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径

时间:2022-05-11 11:36:10

导语: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径

[摘要]基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视角,从目标岗位就业能力到可持续发展岗位就业能力的递进,构建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并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心、全平台“五全育人”的角度,提出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五全育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将学校所学的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际,持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转化与创新以提升工作技能,并持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个性品质的能力。这一能力是高职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前提,是高职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或从事其他工作的需要,也是其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更是其在未来社会中实践、创新所必需的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应让学生掌握将来目标就业岗位的技能,实现顺利就业,还要使学生在工作的发展路径中具有后劲,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最终能够成就个人事业。

二、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

基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他们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是在中小企业,但由于一般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需求量有限,更多的学生进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乘着这股东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数量持续增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基础性岗位需求量大,这为高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对高职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手段,调查了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及行业内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基于调查结果,主要从学生目标岗位就业能力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岗位就业能力要求两个方面和素养、技能、知识三个维度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具体内容见表1)。

三、基于“五全育人”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路径

(一)人才培养要上心,时刻关注社会目标就业单位的招聘需求,为学生实现目标岗位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力量之源,是现代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储备,所有组织都希望能够选拔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通过充分调研,了解社会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对应的目标就业岗位招聘需求,围绕目标就业岗位的招聘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只有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素养、技能、知识等各方面都与组织所需人才较为契合时,学生才能够胜任目标岗位的工作要求,具备目标岗位的胜任力,得到组织的认可。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类组织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行时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二)人才培养要用心,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勤用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要与社会中的各个目标就业单位紧密联系,通过经常性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安排教师进入目标就业单位实践等各种形式,了解各单位真实的岗位需求信息。通过梳理相关信息,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应达到的素养、技能和知识目标。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课程设计,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培养要费心,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教学设计接地气,教学安排重实效

1.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建立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合理、分批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实践教师相关待遇,满足实践教师相关需求,加强对实践教师的管理,规范实践教师在企业中的行为,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目标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小企业的人力部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及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岗位。学校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教师进入组织通过实践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组织提供建议、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成效,创造价值,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培养的学生进入这些组织工作,能够快速地适应目标岗位要求,降低企业的培养成本。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2.任课教师创新开展教学改革,开展课程重构,教学中关注真实任务的实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对学生将来的目标岗位实际工作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实际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的课程重构,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设计,项目与项目间、任务与任务间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提升了技能操作水平以及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应有的职业素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某些教学任务的学习场地搬到合作企业中,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真实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也让企业感受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实现目标岗位就业。同时,所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应重点关注学生素养的形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后续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完成自身素养、技能和知识的迭代和提升(详见表1),这样才能实现从初阶到中阶最后到高阶人才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3.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完成“1+X”证书获取,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1+X”证书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学校应积极与“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沟通合作,组织教师进行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把“X”证书中需要考核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X”证书中的考核内容,并积极组织“X”证书的考试。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X”证书考试中顺利通过,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4.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能与目标就业岗位要求相符还不够,还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完善职业发展的路径,制订职业发展的计划,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胜任新的、更高级别的岗位。专业负责人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可以埋下职业生涯规划的种子;就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给予基本的指导;辅导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的同时,引入行业专家的职业发展案例为参考,给学生的职业发展点亮明灯;学生管理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比赛、活动,促进学生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习指导老师可以在学生实际工作中给予更为实际、明确的职业发展指导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道路该如何走,走在这条道路的过程中如何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进而实现目标。

(四)人才培养要全员关心,校内全员联动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因此,除了专业课教师的努力之外,校内需要进行全员联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一是专业课程教师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心理指导教师联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政治素养、价值观培养、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现,教师全程给予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学校教学部门、专业负责人与行业专家、优秀校友联动,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三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联动,关注学生在实习、就业期间的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促进学生能够平稳渡过实习、就业的难关,跟踪指导并帮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

(五)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全平台育人提升培养效果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及智能化发展迅速。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点,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教育平台的教育形式上,要结合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借助互联网及各种新媒体等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教师、家庭、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沟通信息化,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在现阶段信息涌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要让高职学生在优胜劣汰的现代社会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他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力争基于“五全育人”模式,通过各种措施让他们不仅学会初入职场目标岗位的技能,还培养他们将来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素养、技能和知识不断更新、迭代,在这个“流变”的环境中能不断地适应职场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赵一标,赵一强.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9(5):113-118.

作者:王铮 单位: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