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分析化学反应先后规律分析

时间:2022-05-17 14:42:03

导语:测定分析化学反应先后规律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测定分析化学反应先后规律分析

摘要:以液碱为例,液碱产品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还会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其在使用盐酸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反应发生会有先后的顺序。通过对液碱、氢氧化钙、硫氢化钠等产品的研究,分析了如何确定产品中相关成分的反应先后顺序,以及怎么通过实验来检测反应的先后,并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先后条件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反应先后;顺序;规律;反应条件;pH值;过量

与少量在污水处理中,采用硫氢化钠沉淀重金属离子,其存在两个反应式:当硫氢化钠少量时,Cu2++HS-=CuS↓+H+;当硫氢化钠过量时,Cu2++2HS-=CuS↓+H2S↑。污水处理在使用硫氢化钠沉淀重金属时,想达到既能沉淀重金属,又减少硫化氢气体的生成排放的目标,就要严格根据其反应式进行量的控制。在想通过反应式进行量的控制之前,我们应该对化学反应谁先谁后的规律有所掌握。掌握各个反应的前后规律,并能通过实验对各个反应进行分析,对指导生产或污水处理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分析一下反应的前后规律。

1通过液碱

(氢氧化钠)的各成分的反应来确定,反应是有前后规律的在氢氧化钠(液碱)的含量的测定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当酚酞红色消失时,氢氧化钠被滴定完全,碳酸钠变为碳酸氢钠。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碳酸氢钠。盐酸是先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在它们反应结束后,才会与碳酸氢钠反应。通过此测定,第一次让实验室注意到反应是有先后规律的。为了验证反应的先后规律问题,在实验中,称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液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体积V1。然后再加入溴甲酚绿-甲基红或者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液滴定碳酸氢钠,记录体积V2。V1≈V2,其证明了反应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受碳酸钠水解的影响,碳酸钠称取的量要少,0.16g左右即可)。实验室在对反应前后规律进行研究的同时,对各个反应前后的pH值进行了测定,与指示剂所指示的pH值基本一致。酚酞指示剂的pH值为8.0~9.6,8.0以上为红色,8.0以下为无色。当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pH值为7.9左右。此时加入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pH值范围5.0~5.2),溶液颜色为绿色,继续用盐酸滴定,在溶液变为暗红色时,碳酸氢钠被滴定完全,此时的pH值为4.9左右。通过实验发现,反应的先后规律与其pH值有关。实验室分别测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为10左右,含大量碳酸氢钠的溶液的pH值为8.31左右,使酚酞微红,因其水解使溶液呈弱碱性。化学反应的前后规律,在强酸滴定碱时,遵循先与强碱反应后与弱碱反应的规律;在强碱滴定酸时,遵循先与强酸反应后与弱酸反应的规律。在一种产品中存在多种成分的情况下,使用酸碱滴定时,只要其反应的pH值不发生重合,或很轻微的重合可以忽略不计时,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指示剂进行连续的测定。这是第一次让实验室意识到,化学反应是有先后规律的。

2确定反应先后顺序的研究方法

2.1测pH值法

在氢氧化钙的测定中,标准GB25572—2010上说,加蔗糖是为了掩蔽碳酸盐的干扰。为了验证其正确性,实验室分别对碳酸钠、碳酸钙进行了测定。向碳酸钠、碳酸钙试样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蔗糖水溶液,在搅拌器上搅拌15min,然后分别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标准GB25572—2010上说,加蔗糖是为了掩蔽碳酸盐的干扰,也就是说加入蔗糖后的碳酸钠或者碳酸钙是不与盐酸反应的。然实验的结果却是,碳酸钠或碳酸钙加入蔗糖搅拌后,仍都与盐酸反应,并且反应完全。只是在反应加入酚酞做指示剂,当红色消失,停止滴定时,碳酸钙是不反应的。再加入甲基橙指示等,碳酸钙才会与盐酸反应。碳酸钠是在酚酞指示剂红色消失前,先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的。再加入甲基橙等指示剂,碳酸氢钠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标准GB25572—2010上说的,加蔗糖是为了掩蔽碳酸盐的干扰,是不正确的。这里为何选用碳酸钠与碳酸钙来验证?因为碳酸钠是可溶性碳酸盐,碳酸钙为不溶性碳酸盐。通过可溶性与不溶性两种代表性样品进行验证,更有说服力。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其制备方法之一是通过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按照比例消化而得来的。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如果氢氧化钙中混有碳酸盐的话,大多情况下应该为碳酸钙。对于氢氧化钙产品,想确定产品中是否混有碳酸钙,根本无法通过加入盐酸冒气泡的方法进行检测。氢氧化钙量多,碳酸钙微量,即使在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的生成,也会很快被氢氧化钙吸收。实验室通过对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水溶液的pH值进行分别的测定,发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水溶液的pH值为10左右,一定量的碳酸钙的水溶液加入酚酞后变微红,加入一滴1mol/L的盐酸溶液后,红色消失,碳酸钙的pH值为8以下。所以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红色消失后,再加入盐酸标准溶液,碳酸钙才开始被滴定。因此测pH值的方法,是检验同一反应中各个成分反应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可以根据各个成分的pH值来确定其反应是否重合,比如一定量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都为10左右,想通过连测滴定的方法是无法实现的。只有pH值不重合,才可以通过连测的方式实验。再拿硫氢化钠为例子,在硫氢化钠溶液中加入茜素黄GG-百里香酚蓝指示剂,在有硫化钠存在的情况下,溶液呈绿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硫化钠反应完全,全部生成硫氢化钠。此时其pH值为9.8左右。硫氢化钠的pH值为9.8以下的,在不加入甲醛溶液,用盐酸标准溶液反复滴定的情况下,其pH值在8左右(硫氢化钠与盐酸反应缓慢,所以要加甲醛生成氢氧化钠)。这就是通过pH值的测定来确定各成分是否可以进行连测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在一定pH值范围内测定某产品时,哪些成分会进行干扰,哪些不影响。

2.2过量法

硫氢化钠用于污水处理中沉淀重金属离子,其存在两个反应式。当硫氢化钠少量时,Cu2++HS-=CuS↓+H+;当硫氢化钠过量时,Cu2++2HS-=CuS↓+H2S↑。在污水处理中,如何控制硫氢化钠的加入量,使既沉淀了重金属离子,又减少硫化氢气体的生成。就要根据反应式,并结合实验进行控制。那反应是否真正按照,当硫氢化钠少量时,反应式为Cu2++HS-=CuS↓+H+;当硫氢化钠过量时,反应式为Cu2++2HS-=CuS↓+H2S↑呢?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现有0.02mol/L的硫酸铜标准溶液,其pH值为4.34。称取5.0057g含量为30.37%的硫氢化钠溶液,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实验:移取5mL硫氢化钠溶液(相当于硫氢化钠过量)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硫酸铜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因为生成黑色硫化铜,影响终点观察,所以选用电位滴定)。当pH计指示为8以下,7.9左右后,停止滴定。摇动锥形瓶,并放置10min,等待硫氢化钠与硫酸铜完全反应。在pH计仍显示为7.9左右时,就可以读数记录数据。如果pH值超过8,需再加硫酸铜,直至pH值为7.9左右不变。其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实验计算发现,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硫氢化钠的物质的量的1/2。硫氢化钠过量时,与硫酸铜反应式对应的关系为,2个硫氢化钠与1个硫酸铜反应,即Cu2++2HS-=CuS↓+H2S↑。在实验中,是移取一定量的硫氢化钠溶液,再用硫酸铜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在达到滴定终点前,这就相当于硫氢化钠是过量的。所以此反应式应为Cu2++2HS-=CuS↓+H2S↑。那硫氢化钠少量时,又怎么进行验证?当硫氢化钠少量时,Cu2++HS-=CuS↓+H+。就是将实验倒过来,使硫酸铜过量,即移取12.5mL的硫酸铜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标准溶液,并同时测定pH值。经实验发现,在加入硫氢化钠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在下降,达到1.8左右,随着加入的硫氢化钠的量超过1∶1的物质的量计量关系后,pH值又上升。根据Cu2++HS-=CuS↓+H+,铜离子与硫氢根生成了氢离子,所以在开始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时,两者反应后的pH值应该是下降的,符合Cu2++HS-=CuS↓+H+。随着达到第一计量点,pH值又在上升,多余的HS-+H+=H2S↑,反应消耗了氢离子,pH值升高。由于饱和硫化氢溶液的浓度为0.1mol/L,一级电离常数为1.1×10-7,其pH值为4。又根据Cu2++HS-=CuS↓+H+,实验在此反应式下计算得H+的浓度为0.0104mol/L,pH值为1.98左右。如果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发生Cu2++2HS-=CuS↓+H2S↑反应,其pH值最低为4。只有发生Cu2++HS-=CuS↓+H+反应,其pH值才降为1.9左右。因此在硫酸铜过量时,其反应式应该为Cu2++HS-=CuS↓+H+。过量法是确定反应先后顺序的另一个方法,其也是验证分级反应的有效方法。在污水处理中,用硫氢化钠沉淀重金属,又想减少硫化氢的生成量,就可以根据此实验进行控制。

3延伸

3.1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当盐酸少量时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当盐酸过量时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当盐酸少量时,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会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当盐酸过量时,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同时还会生成氯化钠和水。这可以采用过量法。盐酸少量,就是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来验证Na2CO3+HCl=NaCl+NaHCO3。当碳酸钠完全生成碳酸氢钠后,再加盐酸,就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过量,就是用碳酸钠溶液滴定盐酸,就相当于少量的碳酸钠直接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Na2CO3+2HCl=2NaCl+H2O+CO2↑。还有很多类似的反应,比如:(1)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离子方程式: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若向氨水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则发生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Ag++2NH3·H2O=[Ag(NH3)2]++2H2O(2)向足量的NaHCO3溶液中逐渐滴入澄清石灰水,化学方程式:Ca(OH)2+2NaHCO3=2H2O+CaCO3↓+Na2CO3若向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逐渐滴入NaHCO3溶液,化学方程式:NaHCO3+Ca(OH)2=H2O+CaCO3↓+NaOH(3)向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Mg(HCO3)2溶液至沉淀完全,化学方程式:Mg(HCO3)2+4NaOH=2H2O+Mg(OH)2↓+2Na2CO3若向Mg(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化学方程式:2NaOH+Mg(HCO3)2=Mg(OH)2↓+2NaHCO3类似的反应很多很多。

3.2氢氧化钙的盐酸滴定法、返滴定法与EDTA滴定法

按照标准GB25572—2010,测氢氧化钙。加入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含有氢氧化钙的溶液,这相当于氢氧化钙过量,盐酸少量,滴定至酚酞红色消失时,氢氧化钙被完全滴定。再继续加入盐酸标准溶液,盐酸与碳酸钙等反应。这里利用的是一个pH值方法,可以连测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而返滴定,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标准溶液。也就相当于向过量的盐酸标准溶液中,慢慢加入氢氧化钙。这里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其它的钙盐,比如含有的少量的碳酸钙、硅酸钙等等都与过量的盐酸标准溶液发生了反应。这里利用的是过量法。在分析测定中,这两种方法是可以相结合使用的。使实验室在测定成分时,有针对性,懂得究竟该选用盐酸滴定法,还是返滴定法。氢氧化钙的测定法,实验室要测的是氢氧化钙成分,如果选用返滴定法,不单单是测的氢氧化钙成分,还有碳酸钙等钙盐,其测定的是全部的含钙的成分。盐酸滴定法和返滴定法,是两种反应先后顺序方法的结合利用。其掌握了反应先后顺序的方法,了解的各自生成什么,也对实际检测中选择何种方法有参考作用。

4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验证了反应是有前后顺序的。其不同成分的测定可以通过测定pH值来确定是否可以连测,是否会干扰影响。其同一反应,因为量多量少造成反应式不同的测定,可以通过使各自成分过量的条件的控制来确定反应方程式。希望通过本实验,大家一起交流,能在化验生产中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工业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GB/T4348.1—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GB25572—2010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工业硫氢化钠GB/T23937—202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作者:倪誉晏 单位: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