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现状及改革对策

时间:2022-05-11 09:28:43

导语: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现状及改革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现状及改革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来源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存在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使用率不高,教材结构组织陈旧、学科体系浓厚,教育功能不全、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等问题。基于教材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内容组织设计、校企双元合作育人的逻辑,提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弥补教材开发滞后;重构教材组织逻辑,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引入多主体参与,深入校企双元合作的教材改革对策

[关键词]教材改革;高职院校;对策;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1]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机械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装备制造类人才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是当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材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2]。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人才支撑,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乡村经济产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厘清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锚准乡村产业把握教材改革逻辑,提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需求,基本实现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但是作为人才培养载体的教材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使用率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单一,“只有50%的学生经常使用教材”[3],使用率不高。从教材本身来看,内容主要的呈现形式是纸质,少部分附有二维码,教材内容仍偏重于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陈述,缺乏引导性,没有吸引力。从教材编写人员来看,各类出版社发行的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编写人员多数是学校教师,他们擅长于把握高职院校教学规律,但不了解企业应用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情况,同时职业学校教师对动画制作、视频录制、VR/AR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深。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是乡村振兴人才之源,教材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载体。因此,机械专业教材要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材”。

(二)教材结构组织陈旧,学科体系浓厚

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然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现有的教材结构组织陈旧,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历经多年,却没有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教材主要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的开发模式,教材内容注重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弱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虽然市场上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机械专业教材种类繁多,却只有少数教材把“章—节”模式改变为“情境—任务”模式,教材内部结构组织逻辑仍然以学科体系思路为主。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主体单一,企业的参与度低,企业新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能够清晰地把握岗位工作的具体需求,把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融入教材中,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教育功能不全,偏重知识技能传授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却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一方面现有的教材按照学科体系逻辑编写,着重于概念、原理的陈述和诠释,没有体现出工作过程。另一方面现有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翔实,忽视了育人方面的培育。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题中之义,需注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忠诚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逻辑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需主动与企业、政府对接,掌握乡村产业人才新需求,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和教材改革,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其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具有职业性。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者徐国庆认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当把“工作任务理解为跨职业岗位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工作范围,把职业岗位群作为工作任务分析的对象”,[4]而不再以具体的某一工作任务作为分析对象,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的任务分析技术,可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高职院校运用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开发职业教育课程,获取职业能力不仅要分析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能力,还要分析职业发展、相近岗位、知识技能迁移等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原来完成具体任务单一的能力转化为具有迁移性、发展性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培养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注重教材内容组织设计

实施乡村振兴,要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对乡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需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一专多能等,即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既要能完成某一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更要具备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和发展性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要重构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材内容应以能力为最小基本构成单元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思路,把企业调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大赛调研分析获得的行动领域,全部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每一个学习领域分别梳理职业能力清单,再对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然后把每个模块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学习任务。

(三)注重校企双元合作育人

“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教材要纳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企业是运用前沿新技术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应及时纳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在教材开发时必须组建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构成的开发团队,发挥校企各方的优势,形成校企双元合作育人的特色。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对策

(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弥补教材开发滞后

随着“互联网+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VR/AR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的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利用好线上教学平台,如学习通、大学慕课网等平台,通过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授课空间、时间的局限,弥补了教材的难点、重点内容,满足了新生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习惯特征,同时线上教学平台学习形式多样且能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应用虚拟仿真技术、VR/AR技术,不仅能解决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场地紧缺的问题,还能帮助教师解答教材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也能满足高职院校新生代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需求。三是重点开发活页式、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具有装订灵活,便于依据学情加入或拆除教学内容的特征,便于及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实图扫码的方式纳入企业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

(二)重构教材组织逻辑,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性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必须凸显职业性。1.教材一级目录要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应依据工作过程制订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案,采用模块化的教材编写思路,把企业调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大赛内容等调研分析获得的行动领域,全部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每个学习领域分别梳理职业能力清单,清晰地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描述,每个学习领域对应一门课程,一级目录培养目标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业务知识、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四个维度”。[5]2.教材二级目录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得到职业能力清单,再对职业能力进行模块化处理,然后把每个模块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学习任务。通常每一项或几项职业能力对应一个学习任务。教材根据教学化处理后形成的学习任务,从易到难,基于工作过程等组织结构编写。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按照职业能力模块化知识的优势体现为:一是教师可根据实际学情自由组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展创造性、个性化学习,解决了分组教学的难题;二是模块化并不是摒弃理论知识,而是对原有学科体系教材进行解构,重新按照行动体系应用知识的逻辑组合,其知识、技能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井然有序的。3.教材三级目录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学习材料,学习材料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和桥梁。”[6]学习材料有引导性材料和相关知识点材料两种类型,引导性材料主要包含引导问题、任务书、任务工单等,引导问题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挥着引导和启发作用,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中对学习任务设计十分关键,必须遵循引导性和过程性两大原则。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每个学习任务按照获取信息、工作计划、进行决策、工作实施、评价反馈、总结反思六个步骤匹配,教材任务设计可采用引导问题的形式实现,获取信息、工作计划、进行决策、工作实施更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学习的过程性。设计引导问题时应注意根据学习目标从易到难设计问题,问题形式应丰富多样。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人才之源,培养的技能人才不仅要能胜任岗位工作还要具有创新创造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目前,高职院校面对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学习习惯方面、自我约束方面较差,却具有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实践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过程应考虑学生学情,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编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最近区发展特点的教材,才能满足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一方面应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进行编排,也可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层次编排,循序渐进;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好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及时做好反馈评价和总结反思,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2.注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为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核心能力[7]。前二者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获得,而后者可理解为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专业能力无关,如职业道德、忠诚工匠、创新创造、学习迁移等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教材改革中应注重培养上述能力,一是教材内容设置应能引导学生学习创造,如高一级的引导问题设计应遵循开放性原则,通过开放性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教材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要体现课程思政,每个学习任务应挖掘思政元素,厚植家国情怀。

(四)引入多主体参与,深入校企双元合作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是,职业教育有两个及以上的学习地点,属于跨界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培养能胜任企业岗位工作的人才,形成职业岗位工作需具备的能力,对于胜任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企业最有话语权。因此,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材改革必须融入行业、企业新动态。一是教材编写团队应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企业专家工作岗位在企业一线,深刻了解企业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规则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岗位工作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但缺乏教育教学认知规律的认识;学校教师熟知教育教学规律且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但缺乏岗位工作经验。二是教材内容要融入技能大赛、X证书的考核内容,技能大赛内容体现前沿技术发展有助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X证书内容体现行业技术标准有助于高职院校掌握行业标准。三是引入企业评价,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向企业,企业按照其岗位工作能力标准评价学生,既有助于纠正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又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为发展未来职业能力打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2].李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J].职教论坛,2020(4):21-26.

[3]佘阳梓,余凡.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11):75-80.

[4]徐国庆.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当代意义与发展[J].职教论坛,2022,38(1):57-64.

[5]苏重来,刘霞.理虚实立体化融合的职业院校新商科活页式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92-96.

[6]蔡跃,王偲,李静.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特征及开发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88-91,96.

[7]蔡跃.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指导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7.

作者:陆德光 单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