践资料利用起来,设计其他同类型题,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自主画图解题,借此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与数学解题间的关系,强化自己的几何直观能力。
(四)符号化答题,培养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图像和符号,小学数学中就有大量符号,能够简短地表示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属性。如表示长度关系的符号cm(厘米)、m(米),表示容积的符号L(升)、ml(毫升),表示面积的符号cm2(平方厘米)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应用数学符号,因此,教师应在“致用学堂”上充分关注数学符号,指导学生理解、学习和应用符号[5]。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一课为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升的符号L、毫升的符号ml、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等。然后设计习题,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装满水的鱼缸”“一瓶酱油”“一汤勺水”等信息,并标注对应的容量信息,如80()、400()、10()等,让学生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单位符号,锻炼学生认识和应用这些符号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将1L奶茶平均倒入5个纸杯中,每个纸杯倒多少”等问题,要求学生用符号表示计算结果的单位。在学生写出0.2L这一答案时,可以要求他们尝试使用其他的单位符号,如ml。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的符号意识逐渐得到强化,并能够在独立解题时更加关注符号的变化,使数学课堂学以致用和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双双实现。
(五)想象迁移,培养空间观念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通过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的物体形态,并能根据物体特征构建出几何图形。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致用学堂”上鼓励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展开想象必不可少[6]。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在“致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然后抛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将空间几何概念与魔方、粉笔盒等日常可见的实物对应起来,由此对空间几何图形的特点形成更准确地把握。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展开图,然后引导学生据此想象正方体的展开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动手制作正方体,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其展开图的特征。当想象被运用到知识探究与实践中,学生就能更轻松地实现对空间几何图形的深度学习,空间观念素养必然得到提升,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也能更好地实现。
三、结语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一些刻板化教学、实践单一等问题,不仅阻碍了“致用学堂”的构建,也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新环境下重构小学数学课堂,一方面应主动解决传统问题,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究教学新方法。总体来说,将趣味理念、情境手段、信息化工具、符号化意识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和运用,也能够在保障“致用学堂”构建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黄玉春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小学
-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线上教学研究
- 下一篇: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