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2-05-16 09:06:32
导语: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是否具备独立的科研创新能力被看成是检验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在面向文学类研究生的教学中,有一项与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那就是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当中包含着直觉感悟和发散性思维,它跟研究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系密切[1]。同时,与研究者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思维特征还有:在一般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新颖有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善于联想和发挥想象力、质疑别人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进行批判、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等[2],上述思维特征都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本文拟围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培养中写作能力缺失的现状、培养写作能力的意义与培养该能力的实践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写作能力普遍重视不足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教学现状
目前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中,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和重视严重不足,虽一般都会开设《写作》《公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但教学内容常常针对性不强,更偏重理论的讲授,而能做到学生大量进行写作实践、教师精心批改、反馈意见、师生不断修改臻于完善的非常少,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改善。二十世纪的中文教学和较为先进的研究生教学,有一些佳例可循。如1920年左右北京大学中文系所开设的课程中,沈尹默在讲授《诗名著选》时同时指导关于诗歌的写作,郑奠讲授《文名著选》时也同样指导关于文章的写作;之后,俞平伯和林损分别开设了《中国诗名著选及实习》和《中国文名著选及实习》,也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3]。如果缺少古代诗、文、词方面的阅读、写作和训练,很难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古代文学的具体问题;日常的写作如果达不到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文字表达水平较低,感受能力迟钝,也很难具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能力;缺乏谋篇布局、逻辑清楚、有理有据地写好一篇文章的表达能力,也就意味着缺乏深入思考学术问题的思维能力。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比如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程千帆在培养南京大学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生———莫砺锋时,就非常强调一定要从事古诗词文创作。程千帆曾谈及其治学经验说:“如果我的那些诗论还有一二可取之处,是和我会做几句诗分不开的。”据莫砺锋回忆,当年程先生主持的博士生入学考试需要考生创作一首格律诗[4]。四川大学的曹顺庆教授,指导学生入学初期必须精读十三经,并要求熟练背诵《文心雕龙》等文论原著,也是为写作、对比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5]。可见,写作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确是亟需解决的“重中之重”,解决好这个问题,阅读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迎刃而解,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写作是这些能力中的一个关键技能,具有“辐射性”的效能;同时,写作技能的获得也并不神秘,是可以通过反复实践逐渐习得的。刘勰早就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过:“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6]惟其如此,才能陶钧文思、下笔有神。写作能力,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既对文学类研究生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所制约,又影响着他们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培养。写作暨广义上的实践创作能力的获得,对科研能力的促进是一种正面和全面的效应。
二、提高写作能力对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程千帆先生认为:“文学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研究,其最原始的和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应当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感’字当头,而不是‘知’字当头……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往往是在被那些作品和作品所构成的某种现象所感动的时候,才处心积虑地要将它弄个明白,结果就成了一篇文章。”[7]可见,感发、感动、感性的阅读和写作对于研究的重要性,它是理性活动的驱动力和直觉源泉。加强对研究生写作能力的研究,进而按照科学的培养模式对固有的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认清写作能力在教学和科研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用途,对于提高文学类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培养研究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科研能力获得的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至关重要,这种能力的获得有赖于研读中信息辨别能力、洞察力、学术直觉的运用,如果辅以大量的写作就会事半功倍,有目的的学术写作训练可增强学生对所阅读的学术文献的学术敏锐度;对研读中获取的有用素材加以思索研究,提出科研设想,是分析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本身就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的提升。(二)提高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想象力和勇气。想象力是从事科研活动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打破时空的限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获得,是跟大量的阅读、写作和思考分不开的。写作也有利于研究生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面对问题不退缩,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在写作中发现自己,创造新意,本身就要求人们要有在未知的知识世界里探索、追求和尝试的勇气,需要具备独立的思想,不盲从、不守旧,逐步养成勇于开拓、独辟蹊径的精神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三)通过提高写作能力,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是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创新科研能力的考验和锻炼,更是对其写作能力的一种现场检验。如果不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在文辞的表达、逻辑的推演、文章的布局、材料的选取方面有所欠缺,就会事倍功半;反之,则能锦上添花,展现出文章应有的深度和特色,充分表达出自己在思考和积累上得出的学术观点。(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最终达到研究生教学中写作能力与科研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提高文学类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质量。研究生的培养是以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这两者之间更应注重的是能力培养。雄厚的知识基础是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则体现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上。因此,考察文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以写作能力为核心,以科研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五)提高写作能力,有利于达到真正的学术创新。研究生教学以培养创新科研能力为最终目标,其具体形式主要为学术论文的撰写,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其写作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更是思维创新、观念创新的体现,以古典诗词文为核心,以言语顺畅、逻辑清楚、论证合理的学术论文为手段,最终达到对古文献的理解、领悟与解读、研究。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在写作技能上加以强化和全面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学术创新,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导师必须要从自身的科研创新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写作训练为抓手,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和迅速投入科研创新活动。
三、写作能力在古代文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模式探讨
教师应根据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来修订现有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向,处理好写作元素和现有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案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可行性、连续性,又要使其配合研究生课程,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专业学习和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合理设置写作型课程,或在现有课程中适当添加写作成分和相关内容,适当调整培养方案,改变课程结构。在这样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都显得格外重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写作能力应包括四点:第一,针对古代文学典籍的模拟式写作,如在研读前代经典诗作的基础上,仿写诗作风格,试着创作一首五律,试着写出一首集句诗等;第二,研读、揣摩经典作品后,尝试用古体诗词文的形式来写读书感悟、生活体会,如《读〈论语〉有感》《读〈诗经〉有感》《离别》等;第三,用现代汉语创作跟学习、生活相关的诗歌、散文等;第四,在上述写作实践和专门的学术训练的基础上写出语言规范、观点新颖、逻辑清楚的学术论文。以上这四种写作能力既是递进式的,又是互相依托、互为表里的,它们共同作用,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了对古代文学各种文体创作甘苦的实践与体验,再重新去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问题,其关注点和角度必然更加内行、地道和深入;而经历了创作的历练,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能明白显豁地表达,同时在阅读典籍中积累了专业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专业的方法,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还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确定好实践写作模仿的古代文学经典著作和对象,在经典研读中学习写作。教师可在课堂或读书会上对所要研读、模仿的经典著作及作家做出简明扼要的概括,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重点问题给以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激发其兴趣。同时,研究生也应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研读指定书目和选读、泛读书目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教师概括、提示的重点问题具体化,深入地去学习、研究,具备模仿写作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并积极实施写作。第二,讨论、报告与讲评,即组织研究生将他们的作品、作业、论文在课堂上汇报并组织讨论,并加以点评、分析和讲解。教师可组织研究生针对同学或老师创作的作业、作品或论文进行讨论。相互间既是一种研究探讨,又是教学相长的学术争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在这其间要有效地组织讨论、在关键点进行引导和点拨。第三,总结与评说,即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说明,指出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课堂汇报、讨论、点评结束之后,教师要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可就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有新意或可以继续挖掘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拓展的方向,可以使后续的修改与研究工作有效推进。通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扎实的阅读训练以及有针对性的学术能力训练,使得研究生的想象、思维、语言、逻辑组织、知识体系、学术科研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逐渐实现:研究生在不同层面的写作训练上呈现出作品、论文等;教师通过观察、总结、调整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因素,达到最初预设的教改目的———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升科研能力。学校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老师已经在做的相关的课堂改革、教改措施有: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鼓励学生创作并开展讲评、在阅读原典的基础上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每月一次的读书汇报会、要求学生写作“试水”学术论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学生们可以创作相对优美、富有意境的集句诗,一位研究生同学的“试水”论文经过教师指导和修改,初次投稿就被《中国韵文学刊》选中发表,多位同学考取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在古代文学专业继续深造。因此,我们相信,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并从各方面使这样的成果和努力得以延续和深化,最终系统化、理论化、制度化,的确可以对教学质量和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水平起到全面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瑞林.研究型教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
[2]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3]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4
[4]莫砺锋.程千帆评传[J].学术界,2000,4
[5]付飞亮.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
[6]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4
[7]程千帆.答人问治诗[J].文史知识,1986,4
作者:罗燕萍
- 上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 下一篇: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