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住院医师的应用
时间:2022-05-09 14:54:00
导语: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住院医师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于我院接受常规规范化培训的43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于我院接受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43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两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模式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增强其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满意度。
关键词:多模式融合教学法;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医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至关重要。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仅需掌握麻醉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突发事件处理方式,还需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及决策能力。案例教学法(CBL)以案例为导入,其优势在于促使理论、实践有机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员的理解及思考能力[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提问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其优势在于促使学员全面思考,培养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循证医学(EBM)强调循证支持及循证证据的搜集,重在培养学员查阅资料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景模拟重在引导学员进行模拟技能训练,使其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4]。CBL、PBL、EBM、情景模拟均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单独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麻醉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多模式融合教学法是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5]。本研究以2020年参加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于我院接受常规规范化培训的43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名,女20名;年龄22~25岁,平均(23.67±1.73)岁;本科28名,研究生15名。选取2020年于我院接受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43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5名,女18名;年龄22~26岁,平均(24.32±1.85)岁;本科27名,研究生16名。两组住院医师均可完成医院教学安排的课程计划,且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规范化培训,每周安排1次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在临床操作带教中统一示教,课堂提出问题,学员进行归纳总结,带教老师及时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并嘱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研究组接受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包括CBL、PBL、EBM、情景模拟4种教学模式,具体如下。①带教老师授课前3d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及目标制作幻灯片,确定讨论主题,内容包括麻醉相关临床病例、麻醉期间呼吸管理、麻醉相关基础知识、麻醉技能、呼吸机操作及管理、麻醉复苏抢救等。授课前1d带教老师根据麻醉理论知识选择典型病例,学员集中提出临床常见问题,最后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②带教老师根据学员提出的问题选出典型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病例特点对学员提出问题,学员带着问题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及相关书籍,解决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学员根据病例信息自行制定麻醉方案,同时提供理论支持,培养独立诊治及评判性思维能力。③带教老师向学员讲授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文献评价等EBM相关知识,以特定病例为切入点,要求学员根据病例中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查找有关证据,并严格评价其真实性、有效性,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④将学员分为5~6人一组,带教老师选择极具代表性的病例指导学员进行情景模拟,学员轮流扮演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医师、患者,以麻醉医师为核心角色,扮演前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情发展过程、临床特点,复习相关知识,做好充分准备,扮演麻醉医师的学员仅得到术前信息,术中若出现并发症等异常情况应推断相关信息并做出处理,其他角色配合执行,直至麻醉成功。情景模拟后有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及讨论,麻醉医师扮演者评价自己的麻醉处理过程,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⑤情景模拟后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病例提出需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学员之间进行讨论,深入体会情景模拟过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相关书籍整理相关内容,总结病例中哪些问题已被完美解决,哪些问题仍未解决,在下次课程上继续讨论。所有住院医师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从考核成绩、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3个方面评价不同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1)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包括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3个方面,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用于评价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题、理解记忆题、临床应用题及综合分析题,总分100分;从麻醉前方式、使用麻醉药物、麻醉技能及麻醉问题处理4个方面评价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的临床操作,总分100分;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的病历书写成绩,总分100分。(2)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采用麻醉科自制麻醉学兴趣调查表从喜爱程度、希望成为麻醉师的迫切程度、希望深入学习麻醉知识等方面评价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对麻醉学的兴趣;采用学习积极性调查表从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咨询麻醉知识、主动行麻醉操作训练等方面评价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的学习积极性。各调查表满分均为100分,信、效度较高,内部一致性良好。(3)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采用麻醉科自制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表从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内容评价两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各项内容包含“是”与“否”2个选项,“是”即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调查表的信、效度较高,内部一致性良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前,两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住院医师培训前、后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比较培训前,两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对教学模式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麻醉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仅需帮助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使其掌握出色的实践技能[6-7]。CBL重点在于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及临床思维;PBL重点强调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综合分析及评价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8];EBM重在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9];情景模拟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动机及背景,并在角色扮演中更直观的感受麻醉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将多种教学模式融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规避不同教学模式的不足,满足医学教育对麻醉学的基本要求[10-11],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学员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使其具备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提高教学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于,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充分发挥了CBL、PBL、EBM、情景模拟各自的优势,使学员根据典型案例提出麻醉相关问题,并带着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在文献中寻找循证证据,并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另外以小组成员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感受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立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能力。培训前,两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于,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坚持“医学院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CBL、情景模拟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更利于掌握麻醉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另外,研究组对教学模式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多模式融合教学法有效弥补了单一教学的局限性,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综上所述,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增强其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路凯 陈方 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 上一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糖尿病的应用
- 下一篇:文化资源保护与鲁迅故居发展路径