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 发展路径

时间:2022-05-13 10:54:20

导语:地方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 发展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 发展路径

摘要: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推动的技术革命对会计行业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应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传统的会计专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信息化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专业的影响、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地方特色高校;会计学科;路径优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改变旧的发展模式,探寻新的发展思路,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倒逼教育领域进行变革。在会计领域,会计学科建设、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践拓展都深受影响。

1信息化对会计行业和会计学专业的影响

1.1信息化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1997年,信息化的概念开始被引入我国,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由此造福人类。1997年,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在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据相关数据显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给财务金融行业的平均收益带来的贡献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信息化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总体被认为是积极的。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对传统争议性较大、人工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的控制,例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可以使对固定资产的盘查结果更加透明公开。对于收支类科目,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资金的流动更加透明,有助于遏制虚增收入等操控利润的现象。在供应商往来方面,有利于对应收账款建立合理的坏账计提体系和预警机制。

1.2信息化对会计专业改革的影响

秉承产学协同的理念,信息化对会计专业的改变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着眼点进行分析。智能化机器人、“云会计”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会计岗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从事记账、报税等基础性工作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大大缩减。目前我国财会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仍在上升,在市场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初级会计证书持有人数却增长得越来越快,这就更加剧了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然而对掌握内部控制、财务数据分析、战略投融资决策等管理领域知识技能的综合型跨界会计人才的需求则不断增加,高层次人才更加炙手可热。面临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就业岗位需求的改变,高校会计专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改革[1-3]。

2信息化背景下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方特色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栋梁之材的重要任务,它们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未来地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部分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现有的培养模式也难以满足地方企业多样化的需求,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

我国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传统会计核算类课程为主,部分涉及管理能力与管理思维培养的课程也因其不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难以收到很好的反馈。即便如此,在对会计准则等内容的学习上依旧存在教材内容无法与最新会计政策相适应的问题[4]。传统的构成会计必要知识体系的课程如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实务等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不能取消,但其他重复性较高、可操作性较差且内容存在交叉的课程就应酌情减少与取消。要增加与信息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课程,例如会计信息共享、会计智能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方式等课程。在会计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上,还停留在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等单一的课程上,所选案例企业也以制造业、零售业为主,主要学习在软件中编制“账、证、表”。各高校的财务实践教学内容有的以财务共享中心为主,有的以会计仿真模拟实操为主,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相互孤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

2.2人才培养定位同质化,缺乏行业特色

地方高校会计学科建设路径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育目标等方面与地方性财经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并无明显区别,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要实现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目标还任重道远。会计专业目前的发展不仅是财务核算,而分为基础核算、内部经营、宏观战略三个方面。核算会计主要面向外部投资者,注重规则遵循,着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特质;经营会计面向企业内部经营者,关注资源有效配置与内控等问题,重点强调从业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战略会计面向企业管理层,解决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问题,这一层面多为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前两种会计所具有的能力,还要拥有大局观、战略观。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质,面对上述三种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则较少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化特质,难以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提出尊重学生特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异质化培养方案,这样学生在就业应聘时难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优势。

2.3复合型会计师资缺乏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今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复合型会计师资缺乏。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招聘条件多为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部分教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复合型会计教师缺乏,其弊端日益明显。

2.4地方高校对会计专业的资源投入力度还需加大

一些地方特色高校为理工科高校,理工科为其建校、立校之本,理工科较文科类专业更受重视,在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理工科自然得到优先考虑,会计专业缺乏资源倾斜[5]。由于资源投入有限,相关校企联动的平台搭建不完善,无法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财经类院校相比,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处于劣势地位。

3信息化背景下地方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3.1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应重整现有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传统的服务于会计核算类的课程应适当精简,教学用教材及时更新,实时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应适当以网络资料进行补充。应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会计实训类课程设置方面,应尽力完善实训所需设备与配置,设立可供选择的丰富多样的实训课程和实训模式,满足多方面的教学要求。在实训案例选取方面,应结合目前市场经济行业构成的真实状况,除制造业及零售业外还可选择金融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真实数据,最大限度模拟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同时,实训课程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账、证、表”,更应该涉及全面的企业事前、事中、事后流程,培养学生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能力,同时各个实训课程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不能是孤立的,要采用同一套完整的数据,形成全面的课程实训仿真模拟体系。西安工业大学会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就已比较完备,它的模拟财务共享中心充分具备了上述功能,这也在建设会计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就是企业的命脉。用数字化思维解读财务信息是学生未来必备的能力。高校应增加新型课程,例如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增强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与会计的融合,校企联合比较充分的高校还可以实地参观学习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中心,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当然,增加智能技术并不意味着舍本逐末,要平衡两者的关系。信息化只是对会计的赋能,改变的是会计的手段而非本质[6]。因此改革的难点就在于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会计课程的结合和各自应设置怎样的比例[7],以及调整课时安排等。技术的融合比例需要对学习情况、学生兴趣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后再决定。

3.2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会计专业

未来的会计行业需要的是有专业知识,有技术赋能,有业务能力,有战略眼光的“四有”人才。会计人才需要懂业务、懂流程、懂管理、懂战略。地方一流高校的会计专业应结合所在行业院校的特色与学校自身的特点,将一般性的会计教育目标具体化、细致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会计学科的发展保持健康与活力,才能保证其会计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特色。要针对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特质与能力,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较早发掘自己的潜质,建立初步的职业定位,在今后的就业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形成错位竞争。

3.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8]。在教师培养方面,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入企业学习,增加实践经验,以更好适应学生培养的要求。通过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加强校企联系,可以进一步实现资源互补。一方面,教师进入企业可以帮助企业从业人员弥补知识短板,助力企业财务部门建设,宣传本校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对口的途径。另一方面,校企联合也解决了高校“行业专家进校难”的困境,学校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为会计专业建设赋能。

3.4加强地方特色高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资源倾斜

会计专业学科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平台和设备作为基础。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将会计专业与传统理工科类专业一视同仁,增加对会计专业建设的教学资源倾斜。高校还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寻求财政支持,或向会计行业团体、协会寻求资金或设备支持,改善会计专业教学环境,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教学需要。

4结语

信息化时代新兴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会计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为新时代会计专业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们期待地方特色高校会计专业的改革能取得显著的成果,为地方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曹伟.会计学科的发展瓶颈和发展建议[J].财会月刊,2017(1):3-9.

[2]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92-94.

[3]谢诗蕾.探索信息化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之路[J].财会月刊,2020(1):81-85.

[4]张宝贤,唐建荣.“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17(36):80-85.

[5]叶陈云,王迪,张琪.我国理工类高等院校会计学科建设与发展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3(6):69-73.

[6]李赫.海内外专家共话AI时代会计学发展前景[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15):12-13.

[7]仲怀公,陶思奇.“大智移云”推动下的会计发展与会计教育改革[J].商业会计,2020(18):102-105.

[8]莫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3):202-203.

作者:史璇 余洋 向海燕 梁晓琳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