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时间:2022-05-16 16:19:14

导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摘要: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教学有着诸多优势。当前教育界部分学者对慕课教学的盲目追逐容易使得教学改革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怪圈,它忽略了教学的时空场景、教学双方的情感投入、师生的学习文化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在慕课的使用中,应该坚持混合课改的方式,以饱和式理念指导混合课改,做到情感饱和、互动过程饱和、师生心理距离饱和。

关键词:慕课;饱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

2007年,美国克罗拉多州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教学法一经诞生,就受到了教育界和研究界的重视,认为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核心,颠覆了传统学习流程,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重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方便、快捷、精准地掌握知识。一时间,翻转课堂风靡全球,被认为是教育界的一场大变革。要实施翻转课堂,慕课是其重要的工具。2013年,慕课和翻转课堂方法引入我国,各类慕课联盟纷纷成立。慕课制作者认为,“慕课解放了知识生产力与知识传播力,它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大本营”。由于慕课的诸多功能,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被专家们所赞同,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设法唤醒了学生的内驱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1]。也有学者认为慕课由于充分转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能改变传统“填鸭式教育”的缺陷[2]。因此,慕课迅速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

一、慕课教学———技术决定论下的教学逻辑

慕课教学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的在线开放教学,它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3]。慕课教学的追逐者本质上是从技术中心论角度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他们认为,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慕课技术可以让教与学变得更灵活、更多元,它将师生从传统的教室中解放了出来,能大大地提升学习效果。为此,慕课倡导者极力推进教育过程的开放性,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号召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手段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4]。从教学过程来看,他们基本上是从闭环的角度看待教与学,而不关注其他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这些变量包括教学时空、教学的互动方式、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学习文化等。

二、教育技术决定论的不足

慕课教学的追逐者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待教学效果,把握住了教学的本质。但是,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互动的效果除了受互动方式影响外,还受互动的时间、持续性、强度、情感投入度等变量的影响。因此,教育技术决定论有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忽略了教学的时空场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慕课支持者认为慕课的去时空化恰恰是慕课的优点,它使慕课教学更加的灵活。但是这种观点却忽略了教学互动的时空场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经常性互动能建立起师生间的长久相互信任。而信任会影响到受者对传者所传递信息的接纳程度,使得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具有天然信任度,进而增进学习效果。其次,忽略了教学双方的情感投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互动的情感投入会极大地影响互动效果。情感卷入度越高,双方对教学互动就会有更高的期待,教和学的过程就会更顺畅,能很快地产生教学共鸣。情感卷入度越低,教学双方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也就越低,对教和学的重视也就越低,相应的学习效果也较差。单纯的技术改进论忽略了教学双方的情感投入,视角较为片面。最后,忽略了师生的学习文化对教学手段的影响。任何技术媒介的使用效果都会受到使用者文化认知的影响。慕课虽然容易制作,但是师生对慕课的态度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发生变化慢。对部分教师而言,使用慕课需要跨越技术鸿沟,对年长教师而言有很大困难,因此部分学校对慕课的使用并不彻底。对学生而言,以知识点式的方法进行学习容易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但也让其无法建立对课程的系统认知,导致他们沿用之前的观点来看待慕课教学,无形中会异化慕课的教学效果,陷入“外界动我亦不动”的教学怪圈。

三、饱和式教学法对技术决定论的修复

为了修补教育技术决定论的不足,笔者认为应该引入饱和式教学法来改进纯慕课教学的缺点。这种教学法认为教学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关系会共同决定教学效果。其中主客体关系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教学方法、教学场所、互动强度等。因此,单纯地改进教育技术并不能获得良好效果,还需要辅助其他手段改进互动的情感、持续性,拉进师生的距离。而其中,引入饱和式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首先,需要做到情感饱和。所谓情感饱和,即要求师生在慕课教学中做到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它要求在教学中,授课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讲”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就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而言,要求教师在慕课教学时,不能单纯地通过15~20分钟左右的慕课来进行知识传递,而应该在此过程中传递对学生的关爱。情感饱和要求师生双方均将一定的情感带入教学中,提高教与学期待。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发学生共鸣。例如,在知识点的安排上要切实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这就意味着慕课所传递的知识要与书本所传递的知识有所不同,要始终围绕着学习难点以及知识的应用进行。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慕课教学要有语言的安排技巧,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互动过程饱和,即要求师生在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双向互动,而非单向、传统式的知识传递,这是一种持续性的互动过程。其中,互动的时间是互动持续性的体现。一门课的学习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要想建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系统认知,需要有系统的长期互动。目前,部分慕课知识点不丰富,已经拆解的知识点不能全面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导致整个课程的时长不足。因此,在慕课教学中应该要有互动时长的饱和意识,所拆解的知识点、教学内容的设计等都应该认真采集学生的需求,并能较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程的系统认知。此外,互动过程的饱和还体现在互动方式上,它要求互动过程不能单一化,需要将慕课的知识传递延伸至线下,结合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单元测验、小组学习等方式实施教学。多元的互动也能增进师生的情感卷入。最后,师生心理距离的饱和,即要求师生关系维持在一个人际的心理平衡点。虽然有学者批评在传统教学时代,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播者,是知识传播中的“圣人”,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压力,不易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从心理距离来说,教师完全脱离于学生而存在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过远的心理距离会让师生双方充满着不信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有学生也反映,线上教学感觉教师非常陌生,对其所讲的知识也容易产生陌生感。因此,需要丰富师生的互动方式,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就要求在慕课教学中要以师生的心理距离作为一个考量指标,采取多种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的相互信任。

四、饱和式翻转教学法的应用与功能

饱和式教学法倡导在翻转课堂教学时以情感饱和、互动时长的饱和与师生心理距离饱和为导向,将翻转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文化、习惯相结合,它将建立翻转教学的可操作流程,重塑翻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但是,要将饱和式翻转课堂教学运用到实践中,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是要建立起饱和式教学的测量体系,即要围绕着情感饱和、互动过程饱和、师生心理距离饱和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使饱和式教学法由理念走向实际的关键一步,也是开展饱和式翻转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围绕着翻转教学对象的学习文化和学习习惯建立起相应的测评体系,围绕着情感、互动和心理距离设立相应的目标阈值,才能使翻转教学实现“饱和”。其次,是要建立起饱和式教学的运行机制,即如何开展饱和式教学,使得翻转教学能指向学生的学习文化和学习习惯。这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相应的“导学、助学、互学”机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引导教师和学生全过程、全链条地参与翻转课程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饱和式翻转教学法所倡导的情感、互动和心理距离的饱和,不仅能引导师生广泛参与翻转教学,还有助于重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饱和式翻转教学能帮助实现五个转变:使教学从注重知识点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向“知识+思维方式”并重的“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转变;帮助教学方式从“灌输式”“片面追求专业化”向探究式、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转变;使考评方式从重死记硬背向全过程学业评价转变;使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

参考文献:

[1]易祯.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的再解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2]卢红.“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

[3]刘佳佳,方迎香,左伟芹.移动互联网对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

[4]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作者:袁小平 彭萍 单位:南昌大学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