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18 15:35:08

导语: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在大量的非金属矿新产品消费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趋势下,加之资源有限,环境限制等因素,对加工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的开设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填补学生知识空白和专业建设所需,是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专业课。基于“非金属矿深加工”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模式结合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增强了师生的感情,提高了课堂效率,保障了课程质量。

关键词: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验

“非金属矿深加工”属于专业选修课,是矿物资源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并能正确运用有关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的基本专业词汇、术语以及常用的学术词汇和短语;能够理解和掌握超细粉体的基本特性、加工技术及表面改性技术,通用的非金属矿深加工单元操作的技术原理、应用工艺与加工设备[1]。“非金属矿深加工”授课总学时48学时,包含理论教学(36学时)和实验教学环节(12学时)。教学和实践进行分开教学,先理论后实验,需要两位老师默契配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传授学生应有的知识,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基本素养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大胆的课程改革,推陈出新,以满足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教学模式[2]。

1教学改革探索

1.1增加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教学改革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专业,各门课程适用的方法也有区别。目前,BOPPPS模式、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学生上台授课法、大作业教学法和课题式教学法等新教学模式逐渐被推广和使用[3]。针对各个专业可结合实际,根据学生所需,自身对于专业知识薄弱的环节,对上课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介绍我国与发达国家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的差距,国内知名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差异,原料及深加工产品进出口的贸易价格差异,双碳形势下非金属矿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让学生明白学好深加工技术的重要意义。结合老师自身经历经验,引导学生对于课程的社会工作定位有明确的认知,细化到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中,对学生有更好的启迪,如将深加工技术与企业招聘岗位结合,介绍本专业找工作的经验,介绍企业的需求和对学生的期望,需要具备的能力,企业技术员所承担的工作,对各种企业的总结与分析等,提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生活,了解政策倾向及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通过课堂演讲、讲解PPT等形式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及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对接,既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参与度,同时参照对比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总结经验进行提高和完善,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今后社会生活中解决困难的思维方法,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书本上落后于实际生产的陈旧理论,果断放弃,以其他材料或者课本对课程进行完善,让学生朝着科技的前沿方向,逐步学好非金属矿深加工这门学科。

1.2转变学生思维,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教学内容是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凝练成的精华,极大地节约学生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思维模式改变了,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做朋友,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以自身为代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对于不按时上课、早退等不积极学习的学生,不能直接进行批评,或以减少学分为目的,而是要了解具体的原因,具体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改正错误,并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给其补课等;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多给学生点赞,逐渐消除学生的“要我学”心理。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人生观,如通过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读书当然是有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不能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答错时同样给予赞扬,鼓励多样化发言,可以独立发言,可以团队发言,还可以使用各种语言发言如汉语、英语,甚至方言等,让课堂活跃起来,这样的气氛会带动全班学生,产生群体效应,学生才能融入教学,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教育教学目的。

1.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即老师根据卷面成绩以及平时学分给学生打分。这种方式不具备针对性,一些学生独立学习性强,一些学生独立学习性差,因此课堂表现也有不同,仅仅靠课堂表现不能全面地对学生做出定义,老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某个学生,但对于学生而言,平时课下的表现也应该被纳入考核范围,针对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不同的小组之间学生互相打分,综合之后再纳入教学考核,虽然可能存在偏差,但也能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们对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5]。对于课程论文考核,可将平时表现和期末课程论文进行联动,平时通过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最终课程的核心指标是由学生平时表现而得,而非传统的统一标准模式,同时让学生进行查重,并提供查重报告,真正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学习,做到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而就学生针对老师的评价,应该做到细化,比如,备课的内容是否新颖,PPT制作是否美观,普通话是否标准,讲课的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等,可以通过课下实名、匿名两种方式评价或与学生面对面座谈等,认真听取学生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对比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可以让学生针对上课方法提出建议和想法,对于合理的建议应该给予点赞,传播正能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敢开口提出意见,以便于老师及时改正并完善[6]。

1.4加强实验课程重视度

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不仅仅帮助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价值观[7]。实验的过程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增进师生的交流。实验课是教学所必需的环节,不必拘泥于实验形式,科学安全的实验形式也是教育改革所尝试的方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不局限于实验课和实验室间,可以放到课余时间,或者联系生产单位,让学生进入生产实际工作中去体验学习[8]。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及安全教育,如安全用电、正确使用危险药品、防火防爆等常识,始终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以案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重视,把实验过程的安全细节化,注重每个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教育与意识,真正做到高效的安全实验教学,并将安全教育扩展到平时的生活、生产中,逐步让安全防范意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记录实验数据,尊重实验事实,同时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思考实验过程,边做实验边思考为什么?原理是什么?和理论课程知识点是否一致?是否有改进的空间等?对于学生的疑问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对于学生提出的改进实验方案可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安全的探索,通过思考让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终身受益。

1.5加强分组学习、交流和讨论

团队意识不仅是工程教育和新工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将来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团队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学生的各项数据、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学习上的能力、特长和班上男女同学的占比、学生寝室住宿等情况进行分组,要求设立小组长,并针对每小组成员的总体特性特点分配不同小组任务,如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小组分配教学道具制作,对摄影天赋强的小组安排视频录制工作,对文案功底好的小组分配PPT制作与美化,熟悉网络资源的小组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采集、分类与总结等,在同学独立思考问题之后,遇到不会做的练习题或问题就积极地与小组内的同学各抒己见地讨论自己的看法,并总结出解701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合作学习并不是几个同学坐在一起简单说说或者简单分工就可以,而是要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各抒己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挥各自的天赋和特点,最后进行总结和凝练、修改并解决问题。然后,将各小组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全体同学进行学习和点评,对于好的方面进行鼓励和点赞,对于差的方面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切实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让所有同学参与进来,共同进步。

2课程改革成效

“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在2016级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全面实施。从课堂纪律方面来看,2016级学生共18人,在整个学期的36学时理论教学环节中仅有一名同学未上课1次,两名同学迟到,而实验环节全部都按时全勤上课,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和监督的好风气。从最终的期末成绩来看,90分以上(优秀)的学生占比33.33%,80~89分(良好)的学生占比66.67%,无60~69分、70~79分等,体现出了较好的改革和教学成效。从师生交流和互动角度看,有大约10位同学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老师丰富了教学内容,收集了非金属矿加工的相关视频和动画,美化了课程PPT,主动帮助老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实验室清理工作,并承担了各组实验样品的称重、制样、烘干及分析等工作,形成了师生共合作,教学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课堂学习来看,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抢答问题等,营造了较好的教学环境,并在学期末的学生座谈会中得到学生的点赞和认可。从团队意识看,通过分组分配任务,作为期中考核,整个过程气氛融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展现出了较强的团队意识,总体上表现良好。此外,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结合企业技术发展和需求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同学的充分认可,部分同学接受了老师的理念,继续深造读研,而找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简历制作、单位选择、面试过程等对学生的就业帮助巨大,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和点赞。综上可以看出,“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和改进,争取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结语

课程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知识,多方位培养学生,将专业贯穿始终,使学生能力更上一层楼,对于专业有更深刻的认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改革从专业的培养方案到具体化的课程教学,从整体出发,系统地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坚持以学生为本,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了专业自信心,提升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增强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老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邓政斌 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喀斯特地区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