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意义
时间:2022-05-18 09:26:51
导语: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1世纪以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公共卫生伦理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开放教育对公共卫生伦理的课程思政探讨尚存在不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开放教育应在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结合时代背景、环境背景,对该学科教育的内涵、功能、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进行课程思政创新探析,促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开放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频发。公共卫生的使命是保护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公共卫生伦理学是讨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伦理问题和行动规范、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一门课程,以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中的伦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作为人口大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伦理教育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开始审视公共卫生伦理教育的意义,拓宽和加深公共卫生伦理教育内容。将公共卫生伦理课程进行思政研究,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完善,也是对生命教育的反思和加强,有助于促进我国开放教育的发展。
一、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的研究意义
(一)进一步扩大“课程思政”覆盖面
对公共卫生伦理课程进行思政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延展到医学、卫生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学科领域,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资源建设,创新开放教育教学环节中的研究和教学思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程内涵。
(二)有利于推进开放教育转型发展
对公共卫生伦理课程进行思政研究,能够丰富授课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授课水平。开放教育的转型发展必将促进教育方式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扩展德育范畴,将卫生伦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融合,能够促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面向社会,推动开放教育转型升级。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与其他在校大学生不同,很多开放教育的学生具有从业经验,是根据工作岗位选择课程进行学习或者有实际岗位需求,在课程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医学、卫生学、护理学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育环节,对学生而言,丰富且贴近实际的知识能够激发学习和联系工作实际的热情,对避免学业倦怠、强化自主学习、促进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对授课教师而言,有助于主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二、公共卫生伦理课程的思政方向
(一)坚持需求导向,挖掘公共卫生伦理内在思政元素
加强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要着力挖掘课程内在的道德元素、人文元素以及价值引领元素,要坚持需求导向。在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案例,如非典、新冠疫情发生期间的案例引入,国内外案例形成对比,通过场景带入以及数据分析,引起学生的共情,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回忆疫情发生时期各行各业的情况、民众抗击疫情的情况,能够结合曾经看到的新闻和案例或者参与的具体事件,加深对公共卫生伦理的体会和思考。在《公共卫生伦理》中第一章卫生事业管理的伦理、第二章公共卫生的伦理以及第七章临终关怀的内容可以较紧密地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深挖思政元素,如抗疫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使其具备人文情怀,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树立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度,从道德层面强化职业素养。围绕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如何更好开展,从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也是该课程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的一个方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课程教师应该努力从“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教育温度、现实力度”四个层面打造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内涵。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伦理关系的积极探索和思考,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二)授课方式生动多元,内容联系实际
1.方式多元,多媒体融入陶行知批判吸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应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关,授课内容应该能够服务社会。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教育应该深入人心,避免让学生产生伦理学枯燥的误区,让学生乃至社会大众对社会事件和生命个体有更加正确和清醒的认知,在学习中能把握公共卫生伦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有效决策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加强公共卫生伦理的课程思政对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开放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开放教育体系下防疫常态化具有重要价值。除了我们熟悉的抗击疫情英雄人物案例融入,国内外新闻报道的节选、纪录片的播放也能直观反映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发生时,作为社会大众应该具备的伦理素质。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开发一些微课程,微课程具有短小精干、主题鲜明,便于学习转载、交互性强等特点。微课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教学质量。2.内容融合,激发学生责任担当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学生责任担当,需要增强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讨论、分析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环节的持续引导。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把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教育以及国家政策、正能量新闻融于专业课教学内容,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出发,提升开放教育的思政课程质量,这样的课程思政才会更有感染力。通过内容融入,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课程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结合护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岗位特点,对开放大学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3.重视中国本土文化角度审视,讲好中国故事公共卫生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公共卫生伦理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再开发,公共卫生伦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必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期待。在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从重视本土文化的角度出发审视教学案例和内容,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从中国本土文化的角度审视,结合国际环境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让公共卫生伦理教育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才会不让公共卫生伦理教育流于形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事迹,同时世界各地抗击疫情的举措产生的不同影响、不同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所用。如纪录片《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生死金银潭》等纪录片,从客观视角融入了我国本土实际,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自学。在教学环节,通过结合现实热点问题,让教学以更直观的方式进行。例如,公共医疗资源分配必须遵循优先次序,对此要制订既合乎伦理又可行的分配原则,满足稀缺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这就是《公共卫生伦理》中公共卫生伦理应该遵循的公正原则和效用原则相结合的授课内容具体体现。新冠疫情暴发早期,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医院就面临医疗资源匮乏的严峻局面,但我国很快通过从全国调遣医疗队、调配医疗资源、火速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开辟大量方舱医院,做到了“应收尽收”和“应治尽治”。据央视新闻2020年9月25日报道,在意大利北部,由于人手、资源严重短缺,医生迫于无奈,甚至只能放弃一些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优先为年轻患者和情况乐观的患者治疗。不同的国家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但是从疫情的防控效果来看,我国防疫效果为全世界瞩目,越来越多国家效仿,这不仅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体现了中国智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开放教育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也对健康伦理教育的发展步伐提出要求。公共卫生伦理课程思政符合环境背景,对公共卫生伦理课程进行思政研究,将教育内容与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能够丰富开放教育内涵,推动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充实和发展。在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同时为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不仅需要医护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公众对于公共卫生伦理知识认识的增强,只有全民的公共卫生素质提高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进步。
作者:刘芳 娜荷芽 单位:内蒙古开放大学
- 上一篇:皮革专业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下一篇:新时期青年爱国主义情感培育途径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