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指导护理对老年心衰心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5-17 08:43:55

导语:体位指导护理对老年心衰心功能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位指导护理对老年心衰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专项呼吸训练联合体位指导护理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项呼吸训练与体位指导护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受性指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LVDD、LVSD小于对照组和护理前(P<0.05)。护理后,两组的6MWD均较护理前延长,SpO2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LiHFe、SR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专项呼吸训练联合体位指导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衰患者中,可以提升其心功能和运动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衰;专项呼吸训练;体位指导护理;心功能;运动耐受性;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指心脏舒张或者收缩功能出现障碍,引起心肌结构异常、静脉回心血量低以及动脉血液灌注不足,从而诱发的心脏循环障碍[1]。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患者若长期处于心衰状态,不但会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会诱发多种疾病,引发残疾甚至死亡[2]。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心衰,能有效缓解症状,但仍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的耐受度及睡眠质量,提升心功能。常规护理多依据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内容未经优化,缺乏针对性,对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受性等的改善效果仍不够理想。专项呼吸训练是一种呼吸肌锻炼方法,有学者认为对呼吸肌进行有效训练能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心功能[3]。体位指导护理多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中,其可促进心脏血运的改善,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将专项呼吸训练与体位指导护理联合应用于心衰患者中,观察其干预效果,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36±4.0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69±1.2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0例,Ⅲ级2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1.71±4.26)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87±1.7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3例,Ⅲ级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中的要求,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符合心衰的诊断标准[4];年龄为60~83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认知功能、语言交流正常;住院时间>2周。排除标准: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合并肺功能障碍;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精神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时长为1个月。遵医嘱常规用药,药物包括洋地黄类、硝酸甘油、利尿剂等,促使心衰症状缓解;积极宣传心衰的具体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以及各项注意事项,嘱咐家属多照看患者,让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定时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指导其科学清淡饮食,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项呼吸训练与体位指导护理,护理时长为1个月,具体干预方式如下。(1)专项呼吸训练。①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用餐后1h指导患者保持屈膝半卧位,告知其缓慢使用鼻子吸气,腹部收缩,吸到最大值后,将唇部收缩成吹口哨形状,让肺部间的气体由口慢慢呼出,并缓缓放松腹部,呼气时自动调节嘴唇形状大小,一般调整至能将12cm外的蜡烛吹灭即可,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每分钟进行12组训练,持续训练时间为10~15min/次,2次/d。②膈式呼吸训练: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位,把双手重叠放置于胸前,指导患者慢慢吸气,使腹部呈现最大的回缩状态,然后肩部向上耸动,确保肺部充满气体,吸到极限后慢慢吐气,使腹部凸起至最大限度,将肺部气体完全吐出并放松身体,10min/次,2次/d。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与膈式呼吸训练可以交替进行,但在训练前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痰多者需提前进行排痰处理。训练过程中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需降低训练量,或者进行适当休息并改为自主呼吸训练。(2)体位指导护理。对于手脚冰凉、末梢循环较差以及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调整为斜坡卧位或者右侧卧位,斜坡角度需控制在15°~30°,每隔2~3h调整一次体位,防止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对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指导其保持舒适体位,并在其腰背部放置软枕,缓解患者气喘、呼吸不畅等症状,提升其舒适度。在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可指导其保持半坐卧位,待患者吸氧完毕后再调节为“V”型体位,即双足抬升30°左右、头部抬升15°左右,保持1~2h后再更换舒适体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功能指标。护理前、后采用美国VividE9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2)运动耐受性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步行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6MWD测定方法:选择一块宽阔平地,让患者在6min内进行直线行走,中途可停止休息,最后计算患者6min所走距离,若患者出现发冷、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则需停止测量[5]。患者步行后,使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厂家: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YX300)测定SpO2。(3)生活质量。护理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分,该评分共涉及情绪、社会限制、体力限制、症状4个方面,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6]。(4)睡眠质量。护理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共有10项内容,每项1~5分,总分50分,<10分为无睡眠问题[7]。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护理后,两组的LVEF均较护理前升高,LVDD、LVSD均较护理前减小,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1).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耐受性指标比较护理后,两组的6MWD均较护理前延长,SpO2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2)。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LiHFe评分比较护理后,两组的LiHFe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3)。2.4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RSS评分比较护理后,两组的SR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心衰是指患者的心脏长时间处于负荷状态而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心肌收缩能力降低的一种器质性疾病,其会导致心脏无法满足患者的整体生命代谢需求,病死率较高。有数据指出,我国≥60岁老年人的心衰患病率高达60%,该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寿命的重要因素[8]。受机体衰退、合并疾病等影响,老年心衰患者预后较差,需要临床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保证疗效和改善预后,而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对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受性、睡眠质量等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希望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提升老年心衰患者的机体指征。专项呼吸训练能够指导患者训练呼吸肌,提升其肺活量、增加血氧循环,有利于其心功能的提升。体位指导护理多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中,对患者机体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调整、心肌修复等有一定作用。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心衰患者中可能会起到双重功效,本研究对此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LVDD、LVSD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专项呼吸训练与体位指导护理可以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究其原因为,专项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锻炼患者的心肌、膈肌、肺部肌肉,缓解肌肉血管舒缩性失调现象,防止心室重构,并增加血管的最大摄氧量以及血流量,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心脏功能[9]。同时,有效的呼吸训练可以减轻交感神经的紧张,增加患者换气能力,避免心率异常,促使LVEF、LVDD、LVSD恢复正常[10]。老年心衰患者需要长时间静卧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但长期卧床会引起各方肌肉萎缩,并不利于心功能的修复。通过体位指导护理可以减少肺无效腔容量,增加肺部的顺应性,提升通气/血流比,使心肌正常回流,进而有利于心功能的修复。无论是斜坡卧位还是“V”型体位,都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而能促进血液回流心脏,稳定患者的呼吸功能,使心肌得到有效滋养,最终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11]。本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6MWD长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LiHF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专项呼吸训练与体位指导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受性以及生活质量。运动耐受性是评估老年心衰严重性和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12]。科学系统的专项呼吸训练可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呼吸肌、肺部肌肉力量,促进气管和血管扩张,改善呼吸系统,使患者在行走中能正常换气,降低心脏负荷,提升运动耐受度,延长6MWD[13]。SpO2可以反映患者的换气情况,而膈式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正确的呼吸方式,促使胸廓扩张得到有效锻炼,促使运动肌、呼吸肌的行走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换气功能,有利于运动耐受性的改善[14]。同时,体位指导护理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避免其保持体位长时间不变,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运动耐受性降低。另外,专项呼吸训练在提升患者肺通气量的同时能够使其在活动中减少呼吸运动本身的耗氧量,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体位指导护理可以减少、呼吸系统的压迫,降低静脉压,减少呼吸做功,使患者心肌正常回流,促使心脏正常运行,从而减少疾病对生活、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一个月的专项呼吸训练和体位指导护理,患者的行走能力和运动耐受性提升,心功能有效增强,这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的SR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大部分心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而睡眠质量长期低下会引发神经应激反应,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导致心功能恶化,并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治疗。专项呼吸训练可以增加膈肌运动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气道正压,促使肺泡得以膨胀,有利于肺呼吸功能修复;体位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避免体位不当压迫呼吸系统,加重呼吸困难,最终促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15]。综上所述,将专项呼吸训练联合体位指导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衰患者中,可以提升其心功能和运动耐受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作者:张熠 张文红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省卫生行业学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