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11 15:04:31

导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大力推动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1.1校企合作立足于高职院校与社会现实紧密连接的本质特点。高职院校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与市场行业连接最为直接的教育阶段,其办学理念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目标是以供给能够解提供需求解决方案的社会人才为最终目的,教学原则是坚持匹配社会企业和行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趋势,教育内容是涉及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和运营等创造和传递价值的所有行为的,所以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核心本质就是教育与实践、开放与专业相结合,核心实现路径是学校与企业密切协作和工作现场与学习场景紧密连接。1.2校企合作是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内容改善和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同时更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民生发展的重要突破点。1.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力实施校企合作的专业特点。高职院校作为职业能力的优秀人才的输送基地,其开设的专业必然是与市场需求紧密连接的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职业能力指的是能够在某项职业场景中提供解决方案满足岗位职责所对应的市场需求的能力,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将理论、实践和复盘的培养机制支撑起来。1.4校企合作挖掘现实物流专业在企业运营中的跨边界特性。校企合作能够充分的将与物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岗位引入到知识技能的应用场景中,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最终要面对的跨部门、跨学科和跨边界的现实特点,从而完成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界视野,最终能够从现实复杂的问题需求中找到解决方案和持续优化改善的切入点。

二、高职院校大力推动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困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效率和成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高职院校的各种专业如物流管理专业必须积极地响应新任务要求,从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求视角中重新审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清晰明确进行优化改善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2.1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意图与达成的现实成果的不匹配。对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更低的经济、资源和人力成本获取在知识和技能层面更加优秀的毕业生填补自身的空缺职位,解决企业在员工招聘、培训和筛选方面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对接,提高学生对现实的工作问题的知识认知和实践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校的职业教育成果的外显化。但是在实际的合作推进过程中,很多企业因为自身的运营发展、接待能力和岗位实践机会的不足,这就对校企合作的双方来说,都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成果,所以很多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2.2校企合作的评估监督机制匮乏导致合作难以为继。在校企双方具体的合作过程和结果评估环节,并未建立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的评估标准,这就导致了校方与企业之间的职业教育更多的停留在参观实习、短期跟岗和讲师演讲等领域的合作,缺乏更加深入的、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战略合作。2.3高职院校自身职业教育知识技能滞后与市场需求。高品院校的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在紧随时代发展需求而更新换代的效率上依然有很强的滞后性,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无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等都缺乏与时代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学生无法将学校内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连接到一起,这就导致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无法在工作中拥有够硬的核心竞争实力。2.4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缺乏以终为始的驱动力。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双方并未依托以终为始的底层逻辑来指导校企合作的有效方案和具体落地策略,并未探如何培养真正地能够承担得起物流管理岗位需要的人才,所以双方并未从人、场景、内容、工具、目标、结果和评估等整体的流程角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和安排。2.5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未得到政府健全的资源政策扶持。政府并未积极地采取行动成为统筹协调区域内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起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洞察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领导责任,这就造成了校企合作是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中进行自发探索。

三、高职院校物理管理专业推动校企合作的策略探索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要想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获得能够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改善,必须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各种资源积极地推动与当地物流行业开展深层次嵌入企业生产、销售和运营等企业发展全流程中,为企业提供对方需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构建出一套健全的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3.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综合素质的优化改善。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资源,积极地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流程化和标准化。搭建匹配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的信息数据平台。为了保持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信息的时代性和市场化,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一个能够实时更新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信息数据平台,实现与物流管理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业发展、知识理论、操作技能、经验案例、学生困惑和企业需求等信息数据在这个平台上高速的增加和流转。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社群学习模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在学院内建立快速响应和高效反馈的社群部落,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等专业的学生老师都参与到这个社群中,从而提高信息的流动性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2构建完善的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管理标准体系。将校企合作嵌入政府战略规划布局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高校合作的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社会稳定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发展和政府责任的合作共赢。以政策法规的创新构建保障校企合作共赢机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和市场企业进行合作共赢需要政府主导相关法规条例的标准化引导,需要政府以立法的强制性规则来明确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徐萍DYNAMICSOFLOGISTICS物流动态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机制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障校企合作能够深入到具体的流程环节当中,保障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学生能够获得应得的能力提升和薪酬利益。统筹搭建校企对话平台推动双方深入合作:各级政府应当构建一个能够将高职院校和企业放到一起进行高质量对话的交流平台,及时地向高职院校和企业公布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统筹校企合作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深入合作,为区域内高职院校、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进步提供最具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信息流通机制:围绕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发人才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围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需求,共同开发高效率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树立校企合作优秀典型的评估激励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在物流管理产业方面的发展需求,挖掘和产业需求匹配一致的评估校企合作成果的标准机制,评估学校与企业在实践场景、教学课程、岗位能力体系、学生考核体系和学生就业成果等多个维度的合作成果,从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成果的学校和企业,打造成为区域和行业范围内的品牌典型。3.3构建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前置条件的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以企业发展为核心的实践培训场景。校企合作的效率提升和成果深化需要双方在理论实践化和评估反馈及时性方案做足功夫,这就需要双方建设能够支持学生、管理人员、培训人员和评估人员参与的培训场景。我们可以将培训场景设置于企业的具体物流工作空间内,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具体的物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培训场景建设在校园中,由企业提供实践物流工作需要的空间标准、操作技能标准、原材料加工标准、工作人员支持体系和产品销售体系等,由校园提供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环境、场地和技术设备等,实现真实物流工作流程的比例模拟。以企业项目主导校企合作的深化。校企合作深化的表现之一就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能够为企业项目的完成提供人才上的供给。所以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企业项目牵头,有企业和校园匹配此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物流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置放到企业的某个具体项目中作为配合,让企业和院校都能够从中获得双方需要的价值。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一项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系统设计和利益共赢的发展模式,是需要企业、学校和政府立足于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改善的诉求,需要立足于物流相关行业的资源支持。校企合作要在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知识先进性、实践场景高质量和培养方式多元化等维度进行创新,将院校、企业和政府等各个层面的资源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诶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多高技能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的优秀人才。

引用出处

[1]黄才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3):42-78.

[2]唐冬生.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15-45.

[3]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34-171.

作者:徐萍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