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
时间:2022-05-12 09:01:26
导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深入分析信息化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加以阐述,并最终围绕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做到实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先进教育技术,力求信息化新媒体技术下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问题成因;创新思路
近十年来,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全球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融合、加速创新、引领渗透多领域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充分运用。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学习、信息化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教育教学工作也势必因新技术发展形式的改变而发生变革。为此,研究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还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总体要求,为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强劲动力。
一、信息化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意味着新媒体技术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多样化的应用形式。各种网络媒体、电子媒体在高职生获取各种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新媒体的结合成为必然。教育载体由课堂迈向了虚拟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借助信息化新媒体技术,教育形式得到很大拓展,与线下教育形成互补。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明显好于单一的“线下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充分保证。
(二)信息化技术的实用性与便捷性更加明显
近二十年信息化发展迅速,各类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当前在校高职生的主体是“00后”,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电子新媒体,互联网在他们的学习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渠道,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从有形转向无形,从现实转向虚拟,教育引导作用必将体现出“虚实结合”的特征,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拓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更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引导的便捷性不断提升。
二、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学校进入社会,从而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心理健康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结合当代高职生的特征,积极探寻高效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内容依然以教学大纲为主要选择。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主要构成来看,教师更加偏重于课堂教学,所以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通常会以教学大纲的具体安排为主,课时安排也会紧跟教学大纲,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教育形式普遍以线下教育为主。针对教育开展形式,教师更加习惯课堂面对面进行教学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开展固定教育内容的教育教学工作。(3)教育技术还沿用传统的教育技术。毋庸置疑,教育技术能否做到保持先进,事关教育成果能否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应用角度出发,多媒体教学设备均为标准化、模式化配置,信息化新媒体教学手段有待于更广泛地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成因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执行人员的理念与认知。一方面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学校对“全员育人”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由心理中心专职教师负责。而实际上全员育人是指学校全体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与学生有接触的工作人员形成整体,共同肩负起学生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学生之间难以形成相互干预、相互调整、相互疏导的良好格局。此外,缺乏对学生队伍建设的重视,还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及压力全部集中在心理教师的身上,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教育方式方面,形式单一、手段陈旧,也制约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部分教师认为,定期开展讲座活动重点介绍理论知识,或邀请一些专家作报告等就是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其形式、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仍停留在“说教”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普遍缺乏实效性,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授课手段等,无疑减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以上现状而言,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内容的选择范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教育形式的单一化主要原因在于“线上教育”的优势有待得到广泛的认可,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培训相对缺乏,影响了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应用,也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指明了具体方向。
三、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具体思路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做到实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时刻影响着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冲击力更是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应对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就成为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首要节点。在此期间,心理教师需要做到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更新,确保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与实时化,具体操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建立大数据库,实时采集并筛选国内外热点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升级换代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为王”和“数据制胜”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关系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发展,所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决定性条件。为此在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思路的创新,必须将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放在首要位置,让“信息”和“数据”成为最基本的保障,建立大数据库并做到实时采集和搜集国内外热点信息,力求为正确引导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夯实资源基础。(2)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确保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和有效。在强大的信息资源做保证的基础上,心理教师要结合所筛选的信息和数据,根据其影响力和具体作用价值,将其合理划分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确保心理健康理论信息与实践信息之间能够形成合理搭配,并做到将其实时更新,力保心理健康内容既丰富又新颖,同时与学生紧密结合,为信息化新媒体教育形式的全面实施提供理想教育信息。
(二)强调“网络直播”形式的有效应用,力求心理健康教育受众范围最大化
从当前信息传递的基本形式来看,“网络直播”的关注度显然最高,因为这种信息传递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并且更有说服力,所以人们往往都会通过“直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为此,在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创新发展之路必须要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从受众范围最大化入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能够更加新颖,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确保教育载体的构建更加趋于理想化。为此,“网络直播”应视为更理想的教育形式有效用于教育活动之中,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1)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加以完善。从以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来看,“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主要角色,肩负着启迪学生心灵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两项重要使命。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课堂中角色保持不变的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成为一名“网红”,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粉丝”,以此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受众越来越广的同时,还能让启迪学生心灵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渠道变得更宽。(2)打造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公众传播平台。教师角色的转变往往是打造“网络直播”形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则是有效开发公众传播平台。在此期间,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注册专属账号,开通专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播平台,让“网络教师”可以真正上线,更便捷、有效地为学生排解压力并进行心理调适,为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最佳的通道。
(三)深入挖掘先进教育技术,力求心理健康“线上”教育渠道的多样化
在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全新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在探求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创新之路的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针对教育技术进行大力研发和科学使用,进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渠道的多样化发展,让教育成果的形成路径更为广阔。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1)研发适用于线上教学的网络教学软件。从信息化新媒体发展的态势来看,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关系到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能否得到保证。所以,要加大研发新型信息软件的力度,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联合起来,结合线上教育的特点及学科特征进行信息传播媒介的开发,切实做到线上教育载体的专属性更加突出,实用效果能够得到强有力的保证,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钉钉视频会议”“微师直播互动在线教学平台”等软件的有效应用。2020年,线上教育的异军突起恰恰有效弥补了这一严重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这也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特别是在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之下,“钉钉视频会议”“微师直播互动在线教学平台”等软件应该得到高效运用,力求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新媒体时代背景,由此让心理健康“线上”教育渠道更加多样化,教育成果同时也能够更加显著。
四、结论
在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真正实现创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推进,不仅要在教育资源方面通过网络信息不断加以丰富,同时在教育路径和教育技术方面还要不断加大开发力度,由此方可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为此,需要心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与科研中学习应用新技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与效能。
参考文献:
[1]刘文洁.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4(8):40-41.
[2]李喜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1):32-34.
[3]张君,张斌.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101-102.
[4]龚焕燊.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平台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0):124-128.
作者:邓兆巍 陶爱荣 龚娜 孙元元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机关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研究
- 下一篇:机关档案管理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