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理论针药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时间:2022-05-17 08:51:39

导语:肝风理论针药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病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肝风理论针药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赵瑞成教授基于“肝风理论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赵瑞成教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多由肝风内动导致,治疗上以平肝息风通络为主,随症加减,针药结合,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病;肝风;针药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90mmHg]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1]。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进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已经成为一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赵瑞成主任医师从事内科、针灸科临床研究三十余年,治疗内科病症方面经验丰富。高血压病属于内科常见病,病变涉及心、肝、肾等诸多脏器,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3]。肝者,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升,主动,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内伤虚损、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亢盛,气血上逆,上扰头目,便可引起眩晕、血压升高而导致本病[4]。中医内科常把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四个证型及内风、血瘀、痰阻三个兼证。然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认为高血压病为“风、火、痰、虚、瘀”等病因导致肝风内动即“肝风”病机,提出“平肝息风通络”治疗思路,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收效甚佳。笔者有幸从师学习,现将赵瑞成教授临床运用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进行如下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1肝风的形成

高血压病在中医上隶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其致病因素为“风、火、痰、虚、瘀”五类。赵教授认为本病病机虽错综复杂,然不外乎实肝风和虚肝风两大类:实肝风,或风、火、痰、瘀伤及肝而引动肝风,或肝阳、肝火上扰,化而生风;虚肝风,或气血阴阳虚生风,或肝肾阴虚化风,虚实常互为因果。

1.1“风邪”与“肝风”

《素问·风论篇》:“风者,百病之长也。”此处之风为六淫之风邪,风邪四季常在,最易伤人,易侵袭人体皮肤腠理,故风邪致病常见。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恰与高血压随气温变动相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风气通于肝。”肝在运属木,天之木运主风,风燥之气入肝,于是形成了肝风,肝者,风木之脏,性刚烈,易上亢上逆,上扰头脑清窍,发而为病。

1.2“痰瘀”与“肝风”

《素问·调经论篇》:“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认为瘀血易引动肝气发病。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风气通于肝,眩为风象,与肝密切相关。痰饮、瘀血同源互生,痰为水饮运行不聚而成痰,痰阻脉道,血行瘀滞,痰瘀阻于血脉,肝气疏泄不畅,化火生风,肝无以藏血,易燥主动,化而生风,血压升高。

1.3“火邪”与“肝风”

《类证治裁》指出“相火附木,木郁则化火”,火热生风或称热盛动风,多因邪热内蕴,热极易损耗阴液,筋脉失养,引动肝风,临床可出现眩晕、头痛等表现;或热伤营血,燔灼肝经,木火相旺,脉管受掣,血压升高;或火燥之气易致肝郁,郁生肝风,血随风动,筋脉失养,痉挛拘急,进而血压升高。1.4“虚证”与“肝风”或久病损耗气血,脾胃气血生化失源,肝木失其濡养,虚风内动,脉管挛急,血压升高;或肾精亏虚,精亏血少,血病则肝病,肝血不足,筋脉拘挛而致血压不稳;或热邪日久,消耗阴液,肝肾之阴受损,易转为虚风内动,或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见眩晕、血压高等。

2基于“肝风”病机的中医治疗

2.1肝火上炎证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生风,肝火上炎,或因火热之邪侵袭人体,肝火亢盛,火热上攻,迫血妄行,血随风起,血压波动。症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药治以清肝泻火,选用药物:夏枯草、山栀子、羚羊角、黄芩、钩藤、黄连、生石决明、泽泻等。失眠甚者,加百合、酸枣仁、夜交藤;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腹胀者,加厚朴;选穴:百会、人迎、曲池、太冲、三阴交、合谷、风池、行间。

2.2肝阳上亢证

本证多因平素急躁易怒,气郁化火,火热耗损肝阴,肝阳偏旺,或因年老肝肾阴虚、房劳所伤、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症见:症见头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寐少梦多,腰膝酸软,上重下轻,舌红少津,苔黄,脉弦细数。治宜平肝潜阳,选用药物:天麻、钩藤、白蒺藜、白芍、制首乌、生牡蛎、地黄、草决明等。失眠甚者,加百合、酸枣仁、夜交藤;视物模糊者,加枸杞、菊花等。选穴:百会、人迎、曲池、太冲、三阴交、合谷、太溪、肝俞。

2.3痰湿风动证

本证多因情志不畅,致肝气乘脾,脾气虚衰,运化功能失常,津液输布障碍,水液不化,聚而成痰,阻于血脉,肝气疏泄不畅,失于条达,疏泄不及,郁而化火,火热易生风动血,脉道失濡,脉管狭窄,导致血压升高。症见:头晕反复发作,多与情志有关,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治以祛风化痰开窍,选用药物: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芍、枳实、胆南星、甘草等。选穴:百会、人迎、曲池、太冲、三阴交、合谷、丰隆、足三里。

2.4气虚血瘀证

本证多因病久气虚,运血无力,致瘀血内停,经脉失于濡养,肝气疏泄不畅,化火生风,肝无以藏血,易燥主动,化而生风,血压升高。症见:头晕头痛、遇劳加重,四肢挛急,面白少华,或伴有心悸,失眠,精神不振,耳鸣耳聋,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治以补益气血,祛风化痰,选用药物: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柴胡、陈皮、甘草等。选穴:百会、人迎、曲池、太冲、三阴交、合谷、血海、膈俞。

3医案举隅

患者甲,男,68岁,2020年12月29日就诊,主诉“反复头晕1周左右”。患者1周期前外出散步时出现头晕不适,测血压为168/96mmHg,当时未做处理,休息后症状缓解,血压降至140/94mmHg。现仍有反复头晕,发作时乏力,颈部有拘紧感,气短,偶有心慌,口干口苦,睡眠一般,多梦,纳食可,大便不畅,小便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查:血压170/100mmHg,颈椎CT示:未见明显异常。具体方药如下:钩藤30g,白芍30g,生地黄20g,川牛膝10g,丹参30g,葛根20g,玄参20g,石斛10g,虎杖15g,鬼箭羽15g,鸡血藤30g,木瓜10g,海桐皮10g,乌梢蛇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选穴:百会、人迎、曲池、太冲、三阴交、合谷、血海、膈俞。电针,疏密波,中等强度刺激,每天1次,7天为一个疗程。2021年1月5日复诊,患者诉头晕好转,颈部仍有拘紧感,大便转佳,睡眠转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压130/90mmHg。续上方14剂。2021年1月19日回访,患者诉无明显头晕不适,颈部无拘紧感,纳眠可,二便可。按:赵教授治疗该患者,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反复头晕不适,颈部有拘紧感,平素性情急躁,口干口苦,睡眠一般,多梦等症状,皆为内有“肝风”之象,“头为诸阳之会”,内生肝风,上扰于头,故见头晕。王清任:“治病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气为血之主,气虚不能摄血,故见乏力,肝风内动扰心,可见多梦心慌。赵瑞成教授认为此病多由风、火、痰、虚、瘀导致肝风上扰所致。选用钩芍通络汤加减,钩藤为君药,有平肝息风定惊之效,肝为刚脏,燥易风动,以柔克刚,合木之曲直之特性,故用白芍,白芍为养血柔肝之要药,葛根、石斛、虎杖、鬼箭羽、木瓜、海桐皮、乌梢蛇共奏祛风通络缓筋之效;《医方集解》:“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故用鸡血藤、丹参补血活血通络,配合川牛膝引血下行,生地黄养血,引火归元,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选穴亦以平肝息风,通利脉络为主,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及足厥阴之会,有“三阳五会”之称,针刺该穴有开窍醒神之功;且“百会”居头之巅,为督脉之要穴,能摄纳气血,解诸阳之气,平肝降火,达到止眩降压之效。《灵枢·寒热病篇》:“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阳迎”即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两经交汇之地,肝胆互为表里,针刺人迎能平冲潜阳,祛风定眩,调节血压;曲池穴“主逆气而泄”,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肠五行属金,金克木,肝为风木之脏,针刺该穴可与人迎相配,共奏平肝潜阳之功。合谷穴是为阳经原穴,太冲穴为阴经原穴,合谷可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太冲可疏肝理气、平肝息风,引火下行,二者阴阳相配,升降相宜,具有平肝潜阳、醒脑开窍、调畅气血的作用;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升主动,为“体阴用阳之脏”,与三阴交穴配伍可补肝益肾,加之血海、膈俞活血益气,可调肝之虚实,理气调血,平肝息风,使肝主疏泄之功能正常,阴平阳秘,以达到降压之效。

4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心内科常见病,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对人体危害极大。赵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受古医经典启发,李教授从肝风论治基于“肝风”理论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多获良效。此外,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确,在治疗时需辨证施治,坚持中医理论的同时,也要掌握现代医学技术,中西结合。

参考文献:

[1]陈会君,刘桉君,张羽嘉,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特色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1,38(1):72-75.

[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7):28-126.

[3]姜众会,曲华,张暄尧,等.“治风先治血”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5):849-850.

[4]曹晓琳.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6):46.

作者:赵瑞成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9级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