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部分法则在现代医学的应用

时间:2022-05-17 08:45:46

导语:中医学部分法则在现代医学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学部分法则在现代医学的应用

【摘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这是中国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习主席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若中医工作者不了解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一是影响中医学本身的提高和发掘,减缓中医学现代化的进程;二是容易导致部分疾病的误判,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机遇。若现代医学工作者不了解中医学,同样也会影响中医现代化进程,使患者失去或错过诸多最佳的治疗机遇。该文从化瘀通脉法的临床应用;疏肝调神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扶正补益法在临床中的应用3方面,阐述中医学部分法则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人体生命科学,各有所长,均为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干预手段。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传统;古籍

笔者在从医50余年的历程中,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从师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45年。自跟随石学敏教授的第1日开始,石学敏教授就要求中西医并重,齐头并进。因此,在45年的从师过程中除努力学好、干好中医本职工作外,先后学习、从事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心电图和经颅超声多普勒等多学科现代医学知识和设备。笔者从事医学工作50余年,认为中医学有很多治疗法则可以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和协同,甚至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主导治疗手段。现将部分感悟归纳、整理供同道参考。中医学临床上以辨证论治为精华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不是中医学的全部。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中就记载:“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告诫分析人体疾病,应归纳总结,抓住主要矛盾,求同存异,总体把握。中医学现代化首先要探索标准化道路,抓住共性矛盾,制定普适性治疗方案。使中医学临床治疗可重复性、标准性、剂量性和科学性。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典范,不仅在国内得到推广,国际上也得到业内的认同和应用。现将方与穴的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一、化瘀通脉法方与穴的应用

1.代表方剂。(1)血府逐瘀汤(出自清《医林改错》)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和甘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2)四物汤(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被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组成:当归、川芎、芍药和熟地黄。功用为补血活血。(3)补阳还五汤(出自清《医林改错》)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和桃仁。功用为补气,活血和通络。2.代表腧穴。(1)内关穴和人中穴(醒神开窍,导气舒经和活血通络)。(2)合谷穴和太冲穴(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和沟通上下)。(3)膈俞和血海(养血活血和通经活络)。(4)三阴交和阴陵泉(健脾统血、生血和养血)。3.临床应用范围。(1)协助抗炎治疗:人体中各种炎性病变均依靠两个环节完成康复,一个是外源性干预,如抗生素、抗病毒制剂、免疫制剂和激素等;另一个是自身的调整修复。后者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化瘀通脉的方剂和腧穴有效的提高血运;改善微循环,是改变机体免疫调整的有力措施,可迅速改善免疫细胞的分布和炎性产物的代谢。(2)镇痛效果显著:中医学理论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经脉闭阻是疼痛的主要病因。所以化瘀通脉是镇痛的重要手段。现代医学研究疼痛的病因,一方面是致痛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就是痛阈的改变,提高血运;改善微循环,可以加快致痛物质的代谢,降低皮层兴奋度和内啡肽的生成是提高痛阈的重要因素。(3)良性调节血液动力学:多学科研究证实化瘀通脉疗法具有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的作用。诸多血管性和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病变,化瘀通脉治疗都能收到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动脉系统病变、下肢静脉系统病变、肠系膜动脉病和肠系膜静脉病等。(4)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中老年患者代谢紊乱是中老年患者非常多见的疾病之一。糖代谢紊乱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为高脂血症,嘌呤物代谢紊乱为高尿酸血症等。化瘀通脉治疗不仅改善血液循环、微循环,同时对脏器及组织供血、供养、代谢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中医治疗代谢性疾病的处方中(饮片和针灸)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5)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结,气结、血结、筋结、火结、痰结和热毒结等,活血、散结、破瘀和清毒是中医学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

二、疏肝调神法方与穴的应用

1.代表方剂。(1)柴胡疏肝散(出自明《景岳全书》引《医学统旨》)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和甘草。功用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疼。(2)逍遥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和生姜。功用为疏肝健脾,养血调经。(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组成:柴胡、龙骨、牡蛎、黄芩、生姜、桂枝、半夏、茯苓、大黄、人参、大枣和铅丹,功用为和解清热,镇惊安神。2.代表腧穴。(1)内关和人中(醒神开窍)。(2)印堂、上星、百会和四神聪(调神安神)。(3)合谷和太冲(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沟通上下)。(4)三阴交和神门(水火相济和安神助眠)。(5)风池、完骨和天柱(调神健脑,填精补髓)。3.临床应用范围。疏肝调神法实际上是对精神、心理方面的干预。几乎所有人群,包括亚健康人群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焦虑、抑郁、烦躁和多疑等。此因素往往导致疾病的进展,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在此方面确实发挥的很大的作用:(1)解除抑郁。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心理性病变,如抑郁症、焦虑症、围经期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和神经官能症等。(2)安神助眠。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如入睡难、睡眠短、多梦、浅睡眠、时睡时醒和不寐等。(3)改善大脑皮层兴奋度。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多眠思睡和健忘,脑供血供养不足等。(4)清除过氧化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如脑卒中、一过性脑血管机能不全、脑老化和血管性痴呆等。(5)减缓老化,推迟老年性痴呆的发生。脑保健、改善脑循环、提升脑供氧和推迟脑退变。(6)良性调整内分泌,改善机体内环境。对多种代谢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三、扶正补益法方与穴的应用

1.代表方剂。(1)玉屏风散(出自《究原方》)组成:防风、黄芪、白术,功用益气固表止汗。(2)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组成:人参、麦门冬和五味子;功用为益气生津和敛阴止汗。(3)十全大补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和肉桂,功用为温补气血。2.代表腧穴。(1)关元和气海(培源益气,补肾填精)。(2)足三里(建中助运,益气生化)。(3)三阴交和阴陵泉(滋补三阴,建中生化)。3.临床应用范围。(1)提高人体免疫力。部分中药和腧穴的针刺或灸疗具有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诸多疾病中,如肿瘤、艾滋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2)改善脏腑机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胃肠蠕动,调整血压,改进肺功能和恢复胆囊功能等,中药针灸对多脏腑、器官功能均有良性的调整功能。(3)修复受损组织。在改变肾小球滤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修复关节滑囊,促进周围神经和软组织再生修复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4)改变营养状态。在治疗贫血,升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营养障碍等方面作用明显。(5)抗衰老、健体延寿。中药、针灸、穴位按摩,均有无毒、无害、无损或微创的绿色养生、抗衰老、健体和延寿的功效。

结语

以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中医疗法在疾病预防、治疗、预后和转归,以及亚健康调养、养生、保健、抗衰和健体等多方面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中医学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只起到协助、辅助和补充等作用,但试问一下,没有哪个学科是万能的,只有多学科协同、多学科合作才能给人体最好的、最完美的健康保障。

作者: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