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及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时间:2022-05-16 15:17:00
导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及职业道德教育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行业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性等问题。文章论述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现有问题,提出了提升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的针对性、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对策,旨在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育路径,提升职业道德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才培养
据统计,在2020年高校毕业生中,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人数达66万人,为就业市场输送了大量会计人才[1]。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应注重建立理实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所培养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高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基本,但其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仍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学校获取了一定的职业道德认知,但尚未树立职业道德意识,且认知较为笼统与浅显,不了解具体工作中的职业道德遵守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将立德树人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综合评价教育成果,检验立德树人成效,培养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职人才。
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能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职业道德教育引领着专业思政的发展,是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2]。在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过程中,可结合其特有的实操性,使职业道德教育常态化,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常态化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节奏自然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完善课程思政中的专业思政元素,使学生将会计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约束,在走上就业岗位时牢记诚信、廉洁与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2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导致拜金主义思想乘虚而入。我国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但是缺乏职业观教育,职业观教育存在分散性、片面性等问题[3]。大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引导,受不良思想的冲击,学生易将自身的劳动价值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异化成对一切物质利益的追求。在高职教育中,将专业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从而学会将自身的个人价值、兴趣爱好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避免外部环境的裹挟,平衡现实和理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服务于社会。
1.3能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4]。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而且有助于教育技能的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一方面,有利于多元化考核教师。将师德师风纳入考评,将职业道德教育技能作为课堂考核的一部分,能有效促进教师回归教学本分,潜心教书育人,对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深度开发专业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改革以技能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形式,从而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育人水平。
2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一线基层人员,使学生在三年学制下,通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快速进入工作岗位。如果在专业知识授课阶段未能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将会影响学生正确择业观、职业观的塑造,从长远发展看,不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专业信誉度。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
随着会计职业证书的改革,会计从业证书取消,学生普遍选择考取初级会计师证书,原本会计从业证书中的会计职业道德科目也逐渐被学校取消,许多学校通过开设思政教育课进行品德教育。近年来,虽然课程思政被广泛提起,但是其往往存在于教师的口头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佳。(1)不少思政课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重点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主动性差。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的形式验收教学成果,学生往往会选择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等方式通过考试,很难在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且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改变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必须依托于实践。(2)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高职道德相关课程中,课堂实践教学大多只出现在公开课上,普及率不高。原因在于这类教学活动课前准备繁杂,且学生的反馈存在未知性;课外实践教学需要考虑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大多流于形式,或布置在暑假,没有教师指导参与,任由学生自主完成[5]。思政教育作为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手段,未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如何将理论思政课程与学生的实际职业生活相结合,是现阶段思政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
2.2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高职院校本身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培养课程,加大了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难度,也加大了职业道德与技术能力兼具人才的培养难度,导致学生理论基础、实操能力与职业道德不匹配,对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操守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观念。(2)专业课教师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教师能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人才培养中处于关键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除了专业知识传授,还有职业道德观的塑造。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道德行为,体现着教师对职业的观念,而这个观念会通过课堂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及社会的真实需求,未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无法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阻碍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6]。(3)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高职教学普遍提倡“双主体原则”,即学生和教师均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大学是学生正处于思想由稚嫩转向成熟的阶段,学校与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其中,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校和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2.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性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基本的爱岗敬业,还要熟悉财经法规、会计制度,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应客观公正地记录经济事项,并养成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习惯。这些职业道德修养需要专门的课程实训或课程思政,使学生内化于心。许多学校缺乏硬件条件,所谓的仿真实训,往往只是两台电脑和仿真软件,专业性不足,难以模拟未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道德困境,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道德与利益之间的联系。
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提升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思想道德水平首先应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当前我国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要想提升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采用专题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在活动中“以文化人”,坚定教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在学校挖掘师德师风方面的模范教师,树立模范作用。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接受家长、学生、社会的监督。(3)在信息时代,会计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会计专业课教师要想成为学生思想意识的领路人,必须终身学习,具备扎实的学识。教师应主动进行继续教育,在大数据与会计紧密结合的背景下,积极学习大数据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利用寒暑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最新工作模式及对理论知识的新需求。
3.2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1)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课程思政,合理规划课程整体设计。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会计法、预算法相关条例内容,明确职业道德的法律底线。同时,通过分析与讲解,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理论相结合,削弱专业知识的枯燥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职业道德意识,教会学生用职业道德理论武装自己。(2)在实训课程中创造道德情境。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实训课程,让学生在任务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是忽视了人际关系及学生未来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为此,应提供道德情境创设的硬件条件,改造原有的实训机房,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布置尽量模拟学生未来办公场所的实训教室。在原有技能训练软件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情境任务。在创设情境时,需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在未来职场环境中寻找道德情境设置的来源,使学生以“当事人”的心态开展职业道德学习。
3.3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实施评价的组织者、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工作岗位的服务对象等。评价时应引入多元主体,综合各主体的评价角度,科学分配不同主体的数量,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客观。(2)评价要在发展中进行。职业道德评价不应是静态数据,而应纵观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参考毕业生的动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其思想。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定期或不定期调研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校企合作,形成就业单位反馈机制,获取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应用效果,利用动态的评价成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极为必要。(3)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指标的设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武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需要与专业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对会计相关法规的认知情况、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评价学生继续教育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动,会计法规逐步修改,评价学生对道德教育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评价内容的科学性。
4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我国现阶段高等人才教育培养的首要任务之一,该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育中,将课程思政、道德教育渗透至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完善会计人才培育路径,有效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兴月,高凯丽.商业伦理教育融入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业经济,2020(12):74-76.
[2]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3-166,176.
[3]李雪瑞,赵士初.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7):17-19.
[4]高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30-32.
[5]郑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3):79-82.
[6]徐东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财富时代,2020(2):169.
作者:侯乔羽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管理会计工具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应用
- 下一篇: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