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6 14:57:31

导语: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要求,以专业必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设计与实施,结果表明围绕专业要点学习,通过采取多模式、多手段的教学环节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及实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专业要点;教学设计

一、“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内涵分析

作为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中的专业必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是“5技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后续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对接市场对各类学校及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围绕国家农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和相关各个行业的大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能同时从事技术推广、技术市场营销、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咨询及专业技术服务的“5技农业+”实用型专业人才。该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设置中主要包含环境管理、环境问题、环境学原理、环境科学与技术、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内容,涵盖了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发展等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工匠意识、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因其涵盖面广、知识点多,且更新速度快,因此,“环境科学概论”课程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二、“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

青年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价值发展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未来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发展取向。进而,环境专业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和责任担当意识尤其重要。教学中以质量提升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5技卓越农林人才”为出口,从整体式目标、课程思政内容、教学环节三个维度进行了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尊重自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国家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整体式目标设计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原则,重视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首先,明确教学对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为充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环保行业技术发展新需要,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在环保、农业、国土资源等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大型企业部门从事“5技农业+”的实用型人才(包括技术推广、技术管理、技术市场营销、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其次,清晰其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注重培养“基础厚、专业精、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青年。基于此,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培养具备相对扎实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并且着重强调综合素质高,将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融合,引导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环境友好的生态价值观、伦理观,增强家国情怀、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增强绿色发展信心。

(二)以质量提升为根本,进行思政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师资队伍特点,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多维度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与水平,形成一支能力强、经验丰富、理念先进、勇于探索、勤于创新的思政教师队伍,为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围绕“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中相关知识传授、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环节和项目内容的巧妙设计,结合选定的教学内容,将其与思政案例有机融合,达到专业教育兼顾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入教学大纲,每章都遵循课程思想政治目标,采取课前预习课件及相关内容;课中讲解、点评、互动相结合;课后辅以讨论、作业及参加相关课题等作为补充的多模式、多手段教学环节设计,对收集、挖掘的思政案例和素材,以翻转课堂、特色案例教学、混合式和嵌入式教学、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展现;同时,注重“课程质与量”的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比例”的结合,将相关性强、互动性好、点评效果佳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三)以“5技卓越农林人才”为出口,进行融入式

教学环节设计为了让课程发挥“育人”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程互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领会和认可教师传递的价值观,使之真正“学深悟透,内化于心;以学促做,外化于行”。1.坚持唯物史观。新时代精神可以与课程中许多内容完美融合。在环境科学绪论的教学中,围绕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发展、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论等专业要点,采取混合式教学加案例教学的方法,有机融入唯物史观和生态文明思想等思政元素。在全球环境与清洁生产的教学中,围绕人口增长与环境压力、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涵及原则,选取小组讨论、自学加评论、翻转课堂、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将生态文明思想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方法去探索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2.培育工匠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教学中,围绕各要素污染及环境保护目标、污染防治技术及基本思路等专业要点,采取回顾式教学: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翻转课堂:国内外污染实例分析;嵌入式教学:最好的饮用水是哪种;特色案例教学:郝吉明院士关于PM2.5的访谈、中国十大给排基于“卓越”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水院士等新闻报道及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恪尽职守的能力素质,厚植工匠文化,激发学生的工匠意识和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3.厚植爱国情怀,牢固责任意识。在研究土壤环境教学中,围绕并结合土壤环境特点、土壤污染及修复方法等多个专业要点,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结合特色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以“污染土壤的防和治”为题,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用三种方式进行阐述。在混合式课堂教学中,通过预留相关特色案例主题,如中国生态环境官网关于“土十条”的新闻公报;百度中关于土壤污染的相关新闻;南京土壤所三位著名院士及相关工作介绍;讲述我国环境方面获得的伟大成就和研究成果等,采取搭建自主授课学习互动平台,并结合慕课资源线上预习、线下教学课堂互动提问的教学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社会责任感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立志奉献、自尊自强、敬业求实、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4.突出法治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在污染防治技术及环境管理的教学中,围绕我国污染防治法和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家环境标准体系以及具体法规标准等相关内容,以翻转课堂辅以拓展学习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立法精神、遵纪守法,激发创新,突出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价值引领。5.有效注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在固体废弃物教学中,围绕固体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全过程管理原则及综合利用方式方法等专业要点,采用对比学习:国内外全过程管理对比;讨论学习:如何推进垃圾分类;案例教学:中国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利用等教学方法,将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堂。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围绕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八大公害带给人类的启示以及全球环保合作的重要意义等专业要点,采取自学结合案例教学的方式,将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植入教学,培育学生绿色发展、守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中心工程,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守护好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意识的主要屏障,则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重任。一个好教师以善问社会,以善养社会,思政根基才能以塑造灵魂、塑造生命承负起学生健康成长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责任。

三、“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实践效果

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思政教学,笔者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联系,对课程进行育人思想和育人功能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为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培养思想过硬、行业产业需要、引领未来的“5技农业+卓越农林人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各级、各类农科学子创业创新大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与此同时,还创建了包含课程思想政治内容的示范性课程。总体而言,整个课程设计比较合理,结合学习内容,聚焦一种方法,多方法协同,优化组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环境科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四、结语

本文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特点及思政建设方向进行阐述,结合授课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归纳出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指出融入课程的操作方法。以“知农爱农”为教育主线,从“5技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出发,通过研究梳理本门专业课程的学科属性、内容方法和专业要点等,注重以广大学生为中心、以质量水平提升为根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使他们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李丽 路运才 焦雅琪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