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时间:2022-05-13 15:23:03
导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整个社会处于多元语言文化之中,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逻辑,无论是社会或是个人都要具有多语转变的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运用语境理论是契合“多语主义转向”的必然选择,能够丰富语言文本结构,释放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固有认知,促进翻译教学文化对等的实现。因此,语境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应注重语言环境下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采用语境理论下“形同异同,形异意同”的翻译技巧,按照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逻辑和结构顺序进行语序调整,并注重英汉词性的转换,运用增补和省略正确表达文本。
关键词:语境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语境属于语用学范畴,实际为语用语境,语用学涵盖语用主体、话语实体和语言环境三个方面,而语言环境的创设是语言理解的必要因素。语境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和话语意义的阐释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挖掘情景意义,打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结合翻译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逻辑和文体风格,并辅之翻译技巧,从而对英语文本的翻译实施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过程把握,进而实现更好的语义转换。
一、语境理论的基础
(一)语境理论的生成阐释
语境理论由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体现了“情景意义”思想,认为语言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语境研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意义”也是语言在语境中应用的功能。所以语境理论就是指在语言学中将话语与情景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固定的“文化语境”或“情景语境”中有效推测词语的功能,并实现对话语意义的估价。语境理论打破了文化屏障,通过交际环境和信息超载加强与固定场景的联系,使语言阐释的定向和聚焦都更加清晰,以弥补当下语言研究中缺失的信息。语境理论为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语义阐释提供了新的途径,引起了人们对情景语境的重视,意识到语言学的意义不仅包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括情境意义,从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结合真正实现了语言学的功能。
(二)语境的功能
日本学者西稹光正将语境的功能分为限制、解释、设计、生成、补救、转化和获取功能。我国学者王建华将语境的功能归纳为限制、协调、省略、创造、补充、设计。笔者认为,语境的功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解释功能,是指通过语境可以解释语言、语义、语法、修辞学、词汇学和语用学等。二是限制功能,是指语境可以限制语言的沟通方式,比如语言的范围、内容、定位等。三是生成功能,是指在语言环境中充分展现词汇和语句的释义,语境可以清晰明显地表达话语的意义。四是隐性功能,是指语境可以扩展语言的意义。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会隐性表达语言的认知背景、语义条件等代替直接的显性表达。五是指导功能,是指语境可以指导人们通过交际习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传统习俗等进行语言阐释。六是设计功能,是指语境可以设计语言交际的风格、逻辑、形式、结构等,能够进一步体现出交际对象的主观意识。七是补救功能,是指人们在接受含有歧义和多义词的语句后,会根据语境自主屏蔽歧义词、减少多义词[1]。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运用语境理论的必然性
(一)契合“多语主义转向”,促进学生对语言承载内涵的理解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较好地契合了全球的“多语主义转向”,当前英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与学”的传统模式,而是应从认知模式上更注重英语教学的成熟性和适应性,向外立足国际语境。语境理论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加关注英语学习的动态性和临场性,超出了英语教学的固定范畴,为学生的翻译学习带来更多可视化的言语资源。创建翻译教学的语言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多元语言和文化内涵,强化学生对英汉互通和语言交际的意识基础,使其有目的地使用多模态的英语资源,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能够明晰翻译文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实现从当下场景到文本场景的理念、意识、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的转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等语言承载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翻译规律,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
(二)丰富语言文本的结构,加深对汉英语义逻辑差异的了解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升级与革新,翻译软件与翻译AI系统被广泛运用,但翻译软件的局限性却依然存在,始终难以高精确度地翻译文章。翻译软件的缺陷不仅在于编程中的语言代码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语境,缺乏对一定的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结合。基于语境理论视域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能够丰富语言文本的结构,将翻译文本放入一个连续性的排列事件中,重塑学生的审视观念,避免因武断的思维而只翻译文本的表层。英语翻译教学应用语境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对汉英语义逻辑差异的深入了解。汉语属于隐性语言,运用自由,结构具有弹性,逻辑关系不明显,句式较为松散;英语属于显性语言,句型固定,主语和谓语是必要的语言成分,结构严谨。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按照词汇的释义和句式结构特点,而应从文本的基本框架和语言环境出发,使翻译更加通顺、连贯、透彻,更能反映语句的表达核心[2]。
(三)释放对英语语言的固定态度和观念,增强学生研究语言的动力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用语境理论的价值还包含对英语语言固定态度和观念的“解放性转变”,使学生将英语学习的意图从应对考试转变成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英语在国际社会和自我成长道路技能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层次了解翻译文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蕴含的情感精神,真正实现对语言态度的重新构建,以平等开放的眼光看待母语和英语的差异,认可所具备的双语能力优势。同时,语境理论的运用有助于英语教学,彰显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身份,增强学生从英语文本的多种属性和角度研究语言的动力,实现学生与作者、现实、源语言的多重互动,在语言环境下更好地感知文本的整体意义、主旨和风格,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语言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
(四)实现翻译教学的文化对等,使译文富有文化生命力
英语语句构成的思维逻辑为直线型,汉语是螺旋型,两者的表达具有文化对等性,所以文本翻译的基础就是掌握英语的语言构成的逻辑特点,将翻译文本按照目的语的语言构成规律将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语码转换,使其成功转化为目的语的表达范畴中。将语境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能够实现翻译教学的文化对等,减少因英汉的同质异构性造成的翻译障碍,提高学生的英汉互译准确性,精准表达源语信息,弱化因不同逻辑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翻译困难和理解错误,使译文富有文化生命力。语境理论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语言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再将翻译单一视为语码的转换,而是语义功能、语言意义和文化的互动转换,切实增强学生英语翻译的文化对等意识[3]。
三、语境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注重语言环境下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实现语言形式的对等转换
学生在开展大学英语翻译学习前,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基础和翻译技巧,而翻译就是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下的语言、意义、语用和文化的选择和传递。语境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注重语言环境中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加强对目的语言的解码和语言文化顺应,从而实现翻译教学的文化移植。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具有文化差异词汇的外延意义,增强学生对语境顺应的语义重构的能力,使翻译译文明晰化和具体化。例如“Again,theRussianarmyretreatedtosafety,NapoleonhadaclearpathtoMoscow,buttheoccupa-tionofthecitybecameanemptyvictory.”译文为“俄军再次撤往安全之处。拿破仑顺利进入莫斯科,然而,对该市的占领成为毫无意义的胜利。”学生通过直译的方式会将“aclearpath”翻译成“清晰的道路”,将“anemptyvictory”翻译成“空洞的胜利”,这种翻译结果就是典型的非语境下的翻译现象,只单一翻译了源语词汇和短语的意思,未深层次考虑英汉语句的非对称性,翻译文本和汉语所蕴含的表达逻辑和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目标语句进行正确解码,明确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点,结合语境可以将“aclearpath”清晰的道路转换成“顺利地”,将“anemptyvictory”空洞的胜利转换成“毫无意义”,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文化下词语的延伸意义,实现语义和语用文化的对等转换。
(二)采取借用法,掌握语境理论下“形同异同,形异意同”的翻译技巧
借用法是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翻译的一种方法,是指运用汉语中的谚语或俗语进行翻译。借用法必须要结合语境理论,根据语句的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表达逻辑等才能掌握英汉翻译互通的关键。借用法适用于英语和汉语中在表达方式、意思、形象等非常相似或接近的情况,可以直接运用“拿来主义”,用汉语的俗语或谚语直接传译。比如,“aboltfromtheblue”———晴天霹雳、“castleintheair”———空中楼阁、“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等。这种翻译是利用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形同意同”的特征,而若未基于语境理论,就会将“cas-tleintheair”译成“空中城堡”,将“aboltfromtheblue”译成“碧蓝天空下的闪电”,从而难以达到形神兼备和通晓顺畅。借用法还适用于英汉中不属于形同异同,但属于形异意同的表达方式,也需要结合语境理论完成翻译,比如“haveanaxetogrind”———别有用心、“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见略同、“Thespi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上三个例子中,第一个短语的语句表达无法移植,第二个短语直译为“相似的人想法一致”,第三个语句直译为“思想愿意,身体软弱”,未按照语境理论进行翻译就会丧失语句的精炼之美,难以正确转述核心含义。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反向思考,即使是具有相同表达习惯的语句,也要切忌生搬硬套,比如“pullone'sleg”并不是汉语中的“拖后腿”,而是“开某人玩笑”的意思;“eatone'swords”与汉语的“食言,不遵守承诺”并不对等,而是“收回前言,承认错误”。这类语句只是形似意不似,在翻译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提高警惕,避免被表面相似的表达方式所误导[4]。
(三)立足于英汉的表达逻辑和结构顺序进行语序的调整和转换
翻译并不只是将语言的表层语义转换成其他语言的语义形式,而是需要对翻译文本进行理解、转换、重塑,形成表层与深层结构逻辑相同、语意相同的句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语境理论,掌握英语和汉语中语言结构顺序构成的差异,注重两种语言逻辑结构的共性和个性,根据语法和表达逻辑进行结构转换,最后构成结构、逻辑、语义互通的译文。例如“Atleastsevenpeoplehadbeenparticularlyandlastinglyhelpfultome.Irealized,swallowinghard,thatabouthalfofthemhadsincedied,sotheywerefor-everbeyondanypossibleexpressionofgratitudefromme.”译文为“至少有七个人对我有影响深远的帮助。但令人难过的是,我意识到他们中已经有半数人过世了,因此他们永远无法接受我的谢意了。”根据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通常先表述事件的原因,后陈述结果。翻译文本是先总体概括,表明原因,而后阐释原因形成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使学生明晰两种语言结构顺序的差异,使学生通过掌握语言逻辑和文化的同性和差异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调整语序和转换结构,使英译汉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习惯。
(四)结合语境理论注重英汉词性的转换,运用增补和省略正确表达文本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注意词语和短语性质的差异和转变,并要结合语境理论进行词语词性的转换,比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等。比如“Themodernworldisexperiencing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译为“现代世界的科技正迅速地发展。”英语文本中的形容词“rapid”就需要转译为汉语中的副词“迅速地”。部分英语语句的表达若采用直译法翻译,则会发现句中缺乏与汉语句式的对应词汇,需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环境对原句进行增补,使译文更完整地符合并再现翻译文本。比如“Weneedcleanair,butunfortunate-ly,airpollutionisgenerallypresent,especiallyinci-ties.”译为“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但不幸的是,空气污染普遍存在,尤其在城市中也是如此。”原句中的“especiallyincities”直译后的表述不完整,因此在译文中应增加“如此”。部分语句翻译需要增补,而部分语句翻译则需要省略。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将翻译文本中的某些词和短语直译后会使译文更加累赘,则需要省去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冠词、代词或连词等[5]。比如“Therewasnosnow,theleavesweregonefromthetrees,thegrasswasdead.”译为“未下雪,但叶落草枯”,其中的“叶落”通常指树叶掉落,所以省译了“fromthetrees”。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彰显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汲取文化精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莉.语境理论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3).
[2]胡文璐,史妙,杨伶俐,等.语境理论视域下的英汉双关语对比研究[J].校园英语,2021(19).
[3]郭军义.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4]巩雪.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1(48).
[5]秦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翻译训练工具研究[J].校园英语,2021(49).
作者:王恒花
- 上一篇: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及对策
- 下一篇:叙画美学思想及艺术观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