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索

时间:2022-05-10 11:50:09

导语: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索

摘要:文章分析了林业苗木培育的关键要素,概述了移植造林技术及林业病虫害防治要点,以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展森林资源的培育、开发及林产品的加工等工作。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树木不仅可以绿化环境,给人带来美感,还具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据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共有约2.48万亿t的碳储量,其中有1.15万亿t被贮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急需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植树造林是重要的途径,林业工程也在更多的地区开展起来,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树苗存活率,提升树木生长质量,进一步加快绿化进度。

1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1净化空气

通过发展林业工程,可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以此来改善当前的自然环境,并对空气进行净化。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同时,树木还可以对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等起到一定的阻拦作用,并在调节温度和控制风速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地区,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山脉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抵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也可以抵抗来自蒙古的寒风。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调节和改善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1.2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首先,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使区域内河流的径流量变得更为稳定。调查显示,在自然降水之后,雨水在森林植被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进入河流系统中,这样可以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其次,如果该地区出现洪水等自然灾害,林业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洪水所带来的冲击,为区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最后,通过林业工程,还可以使大量的水分得到保存。在干旱的季节,还可以缓解水分流失的问题,降低周边河流湖泊干涸的可能性。

1.3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则是其重要的目标。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在区域内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与可持续经营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当中,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展现出了碳汇的作用,能够在地下存储大量的碳,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存所。通过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这为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地区应当更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2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关键

2.1土壤选择

土质良好的土壤能够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可以创造排水性能和透气性能优良的生长环境。不同地区的林业工程对于苗木的种类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种类的苗木对于土壤的要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培育杉树时,需栽植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土壤的pH值通常在5以下;培育垂柳时,则需栽植在碱性较强的土壤中,土壤的pH值通常在8以上。因此,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需结合苗木的具体类型合理选择种植土壤,使苗木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同时,选择土壤时,还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检测。部分地区受到化工废弃物的污染,土壤中可能含有污染物质,用其培育苗木会导致苗木枯萎甚至死亡。因此,林业工程单位需邀请专门的研究人员对土壤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同时要对土壤的pH值进行检测,为苗木的培育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选好合适的土壤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处理。在育苗作业之前,要先规划土地,清除杂物,平整土地,然后根据培育苗木的具体类型施加相应的底肥。在播种前6d,要对土壤进行灭菌作业,一般是喷洒1%~3%的硫酸亚铁溶液。如果发现土壤酸碱度不符合要求,也需要进行调整,通常使用碳酸钙和细石灰来增加土壤的碱性,或使用硫酸铁、亚酸亚铁等来增加土壤的酸性。

2.2种子处理

种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苗木的成活率产生影响,因此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要重视选种环节[2]。通常,母树林产生的树种质量水平更高,由其培育的树木成活率也更高。因此,在正式栽种之前,要结合现实条件选择优良的树种,并促进树种抗旱耐寒能力以及抗病能力的提升。除了要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外,还要做好催芽、消毒工作,这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重要途径。完成消毒后,要将种子放到清水中浸泡1d,之后将其放进温室中,待种子出现裂口即可播种。除此之外,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最好是配备专门的温控和湿控设备,为种子创造良好的催芽环境。

2.3培育密度

培育密度关系到苗木枝干的粗壮程度,也与树木的产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要严格根据苗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育密度,将树苗的间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满足不同苗木的实际生长需要。通常,苗木的株距需控制在10cm~20cm,行距需控制在15cm~70cm,这与苗木的类型、实际的培育环境等都有关,培育工作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育密度。无论是苗木的株距还是行距,都会对其最终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产生影响。如果苗木密度过小,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单位面积的产苗量低,且易滋生杂草;如果密度过大,则会导致苗木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进而导致苗木细弱,对产苗量造成不良影响。

2.4施肥

种植前,需先进行施肥,确保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施肥工作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果施肥不当,会影响苗木的生长。种植前,需注意底肥的施用。底肥主要包含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前者有厩肥、堆肥等,后者有磷肥、钾肥等。在使用有机肥作为底肥时,必须先经过充分发酵再施入土壤,用量约150g/m2,一般选择长时间堆积与发酵之后所形成的厩肥。施肥时,要确保撒施均匀。对于处于生长期的苗木,要优先选择钾肥。施用前,要翻耕土壤,并严格控制水分浇灌量,确保肥料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为苗木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2.5播种期

播种期的选择也会影响树苗的成活率。不同类型的苗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林业工作者在播种前需充分掌握各个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播种期,满足不同种类的苗木对于播种气候的需求[3]。如果播种期选择不合理,易导致苗木缺水旱死或多水涝死。

3移植造林关键

3.1合理把握移植时机

移植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把握移植时机,以保证苗木的存活率。首先,要充分考虑区域气候条件,合理把控气候和环境因素。如北方地区,林业工程移植造林的最佳时期应在3月—5月,此时正值初春,气温开始回升,温度适宜,有利于苗木成活,确保林业工程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合理控制造林规格

实践证明,造林规格也会对移植造林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造林规格。选择幼苗时,苗木胸径要控制在4cm左右。如果是小型乔木,高度应在40cm左右;如果是大型乔木,高度则应在120cm左右。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把握造林的整体规格。一般苗木移植的规模与造林的规模比例为1∶20。按照这一比例,每100m2苗圃大概可以满足2hm2土地的造林需求。同时,幼苗的数量与造林面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50棵幼苗可满足100m2土地的造林需求。林业工作者需保证林业工程造林的规格与实际要求相符合,为移植造林工程的开展提供指引,使各项工作都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下去。

3.3明确技术要点

林业工程移植造林工作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明确技术要点,掌握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移植苗木成活率。移植造林过程中,要确保苗木根系的完整性,使苗木移植后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4]。因此,移植时要重点保护苗木的根系。同时,移植过程中需避免剐蹭苗木表皮,否则可能影响苗木成活率。此外,还要为苗木提供适量的水分,避免苗木因蒸腾作用过强而失水过多枯死。移植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定时向苗木的树冠位置喷水,并确保根系土球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满足苗木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4优化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方法和措施

4.1提高育苗者的能力

对于林业工程来说,育苗者的能力和素质关系到苗木的生长状况。因此,作为育苗者,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相关书籍等获取相应的育苗技术知识,掌握最新的移植造林技术。相关林业单位也要为育苗者的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帮助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增加育苗者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帮助其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此外,还要提高育苗者的管理能力。在开展育苗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使每一名育苗工作者都能明确管理职责,在工作当中展现出较强的管理素养,使育苗品质得到保障,同时增强移植造林的有效性,提高苗木的种植效率[5]。

4.2控制苗木培植温度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要素。因此,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要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时刻关注环境温度的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做好抗旱防寒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进苗圃计算机智能温湿度操控系统,借助灵敏的传感器来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监测,然后基于单片机和计算机分析运算农业专家平台预先设置的系数级来对温度进行智能化控制。如果室内传出了“通风”或“加热”等信号,系统就会相应地接通或者切断风扇,同时切断或接通加热机的电源,闭合或打开水泵。这样可以将温室中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苗木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提高移植造林的成活率。

4.3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确保林业工程健康发展,在前期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为育苗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林业工程的建设都会受到资金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以获取充足的资金用于配备相关的设备和设施,使林业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资金支持,满足林业工程发展过程当中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林业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为林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4.4病虫害防治

林业病虫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工作人员需在早春育苗期间预防常见的病虫害,并做好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基于实际情况提高防治效果。为使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强化,通常要运用多样化的防治手段,多种手段相互配合综合防治病虫害。首先,工作人员需基于全局视角整体分析林业常见病虫害,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在防治过程中,还要对多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此外,工作人员要关注病虫害防治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病、因地、因时制定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副作用,避免污染和破坏环境,确保林业工程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6]。

5结语

林业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业工程发展过程中,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是极为重要的两项工作,苗木在这两个阶段的成活率直接影响整个林业工程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关注土壤选择、选种、培育密度、施肥及播种期等诸多要素,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奠定基础。在移植造林过程中,则要掌握造林时机、控制造林规格,同时要明确造林技术要点并严格执行。此外,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推动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德惠,李正银,曾清贤,等.干热河谷地区青花椒育苗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0(6):70-73.

[2]于世河,郑颖,倪鹏跃,等.蓝杉播种育苗及苗木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1(7):68-69.

[3]熊衍具,叶勇强,曾志贤,等.九连山特色景观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9(5):34-35.

[4]曾凡广,房九武,孙辉,等.菌根菌生物有机肥在红豆杉苗木培育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2):24-27,74.

[5]柳燕.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7):129-130.

[6]魏慧霞.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技术分析——以白龙江林业育苗工程为例[J].绿色科技,2020(5):95-96.

作者:郭立勋 单位:庆阳市关道岔木材检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